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纵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
| 欧阳修 (四)阅读下文, 完成第 17—20 题(12分) 纵囚论 欧阳修 ①信义行于君子, 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 乃罪大恶极, 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 不苟幸生, 而视死如归, 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②方唐太宗之六年, 录大辟囚三百馀人, 纵使还家, 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 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 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 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 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 而移人之速, 有如是者矣。 ③曰:太宗之为此, 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 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 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 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 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 太宗施德于天下, 于兹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 能使视死如归, 而存信义, 此又不通之论也。 ④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 杀之无赦。而又纵之, 而又来, 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 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 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 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 必本于人情, 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 17.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18.下列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 希望小人中的优秀者做到, 是一定能够办到的。 B.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 约定最坏的小人做到, 也是能够做到的。 C.这是拿连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 来希望最坏的小人要一定去做到。 D.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 来希望坏人中的优秀者要一定做到。 19.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目的是□□。(请用原文回答)(2分) 20.在第③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作严密论述的?(4分)
答案: 17.(3分)论述君子和小人之别, 紧扣论题, 引出下文唐太宗纵囚不合情理的论述。“罪大恶极”与下文太宗释囚不通情理暗合, “视死如归”又暗扣死囚自归不合情理。 18.C(3分) 19.(2分)干誉(或“求名”) 20.(4分)从心理推断(1分)和事实辩驳(1分)两个方面严密周到地论证了纵囚是邀取名声之举。(结合文意分别举例分析各得1分, 共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