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秦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秦金, 字国声, 无锡人。弘治六年进士。守开封, 破赵鐩于陈桥。历山东左、右布政使。承寇躏后, 与巡抚赵璜共拊循, 疮痍始起。九年擢右副都御史, 巡抚湖广。诸王府所据山场湖荡, 皆奏还之官。降盗贺璋复叛, 讨平之。录功, 增俸一级, 荫锦衣世百户, 力辞得请。入为户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 改吏部。言官论金无人伦鉴, 复改户部, 转左, 署部事。外戚邵喜乞庄田, 金述祖制, 请按治。帝宥喜, 命都察院禁如制。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寻就改兵部。孙交去, 召为户部尚书。帝欲考兴献帝, 金偕廷臣伏阙争, 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及上圣母册, 金及赵璜等复不至, 帝频诘让。
        金为人乐易。及居官, 一以廉正自持。在户部, 尤孜孜为国。永福长公主乞宝坻、武清地, 以金言颇减。抚宁、山海庄地赐魏国公徐达者, 达卒仍归之官, 定国公光祚请之, 金执不可。给事中黄重、御史张珩等先后争, 金等复以为言, 始报许。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 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 金皆执奏。不听。奸人逯俊等乞两淮盐引三十万, 帝许之。金力争不可, 积失帝旨。
        六年春以考察自陈致仕, 驰驿给夫廪如制。归五年, 荐者不已, 乃起南京户部, 疏陈利民六事。寻召为工部尚书, 加太子少�!5塾胝沛诰础⒗钍逼乐畲蟪�, 以金为贤, 颇嫌其老。居数月, 加太子太保, 改南京兵部。逾岁致仕归。二十三年卒, 年七十八。赠少保, 谥端敏。
        (选自《明史·秦金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B.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C.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D.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金言/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帝称善即/从其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巡抚, 明代的职责是代替天子安抚受灾难后的百姓, 清朝时作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
        B.人伦, 封建社会中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C.盐引, 明清时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 由户部印发的能够在异地获取盐的凭证。
        D.驰驿, 旧时官员入朝觐见皇帝或奉差出京, 由沿途地方官按驿供给其役夫与马匹廪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金战功显著, 拒绝奖励。投降后的盗贼贺璋再次反叛, 秦金率领军队平定了他;依照功劳应该给秦金增加一级俸禄, 封荫锦衣世代百户, 但他极力推辞不接受。
        B.秦金不畏权贵, 坚守祖制。外戚邵喜请求庄田, 秦金追述祖宗制度, 请求审查治罪;皇帝虽然最终宽恕了邵喜, 但命令都察院按照制度禁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C.秦金恪尽职守, 为国尽力。永福长公主向皇帝请求宝坻、武清的土地, 秦金上书要求减少赏赐给公主的土地;定国公光祚请求抚宁、山海庄的土地, 秦金执意不允许。
        D.秦金年老体迈, 遭到嫌弃。皇帝与张孚敬、李时等评论朝中大臣时认为秦金贤达, 但有点儿嫌弃他岁数大, 过了几个月就把他调任到南京兵部, 一年后让他退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欲考兴献帝, 金偕廷臣伏阙争, 又与何孟春等条张璁建议之非。
        译文:                                                                      
        (2)内府诸监局军匠至数千人, 中官梁谏请下部采金玉珠石, 金皆执奏。                                                                     

        参考答案
        10.C(回答问题, 注意把握四个选项中不同停顿点的正误。比如“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中旨各宫仍置皇庄/遣官校分督”,  “置”和“遣”是两个并列的动词, 从句式结构的角度分析,  “置皇庄” “遣官校分督”是并列的, 由此判断“皇庄”后应停顿, 排除 A、D 两项;再如“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 “乞勘正德间额外侵占者/悉归其主/而尽撤管庄之人”, 从动词“勘正”分析, 宾语应该是“额外侵占者” , “者”后要停顿, 排除 B 项。)
        11.A(巡抚, 明代始设, 职责为代天子巡视天下。至清朝则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 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等。)
        12.D(D 项,  “过了几个月就把他调任到南京兵部, 一年后让他退休”错误, 原文有“逾岁致仕归”, 即过了一年的时间, 秦金请求辞官, 不是朝廷让他退休。)
        13.(1) 皇帝欲称兴献帝为皇考(父), 秦金偕同朝大臣拜伏在宫阙前谏诤, 又与何孟春等分条呈上张璁建议的错误的奏疏。(“考”“条”“非”各1分, 句意2分)
        (2)内府各监局军匠达数千人, 宦官梁谏请求下令户部采集金玉珠宝, 秦金都坚决反对。
        (“中官”“下部”“执奏”各1分, 句意2分)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注意把握关键字词, 比如(1)题中的“考”本义反映父亲, 此处指已死的父亲;“条”指分条;“非”指错误。第(2)题中的“中官”指宦官;“下部”是两个词, 指下令户部;“执奏”指持章表上奏皇上。


        【参考译文】
        秦金, 字国声, 无锡人。考中弘治六年进士。镇守开封, 在陈桥攻破赵鐩。历任山东左、右布政使。在贼寇摧残百姓后, 与巡抚赵璜共同抚慰, 战乱后的破坏开始恢复。九年, 提升为右副都御史, 巡查安抚湖广。众王府所占据的山场湖荡, 都奏请归还官府。投降的盗贼贺璋又反叛, 秦金讨伐平定了叛乱。按功行赏, 增加一级俸禄, 封荫锦衣世代百户, 极力推辞得以批准所请求。入京担任户部右侍郎。
        世宗即位后, 改任为吏部。谏官弹劾秦金没有人伦知识, 又改任为户部, 转任左侍郎, 代理部中的事情。外戚邵喜请求庄田, 秦金追述祖宗制度, 请就按察治罪。皇帝宽恕了邵喜, 命令都察院按照制度禁止。从内宫传旨命令各宫仍然设置皇庄, 派遣官校分别监督。秦金进言说: “请求勘察正德年间额外侵占的土地, 全部归还给主人, 并全部撤去管理庄田的人。”皇帝称赞, 立刻听从了他的建议。
        不久改任兵部。孙交离职, 召任秦金户部尚书。皇帝欲称兴献帝为皇考(父), 秦金偕同朝大臣拜伏在宫阙前谏诤, 又与何孟春等分条呈上张璁建议的错误的奏疏。到尊上圣母册封, 秦金以及赵璜都没有到现�。实燮捣壁翟�。
        秦金为人平易近人。到做官时, 完全以廉洁正直自持。在户部, 尤其孜孜不倦为国效力。永福长公主乞宝坻、武清的土地, 因为秦金的进言多所裁减。抚宁、山海庄的土地赏赐给魏国公徐达的, 徐达最终仍然归还官府, 定国公光祚请求赐予这些庄地, 秦金执意不允许。给事中黄重、御史张珩等先后争论, 秦金等又为此进言, 才批复许可。内府各监局军匠达数千人, 宦官梁谏请求下令户部采集金玉珠宝, 秦金都坚决反对。皇上不听从。奸人逯俊等请求两淮食盐运销权三十万, 皇帝答应了。秦金极力谏诤不可, 多次违背皇帝的旨意。
        六年春天, 秦金因考察而自己请求退休, 按照制度乘坐驿车、供给役夫粮饷。回家五年, 不停地有人举荐他, 就起用担任南京户部, 上书陈述有利于百姓的六件事。不久召任为工部尚书, 加官太子少�!;实塾胝沛诰础⒗钍钡绕缆壑诖蟪�, 认为秦金贤明, 但颇嫌弃他岁数大。过了几个月, 加官太子太保, 改任南京兵部。过了一年辞官还乡。二十三年去世, 享年七十八岁。追赠少保, 谥号端敏。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张邦奇传》《明史·张銓传》
        《明史·鹿善继传》《明史·曾鲁传》(二)
        《明史·朱希周传》《明史·许天锡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舒化传》(二)《明史·宋礼传》
        《明史·王德完传》《明史·徐学诗传》
        《明史·何腾蛟传》《明史·丛兰传》
        《明史·郭宗皋传》(二)《明史·姜曰广列传》
        《明史·陈选传》《明史·孙居相传》
        《明史·何如宠传》《明史·于谦传》(二)
        《明史·严清传》《明史·曾樱传》(二)
        《明史·刘元珍传》《明史·马文升传》
        《明史·方克勤传》《明史·李颐传》
        《明史·费宏传》(三)《明史·陶安传》(二)
        《明史·冯琦传》《明史·夏言传》
        《明史·章溢传》《明史·陈幼学传》
        《明史·张曰韬传》(二)《明史·叶茂才传》
        《明史·刘体乾传》《明史·陈友谅传》
        《明史·何鉴传》《明史·高世则传》
        《明史·李戴传》《明史·赵志皋传》
        《明史·孙玮传》《明史·陆昆传》
        《明史·张以宁传》《明史·陆炳传》
        《明史·孙继鲁传》《明史·张淳传》(二)
        《明史·程绍传》《明史·胡深传》
        《明史·商辂传》《明史·刘定之传》
        《明史·江翰传》《明史·梅国桢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