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晋愍帝建兴元年。祖逖少有大志,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 中夜闻鸡鸣,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言于睿曰:“今遗民既遭残贼, 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廩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 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 使千余人运上台, 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 弃担而走。豹兵久饥, 得米, 以为逖士众丰饱, 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 逖使韩潜及别将冯铁邀击于汴水, 尽获之。豹宵遁, 屯东燕城。逖使潜进屯封丘以逼之。冯铁据二台, 逖镇雍丘, 数遣兵邀击后赵兵, 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 境土渐蹙。先是, 赵固、上官巴等互相攻击, 逖驰使和解之, 示以祸福, 遂皆受逖节度。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 与将士同甘苦, 约己务施, 劝课农桑, 抚纳新附, 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河上诸坞先有任子在后赵者, 皆听两属, 时遣游军伪抄之, 明其未附。坞主皆感恩, 后赵有异谋, 辄密以告, 由是多所克获, 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逖练兵积谷, 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石勒患之, 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 因与逖书, 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 而听其互市, 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 勒斩之, 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 吾之深仇。将军之恶, 犹吾恶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 逖皆不纳, 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 边境之间, 稍得休息。九月壬寅, 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 谯、梁间皆为立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廩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B.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廩/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C.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廩/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D.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廩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年, 帝王或诸侯即位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 也指纪年、政体改变等的第一年。
        B.丞相, 官名, 辅佐国君管理本国军政等要务, 是职位最高的大臣。
        C.中原, 文中指地区名。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超然客公众号
        D.立祠, 建立祠堂。祠堂, 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 后世宗族宗祠也称为“祠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祖逖从小志向远大, 不愿苟且偷安, 他义正词严地提出收复半壁河山, 拯救中原的强烈要求“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等历史典故与他有关。
        B.祖逖部将与后赵军队对峙, 祖逖设下计谋, 用布袋装土伪装成大米, 成功地威慑了敌人;后来又派军人截获了敌人的粮食, 迫使敌人逃窜。
        C.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 严于律已, 宽以待人, 发展生产, 待人平等;他因对黄河流域的坞主有恩, 获得回报, 使得黄河以南很多人归顺晋朝。
        D.祖逖积极备战, 让后赵王石勒担忧, 石勒设法拉拢祖逖, 并想与晋朝通商, 被祖逖拒绝;石勒送还晋朝的逃叛者的首级, 使祖逖感激, 缓和了双方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数遣兵邀击后赵兵, 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 境土渐蹙。(4分)
        (2)逖驰使和解之, 示以祸福, 遂皆受逖节度。(4分)
        14.黄河两岸的坞堡之主为什么会感恩祖逖?(3分)

         
        答案:
        10.C(睿素无北伐之志, 以逖为奋威将军, 给千人廪, 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 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有如大江!”)
        11.C(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12.D(“被祖逖拒绝”与原文不符, 祖逖没有回信, 但听任双方贸易往来, 从中获取十倍利润)
        13.(1)多次派遣士兵截击后赵军队, 后赵国镇守的士兵归降祖逖的很多, 后赵所占的领土日渐缩小。(得分点:“数”“邀击”“蹙”各1分, 句意1分)
        (2)祖逖派遣使者前往让他们和解, 向他们指明利害关系, 这些人便都接受祖逖的调遣。(得分点:“和解之”“示”“节度”各1分, 句意1分)
        14.祖逖听任坞堡同时归属后赵和晋朝, 以�;に窃诤笳缘娜酥�;(1分)祖逖派军队佯装抄掠坞堡, 消除后赵对坞堡的敌意。(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晋愍帝建兴元年。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 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 与刘琨同寝, 夜半时听到鸡鸣, 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6山院�, 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祖逖对司马睿说:“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 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 派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 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 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 不供给兵器, 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长江, 船行驶到江心时, 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 尤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祖逖的部将韩潜和后赵的将军桃豹分别占据陈川老城, 双方相持坚守达四十天。祖逖用许多布袋盛土, 好像盛满粮米的样子, 派一千多人输运到台上, 又让一些人担挑真米, 在路边休息。桃豹的士兵追来, 祖逖的部下丢下担子逃走。桃豹的士卒挨饿已有很长时间, 得到粮米, 便以为祖逖的部众生活丰饱, 心中更为恐惧。后赵将领刘夜堂用一千头驴子为桃豹运来军粮, 祖逖派遣韩潜和别将冯铁在汴水截击, 全数劫获。桃豹因此连夜遁逃, 驻屯于东燕城。祖逖让韩潜进军驻扎在封丘, 威逼桃豹。冯铁占据了陈川老城的东、西二台, 祖逖则镇守雍丘, 多次派遣士兵截击后赵军队, 后赵国镇守的士兵归降祖逖的很多, 后赵所占的领土日渐缩小。先前, 赵固、上官巴等人互相攻战, 祖逖派遣使者前往让他们和解, 向他们指明利害关系, 这些人便都接受祖逖的调遣。皇帝下诏授予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 与将士们同甘共苦,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鼓励、督促农业生产, 抚慰安置新近归附的兵民, 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贱的人也施恩礼遇去结交他们。黄河流域的许多坞堡, 只要是此前有人质被扣留在后赵的, 都听任他们同时归属后赵和晋朝, 并且不时派遣流动作战的军队佯装抄掠, 以表明他们并未归附自己。坞主们都感恩戴德, 只要后赵有什么异常举动, 总是秘密传告祖逖, 因此战事常胜, 俘获良多, 从黄河以南, 士民大多背叛后赵而归附晋朝。祖逖训练士兵, 积蓄粮食, 为收复黄河以北的失地做准备。后赵王石勒为此忧患, 于是下令让幽州守吏为祖逖修葺祖父和父亲的陵墓。安置两户人家看守坟冢, 然后写信给祖逖, 要求互通使节和开放贸易。祖逖不回复他的信, 但是听任双方来往贸易, 因而获取了十倍的利润。祖逖的牙门童建杀死新蔡内史周密, 投降后赵, 石勒将童建斩首, 把首级送给祖逖说:“叛臣逃吏, 是我深以为恨的。将军憎恶的人, 也是我所憎恶的人。”祖逖深为感动。从此凡后赵叛降归附的人, 祖逖都不接纳, 禁止众将侵犯、攻掠后赵民众, 两国边境之间, 逐渐得以休养生息。九月壬寅, 祖逖在雍丘去世。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谯国、梁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高柔传》《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清史稿·陶元淳》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信陵君救赵论》《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宋史·苏轼列传》《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送李愿归盘谷序》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刘大櫆《张复斋传》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
        《竹轩先生传》《晋书·何攀传》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
        《明史·王宪传》《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
        《陈书·周弘正传》《新唐书·孔颖达传》
        《甘罗列传》《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
        《出三藏记集·法显法师传》《谨饬》
        《史记·苏秦列传》《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国志·全琮传》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
        《晋书·隐逸传·夏统》欧阳修《游鲦享记》
        李东阳《医戒》《晋书·周访传》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