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仲由字子路, 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 好勇力, 志伉直, 冠雄鸡, 佩豭豚, 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 子路后儒服委质, 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 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 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 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 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 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 可以执勇;宽以正, 可以比众;恭正以静, 可以报上。”
        初, 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 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子郢。郢不肯, 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 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 其父蒉聩居外, 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 谋入孔悝家, 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 而蒉聩入立, 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 子路在外, 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 谓子路曰:“出公去矣, 而门已闭, 子可还矣, 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 城门开, 子路随而入。造蒉聩, 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 蒉聩惧, 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 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 曰:“嗟乎, 由死矣!”已而果死。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格粗野, 刚直好胜。他曾经欺凌孔子, 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 并拜孔子为师。
        B.子路自尊自信, 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 也不感到羞愧。
        C.子路精于政事, 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 可以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
        D.子路遵守礼仪, 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 子路临死之前仍不忘整理帽缨, 从容死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
        (2)恭以敬, 可以执勇;宽以正, 可以比众;恭正以静, 可以报上。
        10.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 不得其死然”, 后闻听卫国政变, 断言“嗟乎, 由死矣!”子路果真死掉。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

        答案:
        7.C
        8.C
        9.(1)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 恐怕只有仲由吧!
        (2)恭谨并且谦敬, 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并且清正, 就可以亲近民众;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 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10.①子路性格直率, 逞勇好胜。②子路尽忠职守, 临危不避。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 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 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 句子成分的省略, 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得过”是“得罪过”的意思, 后面要跟宾语, 句子结构才完整, 所以应该是“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 排除AB。句中的“卒”是“死”的意思, 根据句意对应的主语是“灵公”, 所以应该是“灵公卒”, 如果不这样断句, 主语就是承接前面的“灵公太子蒉聩”, 所以排除D。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 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 “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错, 原文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 不知其仁。”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 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片言:只听单方面言辞;折狱:决断案子, 狱, 案件;其:语气词, 大概、恐怕。第二句得分点:“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中的“以”用法相同:相当于连词“而”, 表并列;执勇:驾驭勇武的人;比众:亲近民众;报上:报效上司。

        参考译文:
        仲由, 字子路, 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朴, 喜欢逞勇斗力, 志气刚强, 性格直爽, 头戴雄鸡式的帽子, 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曾经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 后来, 子路穿着儒服, 带着拜师的礼物, 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 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 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 就会做强盗。”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 没有马上行动, 只怕又听到新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 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 就不适用了。”象仲由这种性情, 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絮做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 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好象登上了正厅, 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有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 至于他有没有仁德, 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 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人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 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 又难治理。可是, 我告诉你:恭谨谦敬, 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 就可以亲近民众;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 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 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曾得罪过她, 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 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 说:“太子虽然逃亡了, 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 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 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 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同作乱, 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 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 蒉聩进宫继位, 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 子路还有事在外, 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 正好相遇, 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 城门已经关闭, 您可以回去了, 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 城门开了, 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 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 蒉聩害怕了, 于是叫石乞、壶魇到台下去攻打子路, 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 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 说:“唉呀, 仲由死了!”不久, 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 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 子贡正为鲁国出使到了齐国。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春申君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二)
        《魏公子列传》(三)《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史记·汲黯传》(二)
        《魏文侯卜相》《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
        《史记·张汤传》《史记·田叔列传》(二)
        《史记·吴太伯世家》(二)《报任安书》(二)
        《史记·孔子世家》(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史记·陈丞相世家》(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二)
        《史记·陆贾传》《史记·晋世家》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史记·曹相国世家》
        《史记·甘茂列传》(二)《史记·甘茂列传》
        《史记·郑当时传》(二)《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
        《史记·魏公子列传》《史记·樗里子传》
        《史记·孙叔敖传》《史记·张廷尉释之者》
        《史记·司马迁传》《史记·窦太后传》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记·田单列传》
        《史记·扁鹏仓公列传》《报任安书》《史记·任安传》
        《史记·冯唐传》《史记·蒙恬列传》(二)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蔡泽传》(二)
        《史记·郦生食其者》《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樊哙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
        《史记·李斯列传》《屠岸贾为司寇》
        《史记·蒙恬列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二)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商君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019年全国卷I)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