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万元吉, 字吉人, 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潮州推官, 补归德。捕大盗李守志, 散其党。崇祯四年大计, 谪官。十一年秋, 用曾樱荐, 命以永州检校署推官事。居二年, 督师杨嗣昌荐其才, 改大理右评事, 军前监纪。嗣昌倚若左右手, 诸将亦悦服, 驰驱兵间, 未尝一夕安枕。嗣昌卒, 元吉丁内艰归。十六年起南京职方主事, 进郎中。 福王立, 仍故官。四镇不和, 元吉请奉诏宣谕。又请发万金犒高杰于扬州, 谕以大义, 令保江、淮。乃渡江诣诸将营。杰与黄得功、刘泽清方争扬州, 元吉与得功书, 令共奖王室。得功报书如元吉指, 乃录其稿示泽清、杰, 嫌渐解。廷议以元吉能辑诸镇, 擢太仆少卿, 监视江北军务。明年五月, 南京覆, 走福建, 归唐王。 顺治三年三月, 廷麟将朝王, 元吉代守吉安。四月, 大兵逼皂口, 元吉不能御, 入赣城。大兵乘胜抵城下。给事中杨文荐奉命湖南, 过赣, 入城共守御, 城中赖之。元吉素有才, 莅事精敏。及失吉安, 士不用命, 昏然坐城上, 对将吏不交一言。隔河大营遍山麓, 指为空营。兵民从大营中至, 言敌势盛, 辄叱为间谍, 斩之。六月望, 副将吴之蕃以广东兵五千至, 围渐解, 未几复合, 城中守如初。 王闻赣围久, 奖劳之, 赐名忠诚府, 加元吉兵部尚书, 文荐右佥都御史, 使尚书郭维经来援。维经与御史姚奇胤沿途募兵, 得八千人。先后至赣营于城外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于是他营亦稍稍散去。会闻汀州破, 人情益震惧。 十月初, 大兵用向导夜登城, 乡勇犹巷战。黎明, 兵大至, 城遂破。及城破, 部将拥元吉出城。元吉叹曰:“为我谢赣人, 使阖城涂炭者我也, 我何可独存!”遂赴水死, 年四十有四。 (节选自《明史》,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后至赣/营于城外/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 B.先后至赣营/于城外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 C.先后至赣/营于城外/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 D.先后至赣营/于城外诸将欲战元吉/待水师至并击/不听/及八月/大兵闻水师将至即/夜截诸江/焚巨舟八十/死者无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 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 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 B.丁内艰, 丧制名, 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皆称丁内艰。 C.给事中, 明代时监察六部诸司, 弹劾百官, 与御史互为补充。 D.乡勇, 即乡兵, 为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 属地方武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元吉深受督师杨嗣昌的器重, 是杨督师的得力助手, 将领们也对他心悦诚服。 B.顺治三年四月清兵逼近皂口, 万元吉抵挡不�。苋敫又莩�, 被清军围在城中。 C.万元吉副将吴之蕃从广东率五千援军, 解除了赣州的包围, 不久与万元吉会合。 D.清兵采用突袭的策略, 在向导带领下于夜间登上城墙, 黎明时分攻破了赣州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失吉安, 士不用命, 昏然坐城上, 对将吏不交一言。(4分) (2)为我谢赣人, 使阖城涂炭者我也, 我何可独存!(4分) 14.在“四镇不和”的情况下, 万元吉“能辑诸镇”, 具体举措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 C 11. B 12. C 13.(1)等到吉安失守, 士兵不再听从命令, 万元吉神情迷糊地坐在城墙上面, 跟将吏一句话也不说。(每句1分。共4分) (2)替我向赣州人谢罪(1分), 导致全城生灵涂炭的是我(2分), 我怎么能独自活下去呢?(1分)(共4分) 14. 请发万金犒赏高杰, 亲赴将营晓谕诸将, 修书得功化解嫌隙。(每点1分。共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