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19—22题。(12分) 魏征仕世民论 [宋]范祖禹 ①初, 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 及建成败, 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惧, 征举止自若, 对曰:“先太子若早从征言, 比无今日之祸。”世民素重其才, 改容礼之, 引为詹士主簿, 亦召王珪、韦挺于嶲州, 皆以为谏议大夫。 ②臣祖禹曰:齐桓公杀公子纠, 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 又相桓公以霸, 何哉?桓公、子纠皆以公子出奔, 子纠未尝为世子也。桓公先入而得齐, 非取¨子纠也。桓公既入, 而杀子纠, 恶则恶矣, 然纳桓公者齐也。《春秋》书“公伐齐, 纳纠”, 称“纠”, 而不称“子”, 不当立者也。“齐小白入于齐”, 以小白系之“齐”, 当立者也。又曰“齐人取子纠杀之”, 称“子纠”, 所以恶齐也。是以管仲不得终雠桓公, 而得以之为君。今建成为太子, 且兄也;秦王为藩王, 又弟也。王、魏受命为东宫之臣, 则建成其君也。岂有人杀其君而可北面为之臣乎?且以弟杀兄, 以藩王杀太子而夺其位, 王、魏不事太宗可也。夫食君之禄而不死其难, 朝以为雠, 暮以为君, 于其不可事而事之, 皆有罪焉。臣之事君, 如妇之从夫也, 其义不可以不明。苟不明于君臣之义, 而委质于人, 虽曰不利, 臣不信也。 (选自《唐鉴》卷一, 题目为编者所加) 19.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诸 B.焉 C.盍 D.则 20.能依据本文和文末括号内文字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 A.《唐鉴》是范祖禹向当时皇帝所上的表章奏疏的合集著作。 B.《唐鉴》是范祖禹希望皇帝能以唐史为鉴而作的史论著作。 C.《唐鉴》是范祖禹为皇帝能辨明“义”而作的断代史著作。 D.《唐鉴》是范祖禹为考证史实、辨明大义而作的随笔著作。 21.分析本文第②段在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的说理过程。(5分)
22.综合阅读(四)《魏征传》(节�。⒃亩粒ㄎ澹段赫魇耸烂衤邸泛涂挝摹囤商谑际琛�, 围绕“君臣之义”, 为魏征写一则人物短评, 100字左右。(4分) 答案: (五)12分 19.1分 A 20.2分 B 21.5分 答案示例:本段先以《春秋》证明桓公、子纠都是公子, 证明子纠与管仲非君臣关系、与小白才是;接着举建成是太子且被藩王世民所杀的史实。由此证明魏征与建成、世民之间的关系与管仲与子纠、小白之间的关系, 属性不同不能类比。然后由食君之禄不死其难为有罪(为不明君臣之义)的大前提, 得出魏征有罪(不明君臣之义)的判断。 评分说明:参照《必修下》第八单元导语和学习任务。本文的判断表达为“魏征有罪”“魏征不明君臣之义”都可。判断1分, 得出判断的过程分析4分。整体上的推理过程是:食君之禄不死其难的人为不明君臣之义的人(这是当时公认的“大前提”);魏征食君之禄却不死其难(整个的史实比较就是证明魏征食建成之禄却不死其难, 又通过比较管仲, 证明这个“小前提”的成立);最后的出结论。说理的重心、关键点是证明魏征与李建成的君臣关系而且要让那个时代的人信服——还要说服认为魏征等同管仲的人。因此, “小前提”的部分分值是3分。 22.4分 答案示例:魏征屡劝太子除去李世民, 是忠君;李世民主政, 魏征承认对隐太子的忠诚, 其劝谏处于更险恶的境地, 且劝君王改错历来是最凶险的事, 而魏征以诤臣名世, 这也是忠君。魏征君臣之义的格局更广, 是国家的长治久安。 评分说明:此题评分标准可参照《选必中》第三单元的研习任务。可肯定、可否定、可一分为二。评论历史人物的原则有两个方面:回到历史现�。怀嚼贰⒘⒆愕毕�。但也有古今统一的标准, 如孟子的“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如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规律。因此, 答案虽全开放, 但要有理有据有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