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 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 反复读之, 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 岂非闵世病俗, 究古明道, 欲拔今以复之古, 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 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 舍近取远, 务高言而鲜事实, 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 而后履之以身, 施之于事, 又见于文章而发之, 以信后世。其道, 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 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 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 乃以混蒙虚无为道, 洪荒广略为古, 其道难法, 其言难行。孔子曰:“道不远人。”所谓道者, 乃圣人之道也, 此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也, 岂如诞者之言耶!仲尼曰:“吾好古, 敏以求之者。”所谓古者, 其事乃君臣、上下、礼乐、刑法之事, 又岂如诞者之言邪!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 孔子昔生周之世, 孰与今去尧舜远也?孔子删《书》, 断自《尧典》, 而弗道其前, 其所谓学, 则曰“祖述尧舜”。如孔子之圣且勤, 而弗道其前者, 岂不能邪?盖以其渐远而难彰, 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 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 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尧舜之道为百王首, 仲尼之叹曰“荡荡乎”, 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及夫二《典》【1】, 述之炳然, 使后世尊崇仰望不可及。其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 平百姓, 忧水患, 见诸侯, 谨权衡而已。孔子之后, 惟孟轲最知道, 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 畜鸡豚, 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夫二《典》之文, 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 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 盖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之, 乃乐诞者之言, 思混沌于古初, 以无形为至道者, 无有高下远近。使贤者能之, 愚者可勉而至, 无过不及, 一本乎大中, 故能亘万世, 可行而不变也。今以谓不足为, 而务高远之为胜, 以广诞者无用之说, 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 以及乎中, 则庶乎至矣。
        凡仆之所论者, 皆陈言浅语, 如足下之多闻博学, 不宜为足下道之也。然某之所以云者, 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 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幸足下少思焉。
        (取材于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注释:【1】二《典》:《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 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不宜为足下道之也
        B.乃以混蒙虚无为道乃圣人之道也
        C.盖以其渐远而难彰盖切于事实而已
        D.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今学者不深本之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拔今以复之古
        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 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
        B.孔子删《书》, 断自《尧典》
        孔子删篡《尚书》, 依据来自《尧典》
        C.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
        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D.一本乎大中
        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8.根据文意,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 赞赏他好学有志。
        B.文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话, 内涵丰富, 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
        D.“陈言浅语”既是作者自谦, 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孔子昔生周之世, 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②如孔子之圣且勤, 而弗道其前者, 岂不能邪
        10.作者针对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 阐述了自己的治学之道。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作者在文章第二至四段是如何逐层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的?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6分)

        答案:
        6.C
        7.B
        8.C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孔子当初生于周朝, 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2分
        ②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 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 难道是做不到吗2分
        10.(6分)
        答案示例:
        ①张秀才治学的问题是:遵循三皇太古时期的学说, 舍近求远, 追求高深玄奥的言论, 脱离现实。
        ②作者首先指出君子治学的目的是践行“道”, 这种“道”应是易知可法的, 对“道”的阐述应是易明可行的;接着用孔子删《书》的例子说明君子所追寻的“道”并非越久远越好, 太久远后世就难以理解和效法了;然后以二《典》和孟子的言论为例, 说明“道”体现在贴近现实的人与事中。
        【评分参考】①2分, ②4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
        (我)前几天离开后, 又拿之前(您)赠送的十几篇(谈论)古今的杂文, 多次阅读它们, (发现您的)言论十分高深并且志向非常远大。(我)揣摩您的用意, 难道不是忧虑时俗, (因而)深入研究古代学说、阐明圣贤之道, 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 (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 整治现今的混乱繁杂的现象吗?这之后(我)更加了解到您是好学、有远大志向的人啊。但是(您)遵循三皇太古的学说, 舍弃近的求取远的, 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 这样是不太对的。
        君子在治学上一定要践行道, 之后亲身实践它, (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 并且呈现在文章中阐发它, 来让后世人信服(它)。这种道, 就是周公、孔子、孟轲等人经常践行从事的;这种文章, 就是六经中记载的、至今都为人相信的。这种道容易懂得并且能够效法, 这种文章容易明白并且能够践行。至于虚妄的人谈论道, 却把混沌蒙昧虚假乌有(的说法)当作道, (把)洪荒虚
        无的远古当作(要效法的)古代, 这种道难以效法, 这种学说难以践行。孔子说:“道不远离人。”所谓道, 是圣人之道, 这道是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就能够掌握的, 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孔子说:“我爱好古文化, 勤奋敏捷去求取它。”所谓古, 它(包括的)事是君臣、上下、礼乐、刑法的事, 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这是君子追求的学问。
        所谓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这个问题, (是指)孔子当初生于周朝, 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孔子删篡《尚书》, 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 不论及尧舜之前(的事), 他谈论的治学, 就称为“效法尧舜”。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 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 难道是做不到吗?大概是因为那些事太遥远难以说清楚, 不能让后世人信服(它)。
        现在(的学者)生在距孔子很远的后世, 却反过来想要探求尧舜之前(的事情),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尧舜之道是诸王(思想)的源头, 孔子的赞叹是“广博啊”, 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至于那《尧典》《舜典》, 记述尧舜之道明白清楚, 让后世尊重崇敬、仰望难以企及。二《典》的言论难道不高深吗?但它(论及的)事情没有超出使家族和睦, 百姓安定, 忧虑水患, 会见诸侯, 严谨法度罢了。孔子之后, 只有孟轲最懂得道, 但是他谈论的没有超出教人种植桑麻, 蓄养鸡豚, 来说明(百姓能对父母)生前奉养与死后安葬是王道的根本。二《典》的言论, 难道不是(深奥广博的)言论?孟轲谈论的道, 难道不是(真正的)道?但(二《典》记述的和孟轲谈论的)那些事却是世人特别容易了解接近的, 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论述)切合现实的事情罢了。
        现在的学者不认真遵循这种治学方式, 却喜欢追求虚妄的人的言论, 思慕天地未形成之前的
        太古之时, 把虚无当作最好的学说, 没有(辨别)高下远近。假如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 愚者能努力做到(正确地治学), 没有过分的和达不到的, 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就能延绵万世, 可以践行不变了。现在(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不值得学习, 却以追求高远虚无为本领, 去推广虚妄的人没有用处的言论, 这不是治学的人(应该)竭尽心力(追求)的。应该稍微降低高度, 拉近距离, 来达到中正之道, 这样差不多就符合(治学之道)了。
        我所说的这些, 都是些陈旧浅显的言辞, 像您这样见闻丰富学识广博, (本)不应该对您说这些。但我说这些的原因, 是想让您降低高度, 切近真正的道, 那(我)怎敢刻意用新奇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呢。愿您稍微考虑一下(我所说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苏氏文集序》(二)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欧阳修《泷冈阡》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二)
        《卖油翁》《碎金鱼》欧阳修《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
        《答吴充秀才书》《答祖择之书》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欧阳文忠公集》节选欧阳修《答祖择之书》
        欧阳修《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
        《樊侯庙灾记》欧阳修《蔡君山墓铭》
        《伶官传》欧阳修《原弊》(二)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
        欧阳修《憎苍蝇赋》欧阳修《杂说》
        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欧阳修《章望之字序》
        欧阳修《戕竹记》欧阳修《泷冈阡表》
        欧阳修《养鱼记》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中述》欧阳修《原弊》
        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小人无朋》《欧阳修集·师鲁》
        欧阳修《读李翱文》《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欧阳修《答陕西安抚使范龙图辞辟命书》
        欧阳修《文惩范公神道碑铭》欧阳修《仲氏文集序》
        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五代史记一行传叙》
        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送方希则序》欧阳修《苏氏文集序》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偃虹堤记》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