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灌将军夫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灌将军夫者, 颍阴人也。父灌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 吴楚反时, 颍阴侯为将军, 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 战常陷坚, 逆死吴军中。军法, 父子俱从军, 有死事, 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 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 以报父之仇!”于是, 灌夫被甲持戟, 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 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 至吴将麾下, 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 复驰还。走入汉壁, 皆亡其奴, 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 创少瘳, 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 请复往。”将军壮义之, 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 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 上以夫为中郎将。
        灌夫为人刚直, 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 不欲加礼, 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 愈贫贱, 尤益敬。稠人广众, 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 好任侠, 已然诺。诸所与交通, 无非豪杰。
        灌夫有服, 过丞相。丞相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 会仲孺有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丞相许诺。灌夫俱语魏其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夜洒扫, 早帐具至旦。平明, 令门下候伺。至日中, 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灌夫不怿, 曰:“夫以服请, 宜往。”乃驾, 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殊无意往。及夫至门, 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 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 魏其夫妻治具, 自旦至今, 未敢尝食。”丞相鄂谢曰:“吾昨日醉, 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 又徐行, 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 夫起舞属丞相, 丞相不起, 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乃扶灌夫去, 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 极欢而去。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有删改)
        注:仲孺, 灌夫的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C.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D.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尉: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战国末期已有此官, 秦朝为中级军官, 汉朝时地位达到鼎盛, 仅次于各将军。
        B.右:周、秦、汉时, 官职以右为尊, 以左为卑, “在己之右”即地位在自己之上, 文中灌夫驾车迎丞相, 会空出右边位置。
        C.服:丧服, 依照生者与死者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 丧服从最重的到最轻的一共有五等, 叫作“五服”, 此处指在服丧期内。
        D.平明:即平旦。天色计时法按照时间顺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灌夫勇猛无畏, 一心杀敌, 不计个人安危, 带领勇士冲入吴军, 受伤后继续上阵。
        B.灌夫为人刚直, 对权贵不但不予礼节, 反而会凌辱他们, 对贫贱之人却恭敬有加。
        C.灌夫重视朋友胜于遵守礼节, 丞相邀他拜访魏其, 他没有因自己情况特殊而拒绝。
        D.灌夫言行坦率, 丞相爽约, 灌夫去丞相府迎接, 对丞相酒宴上的做派表示出不满。
        13.请简要概括文中魏其侯和丞相对彼此的态度。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灌夫被甲持戟, 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 莫敢前。
        (2)夫不喜文学, 好任侠, 已然诺。诸所与交通, 无非豪杰。
         
         
         
        答案:
        10.B
        11.B
        12.A
        13.丞相对魏其侯轻视、傲慢;魏其侯巴结丞相, 忍气吞声。
        14.(1)灌夫穿上铠甲, 手拿戈戟, 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 没有人敢再前进。
        (2)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 爱抑强扶弱, 打抱不平, 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 一定办到。凡和他交往的那些人, 无不是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临况”是同义复词, 都是“光临, 光顾”的意思, 宾语是“魏其侯”, 动宾之间不能断开, 排除ACD三项;
        “夫”是“灌夫”自称, 是“安敢以服为解”的主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D项;
        “将军”是“旦日蚤临”的主语, 所以应放在下一句中, 排除C项。
        故选B。
        11.
        B项, “文中灌夫驾车迎丞相, 会空出右边位置”错误, 乘车时以左为尊, 《魏公子列传》中有“虚左”一说, 所以灌夫驾车迎丞相, 会空出左边位置。
        故选B。
        12
        A项, “受伤后继续上阵”错误, 由“太尉乃固止之”可知, 伤后被太尉劝阻上阵。
        故选A。
         
        参考译文: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吴楚叛乱时, 颍阴侯灌婴担任将军, 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率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 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固阵地, 最后战死在吴军军中。按照军法规定, 父子一起从军参战, 有一个为国战死, 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去。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 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穿上铠甲, 手拿戈戟, 召集了军中与他交好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营大门, 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跟随灌夫的奴隶共十多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 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 杀死杀伤的敌军有几十人。不能继续前进, 又驰马返回。回到汉营, 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 只有他和另外一人一马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 创伤稍稍好转, 又向将军请求说:“我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曲折路径, 请让我再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 太尉坚决劝阻他(再去)。吴军被攻破之后, 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 皇上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 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以及许多地位在自己之上的有势力的人, 他不想用厚于常规的礼仪对待, 反而必定凌辱他们;对许多地位在自己之下的士人, 越是贫困而身份低微的, 越加恭敬。在大庭广众之中, 推荐夸奖那些地位卑微的人。士人们也因此称赞他。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 爱抑强扶弱, 打抱不平, 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 一定办到。许多和他交往的人, 无不是才智勇力出众的人。
        灌夫在服丧期内, 去拜访丞相。丞相说:“我想和您一起去拜访魏其侯, 恰逢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将军您竟然肯屈驾光临魏其侯家, 我灌夫怎么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 备办酒席, 将军您明天早点光临。”丞相(武安侯)答应了。灌夫将情况全都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 连夜打扫房子, 早早地设置帷帐, 准备膳具, 备办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 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侯。等到中午, 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 说:“我灌夫不顾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 他应该来。”于是驾车, 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答应灌夫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 根本没有真要去的意思。等到灌夫找上门来, 丞相还睡着没有起来。于是灌夫进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 魏其侯夫妇备办酒食, 从早晨到现在, 没敢吃一点东西。”丞相做出惊讶的样子, 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酒, 忘掉了跟你说过的话。”于是驾车前往, 又走得很慢, 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得尽兴畅快时, 灌夫舞蹈了一番, 舞毕邀请丞相, 丞相竟然不肯起身, 灌夫就在酒宴上用话语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开, 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 尽欢才离去。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老子传》《史记·彭越传》
        《史记·货殖列传序》(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春申君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二)《魏公子列传》(三)
        《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史记·汲黯传》(二)《魏文侯卜相》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史记·张汤传》
        《史记·田叔列传》(二)《史记·吴太伯世家》(二)
        《报任安书》(二)《史记·孔子世家》(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记·陈丞相世家》(三)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二)《史记·陆贾传》
        《史记·晋世家》《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史记·曹相国世家》《史记·甘茂列传》(二)
        《史记·甘茂列传》《史记·郑当时传》(二)
        《史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史记·魏公子列传》
        《史记·樗里子传》《史记·孙叔敖传》
        《史记·张廷尉释之者》《史记·司马迁传》
        《史记·窦太后传》《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史记·田单列传》《史记·扁鹏仓公列传》
        《报任安书》《史记·任安传》《史记·冯唐传》
        《史记·蒙恬列传》(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史记·蔡泽传》(二)《史记·郦生食其者》
        《史记·孔子世家》《史记·樊哙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史记·李斯列传》
        《屠岸贾为司寇》《史记·蒙恬列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