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马文升, 字负图, 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 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 风裁甚著。成化初, 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 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 抚安流移, 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 又败之汤羊岭, 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 总督漕运。淮、徐、和饥, 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 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 悉议行。帝耕藉田, 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 为兵部尚书, 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 兵政废弛, 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 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 夜持弓矢伺其门, 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 尽心戎务, 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 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 即非职守, 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 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 保抱扶持, 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 浙江及南畿水灾, 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 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 朝政已移于中官, 文升老, 连疏求去, 许之。家居, 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 辄颦蹙不答。五年卒, 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 长于应变, 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 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 厉廉隅, 直道而行。卒后逾年, 大盗至钧州, 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是 A. 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B. 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C. 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D. 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 名是出生不久后父亲起的, 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孝宗, 明朝皇帝朱祐樘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始于西周。 C. 教坊, 始于唐代, 是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 明置教坊司, 司礼部, 清废。 D. 所司, 这里指主管官吏, 亦作“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 各有专司, 所以称官吏为“所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文升仕途顺利, 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 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 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 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 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 奸人怨恨, 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 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 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 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 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 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 又有显赫边功, 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 品行端正, 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 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耕藉田, 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此何为者?”即斥去。 (2)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
答案: 10. C 11. B 12. D 13. (1)孝宗耕种藉田, 教坊就向孝宗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刚登基应当让他懂得农事的艰难, 你们演戏是什么意思?”立即呵斥他们离去。 (2)我因为命运不济, 早年遭到不幸, 刚生下来六个月, 慈父就离开了我, 到了四岁, 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吏部尚书”, 官职;“屠溏”、“倪岳”、“文升”, 人名;“南京”、“凤阳”, 地名;“减膳撤乐”与“修德省愆”, “御经筵”与“绝游宴”, “停不急务”与“止额外织造”, “振饥民”与“捕盗贼”, 句子结构一致, 要注意断开。故选C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 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 “孝宗, 明朝皇帝朱祐樘的谥号”说法错误, “孝宗”是庙号而非谥号。故选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 在原文中找准区间, 把准对象, 切忌张冠李戴, 忌断章取义, 无中生有。D项, 不是大盗“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而是大盗“至钧州, 以文升家在, 舍之去”, 就是说大盗去了均州, 因文升家在, 才放弃抢劫离开了。故选D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以”, 介词, 把;“进”, 进献;“稼�!�, 农事、农业劳动;“此何为者”, 宾语前置句;“斥”, 呵斥。第二句得分点:“以”, 因为;“险衅”, 命运不济;“闵凶”, 不幸;“生孩”, 刚生下来;“见背”, 离开了我、弃我而死去;“夺”, 强行改变。
参考译文: 马文升, 字负图, 相貌奇异, 很有力气。景泰二年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御史。先后巡按山西、湖广, 依法裁处奸邪, 名声很大。成化初年, 被征召升任南京大理寺卿。满四作乱时, 马文升凭借所记功劳提拔为左副都御史。赈济巩昌、监洮的灾民, 抚慰安顿流亡百姓, 成绩显著。当时, 在黑水口打败袭扰之敌, 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 刻石记功后返回。提升为右都御史, 总管督率漕运事宜。淮安、徐州、和州三地发生饥荒, 他从江南调拨十万石粮食, 五万两盐价银赈济灾民。孝宗即位, 被征召拜官为左都御史。弘治元年马文升上书条陈十五件事, 经过讨论后全部付诸实行。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自耕种藉田, 教坊就向孝宗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天子刚刚登基应当让他懂得农事的艰难, 你们演戏是什么意思?”立即呵斥他们离去。第二年, 担任兵部尚书, 依旧督率团营。天下太平的时间已经很久, 使得军政荒废松弛, 西北少数民族不时到边塞附近窥伺。文升严格考核各个将校, 罢免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将�!<槿硕运衷购�, 夜间拿着弓箭守候在他的门口, 有的写了诽谤信射到东长安门内。马文升治理兵部十三年, 尽心于军务, 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方面, 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 即使不在职责范围内, 马文升也会言无不尽。他曾经认为太子年龄到了四岁, 应当尽早晓谕教诲, 请求选择敦厚谨慎、老成持重、精通典籍的人, 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 所有的言谈举止都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山东大旱, 浙江及南京闹水灾, 文升奏请皇帝命令有关部门赈济抚恤, 操练士卒以备不测。都被孝宗采纳。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高德劭, 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他, 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 倪岳代替屠滽, 倪岳死后, 用文升代替他。南京、凤阳刮大风、下大雨, 屋子被毁坏, 大树被拔起, 文升请求皇上减少宴饮撤去歌舞, 修养德行, 反省过失, 开御前讲席, 杜绝宴会游乐;停下不亟待解决的事务, 停止额外的织造;赈济饥民, 搜捕盗贼。后来, 文升又上书谏论吏部掌管的十件事。文帝都加以赞扬并采纳。正德年间, 朝政被宦官把持, 文升年迈, 接连上疏要求回乡, 皇上答应了他。在家闲居, 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 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 享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兼备, 擅长应付事变, 朝中的大事常常等待他来决定。镇守边关有功, 外国都听说他的名声。特别重视气节, 磨砺自己端正不苟的品性, 一生走正直之道。死后一年多, 盗匪到了钧州, 因为文升的家在钧州, 就离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