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 14题。 吴履, 字德基, 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 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 聘为郡学正。久之, 举于朝, 授南康丞。南康俗悍, 谓丞儒也, 易之。居数月, 摘发奸伏如老狱吏, 则皆大惊, 相率敛�!B哪烁某缈泶�, 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 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 怒, 尽禁其乡邻。履阅狱问故, 立释之, 乃白以中。以中益怒, 曰:“丞慢我。”履 曰 犯 公 者 一 人 耳 其 邻 何 罪 今 禁 者 众而 捕 未已 急 且 有 变 奈 何 以 中 意 乃 解邑有淫祠, 每祀辄有蛇出户, 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 沉神像于江, 淫祠遂绝。为丞六年, 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 江阴侯吴良将击之, 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 非反也, 招之当来。不来, 诛未 晚。”良从之, 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 , 民大恐。履曰:“世清矣, 民安于农。请籍其 愿为兵者, 不愿, 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 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痔患, 不若输粟便。”他日, 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 他县民多破家, 滩民独完。会改州为县, 召履还, 滩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是时河内丞廖钦并以廉能称。居八年, 调吴江, 后坐事谪戍。久之, 以老病放归。道河内, 河内民竞持羊酒为寿, 且遗之缭, 须臾衮数百匹。钦固辞不得, 一夕遁去。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 特擢吏部主事。民争乞留, 乃遣还之。归安丞高彬、曹县主簿刘郁、衡山主簿纪惟正、窑化典史杜漫皆坐事, 以部民乞宥, 复其官, 而惟正立擢陕西参议。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紫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B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C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巳/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D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萦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 .丞, 文中指县丞, 是我国古代地方职官名, 在县里的地位一 般仅次于县令。 B .淫祠, 指滥建的祠庙, 不合礼义, 不属于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中所载的祠庙。 C .秋税, 是在秋季开征的田赋, 也叫“秋苗”“秋租”“秋粮'勹明代以收米为主。 D .河内, 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 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 战国时为韩国领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吴履断案老练, 长于治理百姓。做县丞时, 他像老狱吏一 样破案抓奸, 百姓惊服;接着又改变措施, 用宽松的政策对待百姓。 B .吴履明辨是非, 敢于纠正上官。知县周以中被百姓辱骂, 抓了很多无辜之人, 吴履间清情况把人释放, 并说服了周以中。 C .吴履见解独到, 助力收服易氏。吴履任安化知县时, 江阴侯准备出兵袭击易氏, 吴履认为易氏并非谋反, 建议先招抚他。 D .吴履为民着想, 深受百姓爱戴。做知州时, 他同意百姓提出的粮食代替牛羊交税的请求;离开时, 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履曰:“世清矣, 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 不愿, 可勿强。” (2)他若兴化丞周舟以绩最, 特擢吏部主事。 14.廖钦为什么要“一夕遁去”?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C 【解析 】A 项, "耳”为旬末语气词, 不能与“一人”断开。B 项, “捕未”缺少谓语中心词。D 项, “捕未已”句意完整, 加“急”后, 句意不通。参考标点:履曰:“犯公者一人耳, 其邻何罪?今紫者众, 而捕未己, 急且有变, 奈何?”以中意乃解。 11.D 【解析由】原文“河内丞“可知, “河内“应是一个具体行政区域, 而非泛指;泛指的“河内”战国时属魏国, 此词在《寡人之于国也》出现过。 12.D 【解析】不是“他同意百姓提出的……请求”, 而是他与百姓商量。 13. (1) 吴履说:“当今社会清明, 老百姓安心务农。请您将那些愿意当兵的人登记下来, 不愿意的人, 可以不要勉强。”(“清”“籍”各1分 , 句意2分 。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 其他如兴化丞周舟因为政绩卓著, 被特别提拔任吏部主事。(“绩最”“擢”各1分 , 旬意2分 。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4. ①廖钦担任河内丞时, 廉洁能干;②路过河内时民众赠送他大最维帛;③廖钦推辞馈赠而不得。(每点1分 , 共3分。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