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蔡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蔡齐, 字子思, 其先洛阳人也。曾祖绾, 为莱州胶水令, 因家焉。齐少孤, 依外家刘氏。举进士第一。仪状俊伟, 举止端重, 真宗见之, 顾宰相寇准曰:“得人矣。”诏金吾给七驺, 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 自齐始也。钱惟演守河阳, 请曲赐镇兵钱, 章献太后将许之。齐曰:“上新即位, 惟演外戚, 请偏赏以示私思, 不可许。”遂劾奏惟演。太后大出金修景德寺, 遣内待罗崇勋主之, 命齐为文记之。崇勋阴使人诱齐曰:“趣为记, 当得参知政事矣。”齐久之不上, 崇勋谗之, 罢为龙图阁学士、知河南府。太后崩, 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 同裁制军国事。阁门趣百官贺, 齐使台吏毋追班, 乃入白执政曰:“上春秋富, 习知天下情伪, 今始亲政事, 岂宜使女后相踵称制乎?”有飞语传荆王元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者, 捕得系狱, 连逮甚众。帝怒, 使齐按问之。齐曰:“此小人无知, 不足治, 且无以安荆王。”帝悟, 遽释之。蜀大姓王齐雄坐杀人除名。齐雄, 太后姻家, 未更赦, 复官。齐曰:“果如此, 法挠矣!”明日, 入奏事曰:“齐雄恃势杀人, 不死, 又亟授以官, 是以恩废法也。”帝曰:“降一等与官可乎?”齐曰:“以恩废法, 如朝廷何!”帝勉从之, 乃抵齐雄罪。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二, 赠兵部尚书, 谥曰文忠。颍人见其故吏朱宩会丧, 就号泣思之。齐方重有风采, 性谦退, 不妄言。有善未尝自伐。丁谓秉政, 欲齐附己, 齐终不往。少与徐人刘颜善, 颜罪废, 齐上其书数十万言, 得复官。颜卒, 又以女妻其子庠。所荐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 后率为名臣。
        (节选自《宋史・蔡齐传》)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家焉      家:安家。              B. 顾宰相寇准日   顾:回头。
        C. 举进士第    举:考中              D. 遽释之         释:解释。
        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B. 契丹祭天于豳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C.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送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D.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送议帝前/齐面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齐不畏权势, 仗义执言。钱惟演驻守河阳, 请求朝廷额外给他增加一些钱饷, 章献太后当即准奏, 蔡齐却上表弹劾钱惟演。
        B. 蔡齐正直清明, 品质高。太后修景德寺, 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 罗崇勋暗中使人引诱, 蔡齐却不为名利所动, 迟迟不肯撰文。
        C. 蔡齐处事公正, 据理力争。太后的姻亲齐雄, 未经赦免, 便恢复官职。蔡齐坚决反对, 皇帝勉强听从, 最后让齐雄抵罪。
        D. 蔡齐庄重有范, 谦退让。他不妄言, 有善不自夸。丁谓执政, 想要蔡齐依附自己, 蔡齐最终也没有如丁谓所愿。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春秋富, 习知天下情伪, 今始亲政事。
        (2)齐雄恃势杀人, 不死, 又亟授以官, 是以恩废法也。


        答案:
        16. D    17. A    18. A 
        19. (1)皇上风华正茂(正值壮年), 熟知天下真实状况, 现在才开始亲理政事。
        (2)齐雄仗势杀人, 不仅不死, 又很快授给官职, 这是因为私恩破坏国家法律。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那个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意思的理解, 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含义词语所在的上下文, 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 D项, “遽释之”意思是“立即命令释放了被捕者”。所以“释”的意思是“释放”。故选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 根据名词代词“契丹”“天”“幽州”“兵”“境上”“辅臣”“边”“齐(蔡齐)”“帝前(皇帝面前)”“策”“盟”“颍州”, 虚词“于”“以”“与”, 再结合本句意思:契丹到幽州去祭天, 并在边境上屯兵。朝中辅臣要调兵备战于边境, 辅臣与蔡齐轮番在皇帝面前献策建议, 蔡齐献三策, 料定契丹不会背叛盟约。不久又出知颍州, 后去世。句子可以断开为: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境上/辅臣欲调兵备边/与齐迭议帝前/齐画三策/料契丹必不叛盟/寻出知颍州/卒/故答案为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 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题中A项, “章献太后当即准奏”说法错误, 原文是“章献太后将许之”, 意思是“章献太后将要答应这件事”。故选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 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句中的“春秋”, 指年龄, “春秋富”意思是“正值壮年”;“习知”, 熟知;“天下情伪”, 天下真实状况;“始”, 才;“亲”, 亲理。(2)句中的“恃”, 依仗;“亟”, 很快;“是”, 这;“以”, 因为;“废”, 破坏;“是以恩废法也”, 判断句, 这是因为私恩破坏国家法律。

        参考译文
        蔡齐字子思, 他祖上是洛阳人。他曾祖父蔡绾, 做莱州胶水县令, 因而就在那里安家。蔡齐少时便成为孤儿, 依附外祖父刘氏家长大。考中进士第一。蔡齐生得仪表俊伟, 举止端庄, 真宗见了, 回头对寇准说:“得到合适的人才啦。”并下诏金吾仪仗给七马骑从, 沿途传呼来显示尊宠。状元给以骑从, 从蔡齐开始。钱惟演镇守河阳, 奏请特别赏赐镇兵钱, 章献太后将要答应这件事。蔡齐说:“皇上刚即位, 钱惟演是外戚, 奏请偏赏以显示私恩, 不可答应。”于是上奏弹劾钱惟演。太后大出资金修景德寺, 派遣内侍罗崇勋主持, 命蔡齐作文记述此事。罗崇勋暗中派人引诱蔡齐说:“赶快作记, 就可以得到参知政事了。”蔡齐久久不献上记文, 罗崇勋就进谗言, 将蔡齐罢为龙图阁学士、出知河南府。太后去世, 遗诰让杨太妃作皇太后, 与皇帝共同掌管军国大事。百官都到皇宫侧门朝贺, 蔡齐却要求下属官吏不要去凑热闹, 并入见执政者说:“皇上风华正茂, 熟知天下政事, 现在才开始亲理政事, 难道可以让女后相接执掌国政吗?”有谣言流传说荆王元俨担任天下兵马都元帅的人, 被逮捕入狱, 并且连捕了许多人。皇帝发怒, 让蔡齐审讯惩处。蔡齐说:“这不过是小人无知, 不值得处治, 而且处治了又拿什么去安抚荆王。”皇帝醒悟, 并立即命令将被捕者释放。蜀地大姓王齐雄犯了杀人罪被罢职除名, 齐雄, 是太后的姻亲, 未经赦免, 便恢复官职。蔡齐说:“如果这样, 那岂不歪曲扰乱了法律!”第二天, 入朝奏事时说:“齐雄仗势杀人, 不仅不死, 又很快授给官职, 这是因为私恩而破坏法律。”皇帝说:“降他一等给他小一点的官可以吗?”蔡齐说:“若如此以恩废法, 那让朝廷以后怎么办!”皇帝只好勉强听从, 让齐雄抵罪。契丹到幽州去祭天, 并在边境上屯兵。朝中辅臣要调兵备战于边境, 辅臣与蔡齐轮番在皇帝面前献策建议, 蔡齐献三策, 料定契丹不会背叛盟约。不久又出知颍州, 后去世, 享年五十二, 赠兵部尚书, 谥号文忠。后来颖州的百姓看见蔡齐原来的下属官吏朱寀去参加丧礼, 仍然痛哭思念蔡齐。蔡齐庄重而有风采, 性格谦逊退让, 从不妄言。有善行从不自夸。丁谓执政, 想要蔡齐依附自己, 蔡齐最终也没有如他所愿。年少时与徐人刘颜友好, 刘颜因罪被罢官, 蔡齐为其上书洋洋数十万言, 终使刘颜得以复官。刘颜去世, 蔡齐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刘庠。蔡齐一生所举荐的庞籍、杨偕、刘随、段少连, 后来相继成为一代名臣。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辛仲甫传》《宋史·唐震传》
        《宋史·李惟清传》《宋史·曾孝序传》
        《宋史·胡交修传》《宋史·吕本中传》
        《宋史·胡安国传》《宋史·程琳传》
        《宋史·李邴传》《宋史·王溥传》
        《宋史·赵昌言传》《宋史·马知节传》
        《宋史·孙鼛传》《宋史·魏仁浦传》
        《宋史·黄葆光传》《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范纯仁传》(二)《宋史·赵必愿传》
        《宋史·曾公亮传》(二)《宋史·司马光传》(二)
        《宋史·李汉琼传》《宋史·郑文宝传》
        《宋史·冯康国传》《宋史·陶弼传》
        《宋史·张方平传》(二)《宋史·蔡幼学传》
        《宋史·李若水传》《宋史·滕中正传》
        《宋史·吕颐浩传》《宋史·苏轼列传》(二)
        《宋史·刘温叟传》(二)《宋史·赵不忧传》(二)
        《宋史·赵概传》《宋史·赵密传》
        《宋史·赵子淔传》《宋史·俞康直传》
        《宋史·侯益传》(二)《宋史·程瑀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显传》《宋史·夏竦传》
        《宋史·范仲淹传》《宋史·朱胜非传》
        《宋史·张昷之传》(二)《宋史·曹彬列传》
        《宋史·唐文若传》《宋史·高若讷传》
        《宋史·忠义·郭永》《宋史·郑穆传》
        《宋史·吕端传》(二)《宋史·张威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