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甲】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 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 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 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 如其所言, 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 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 终不可以有所为耶?仲尼圣人, 历试于天下, 苟非大无道之国, 皆欲勉强扶持, 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 先之以子夏, 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 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 三宿而后出昼, 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 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 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 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 然后知天下之果不足与有为, 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 非汉文之不用生, 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 灌婴连兵数十万, 以决刘、吕之雌雄, 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 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 尽弃其旧而谋其新, 亦已难矣。为贾生者, 上得其君, 下得其大臣, 如绛、灌之属, 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使天子不疑, 大臣不忌, 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 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 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 为赋以吊屈原, 悲郁愤闷, 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 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 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而自残至此。呜呼, 贾生志大而量�。庞杏喽恫蛔阋�。超然客整理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 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 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 一朝尽斥去其旧臣, 而与之谋。彼其侯侯略有天下之半, 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 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 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一不见用, 则忧伤病沮, 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 亦慎其所发哉! 【乙】 且以谊之所陈, 孝文略施其术, 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 坐于廊庙之上, 则举大汉之风, 登三皇之首, 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 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 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 痛贾生之不用, 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 岂曰天年乎? (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B.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C.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D.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 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仅次于公爵;后又泛指达官贵人。绛侯, 指汉代周勃。 B.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 泛指平民百姓池指无学识、有勇无谋的人。文中代指王猛。 C.廊庙, 廊指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 可避风雨遮阳, 也指殿下屋;庙即太庙。文中指代朝廷。 D.三皇, 上古皇帝, 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常与五帝合称, 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文开篇提出观点, 接着指出贾谊的仕途遭遇, 为他虽然是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才华而倍感痛惜, 语意深沉。 B.苏文第二、三段围绕“待”与“忍”, 列举孔子得君之勤, 孟子惜君之厚、爱身之至等事例, 反思贾谊行为, 得出结论。 C.苏文第四段写绛侯、灌婴功高势大, 而贾谊仅一少年, 地位低微, 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 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D.苏文对贾谊之志未能施展详尽评论, 同时提醒君主, 像贾谊这样的臣子, 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 不能重新振作。 13.对于贾谊不被重用的原因, 苏轼和欧阳修的看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之荆, 先之以子夏, 申之以冉有。君子之欲得其君, 如此其勤也。(4)分) (2)夫谋之一不见用, 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而自残至此。(4分) 答案: (一)(20分) 10.(3分)C 11.(3分)B(文中代指苻坚) 12.(3分)C(“不可能使文帝采纳自己的主张”曲解原意) 13.(3分)苏轼:①不能惜君以厚, 没能做到不弃其君;②志大而量�。庞杏喽恫蛔�。欧阳修:汉文帝不能用才, 疏远贤才。(每点1分)超然客整理 14.(8分)(1)将到楚国时, 先派子夏前往, 再派冉有去陈说。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 就是这样的殷切。(“之、申、勤”一点1分, 句意1分) (2)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 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 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见、安、自残”一点1分, 句意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