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1~14题。(15分)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 字君实。年十五, 书无所不通。年二十, 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 辞所迁官, 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 许之。未上, 丁太夫人忧。未除, 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 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 见公而奇之, 及为枢密副使, 荐公召试馆阁�?�。天圣中, 禁田河西, 虏乃得稍蚕食其地, 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 益禁兵三千, 筑二堡河西, 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 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 复其税役十五年, 官虽无所得, 而籴自贱, 可以渐�:佣�。”籍移麟州, 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 夜开城门, 引千余人渡河, 载酒食, 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 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 三上书, 乞独坐其事, 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 行其法于天下, 谓之新法。迩英进读, 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 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 天下晏然, 衣食滋殖。”后数日, 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 有五年一变者, 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 ‘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 其意以讽朝廷, 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 王巡狩则诛之, 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 乱国用重典, 平国用中典, 是为世轻世重, 非变也。且治天下, 譬如居室, 敝则修之, 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 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 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 三往反, 开喻苦至, 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 于公当路时, 虽龃龉可憎, 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 于今诚有顺适之快, 一旦失势, 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 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 必惠卿也。”其后六年, 而惠卿叛安石, 上书告其罪, 苟可以覆王氏者, 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 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 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 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 而神宗识其意, 待之愈厚。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太夫人忧                忧:父母丧事   
          B.籍请公按视                按:追究
          C.复其税役十五年            复:免除       
          D.天下晏然, 衣食滋殖        晏:安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 为了就近侍奉, 辞去所任的官职, 请求调任苏州, 终因双
        亲离世, 连续守孝服丧, 未能成行。
          B.庞籍在麟州任职时, 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 夜晚外出遇
        敌战死, 而受到牵连, 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给皇帝讲读时, 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 有几年一变的, 也有百年不变的, 主张进
        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 他的言论经�;嵛ツ婊噬系男囊�, 但他
        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 共6分)
        ①公守阙, 三上书, 乞独坐其事, 不报。
                                                                                                           
        ②士之忠信者, 于公当路时, 虽龃龉可憎, 后必徐得其力。
                                                                                              
        14.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1.B(按:巡视)
        12.C(给皇帝讲读的是吕惠卿)
        13.(1)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 多次上书, 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 没有得到回复。(“三”“坐”“报”各1分)
        (2)忠诚有信的士人, 在您当权时, 虽然与你意见不合, 让人憎恶, 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当路”“ 龃龉”,句式各1分)
        14.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 不用改革;国家没到非改不可的程度, 不需改革;国家不具备改革的条件, 不能改革。(每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公名光, 字君实。十五岁时, 书本上的知识没有不理解的。二十岁时, 考中进士头等。改任为奉礼郎。因为父亲司马天章在杭州, 就推辞了所任的官职, 请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于侍奉亲人, 朝廷答应了。还没有上任, 适逢母亲去逝。守孝还没有期满, 又遇到父亲去世。连续几年守丧, 哀伤过度而消瘦, 仍按礼仪守丧。
        原宰相庞籍, 见到公认为他很奇特, 等到自己做了枢密副使, 推荐公做馆阁�?�。天圣年间, 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种田, 敌人就得以渐渐地蚕食那里的土地, 成为河东的忧患。庞籍请求公前往巡视查看。公为他出谋划策:“应该依靠州里的老兵, 再增加三千禁兵, 在河西筑起两处据点, 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敌人不敢来种田, 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围内就不会有敌人。招募有能力耕种闲田的百姓, 免除他们十五年的赋税, 官府虽然没有收入, 但卖出的粮食就会便宜, 可以渐渐地解救河东的百姓。”庞籍转任麟州, 按照公的话去做。但是掌管军队的郭恩勇猛而又狂傲, 夜里打开城门, 带领一千多人渡过河水, 运来酒食, 遇到敌人战死。论罪的官员把罪责归于庞籍的身上, 罢去了节度使的官职, 改任青州知府。司马光在宫殿前守候, 多次上书, 请求独自承担这事的罪过, 没有得到回复。
        王安石开始主持政事, 在天下推行他的新法。迩英阁的臣子为皇上讲读, 讲到萧何、曹参的事情。公说:“曹参没有改变萧何时的做法, 得到安守天下的方法。所以孝惠帝和高后时期, 天下太平, 百姓衣食丰足。”过了几天, 吕惠卿侍讲。就说:“先王的治国方法, 有五年一变的, 是巡查考核等制度。有三十年一变的, 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调整刑法轻重。也有百年不变的, 是父慈子孝兄和弟恭的礼仪。前日司马光说的不对, 他意在讽刺朝廷变法, 而且讥讽我是主管草拟条例的。”皇上问公“惠卿说的怎么样?”公说“诸侯有改变礼乐的, 皇上在巡查的时候就会惩罚他, 因为皇上自己没有改变。新建的国家用轻的刑罚, 动乱的国家用重的刑罚, 和平的国家用中等刑罚, 这是刑罚根据社会情况确定轻重严宽, 不是变化。况且治理天下, 就像居住的房子, 破旧了就修理, 不是严重毁坏的就不重新建造。严重毁坏重新建造, 没有好的工匠和上等的材料无法完成。现在二者都没有, 我恐怕连风雨也无法遮蔽了。”惠卿不能回答。
        公就给王安石写信阐明这个道理, 多次往返, 尽力讲理, 好在安石听从他作了修改。公又说:“巧言令色的人缺少仁义。忠诚有信的士人, 在您当权时, 虽然与你意见不合, 让人憎恶, 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谄媚之人, 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 一旦您失了权势, 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就对宾客常常指点着说:“让王安石失败的, 一定是吕惠卿。这之后六年, 吕惠卿背叛王安石, 上书告发他的罪状, 只要可以用来挫败王安石的, 他没有不做的。由此天下人佩服公有先见之明。
        公侍奉过四个皇帝, 都被君王敬重。然而神宗了解他最深。公就想着来报答他, 常摘引孟子的话说:“对君王责难这就叫做恭, 向君王陈述好的意见, 堵塞他的邪念这就叫做敬, 认为君主不能行仁政这就叫做贼。”所以虽然公的言论常违背圣上心意, 但神宗理解他的想法, 更加厚待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放鹤亭记》
        《方山子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游沙湖》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秋阳赋》
        苏轼《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日喻》苏轼《叶嘉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苏轼《答秦太虚书》
        苏轼《范增论》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牧童评画》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盖公堂记》《答毕仲举书》
        《赵韩王普为相》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聊斋志异·种梨》
        《楚人学舟》吴敏树《书谢御史》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宋史·杨业传》唐甄《室语》
        《明史·刘基传》《核工记》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明史·鲁穆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旧唐书·杜甫传》
        蒋坦《秋灯琐忆》《李贺作诗》
        《螳螂捕蛇》《明史·赵彦传》
        《明史·后妃列传》《方苞禁酒之议》
        《苏轼徙知徐州》《放鹤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