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10题。
        昌言举进士时, 吾始数岁, 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 又以亲戚故, 甚狎。昌言举进士, 日有名。吾后渐长, 亦稍知读书, 学句读、属对、声律, 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 虽不言, 察其意, 甚恨。后十余年, 昌言及第第四人, 守官四方, 不相闻。吾日益壮大, 乃能感悔, 摧折复学。又数年, 游京师, 见昌言长安, 相与劳问, 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 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 虽日为文, 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今十余年, 又来京师, 而昌言官两制,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 从骑数百, 送车千乘, 出都门, 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 见昌言先府君旁, 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 得为使, 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 视道上马迹, 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 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 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 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 壮士健马皆匿不见, 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 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 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节选自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注】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大旆:大旗。介马:披甲的战马。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B.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C.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D.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言”是苏洵朋友石扬休的字。古人对人称呼时可称姓名、字、号, 也有贯以斋名、官爵、籍贯等代称的。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殿试时录取为三甲:一甲三人, 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C.“句读”是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也称为“句逗”。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三字经》中“凡训蒙, 须讲究。详训诂, 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D.“夷狄”亦称“夷翟”。古代泛称中国北方各族为“夷”, 东方各族为“狄”。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石昌言出使虏庭出京时“从骑数百, 送车千乘”的隆重场面, 流露出自己壮志难酬之意。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 以及多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 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回顾了历史情况, 剖析强虏的本质, 提醒石昌言不要为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晚学无师, 虽日为文, 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4分)
        (2)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 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4分)
        10.昌言对苏洵学业上的关心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答案:

        6.A【解析】“还”的主语是“彭任”,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意思是“彭任随富弼出使回来”,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B、D两项。“数万骑”是“介马“的后置定语, 意思是“几万匹披甲的战马”,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项。
        7.D【解析】古代泛称中国东方各族为“夷”, 北方各族为“狄”。
        8.B【解析】“流露出自己壮志难酬之意”无中生有。
        9.(1)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 虽然每天写文章, 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 才颇为自喜。(“日”“甚”“乃”各1分, 句意1分)
         (2)大凡胡虏用来向中原炫耀的方法, 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使者)不能看透这一点。(“所以”“测”各1分, 句意2分)
        10.昌言听说苏洵荒废了学习, 为苏洵感到很遗憾。
        后来在京城看苏洵的文章很高兴, 并且夸苏洵文章写得好, 鼓励苏洵。(1点1分, 2点3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苏洵《项籍论》
        苏洵《利者义之和论》苏洵《任相》
        苏洵《礼》论苏洵《嘉祐集·书论》
        苏洵《彭州圆觉禅院记》(二)《族谱后录下篇》《苏廷评行状》
        苏洵《史论上》苏洵《上富丞相书》
        苏洵《辨奸论》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二书》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二)苏洵《乐论》
        苏洵《上余青州书》苏洵《明论》
        苏洵《孙武》苏洵《养才》
        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洵《谏论》
        苏洵《仲兄字文甫说》苏洵《木假山记》
        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六国论》
        苏洵《心术》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