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陈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十四、【18届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各题。
        陈襄, 少孤, 出游乡校, 与陈烈、周希孟、郑穆为友。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 所谓知天尽性之说, 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 闻者皆笑以惊, 守之不为变, 卒从而化, 谓之“四先生”。襄举进士, 调浦城主簿, 摄令事。县多世族, 以请托肋持为常, 令不能制。襄欲稍革其俗, 每听讼, 必使数吏环立于前。私谒者不得发, 老奸束手。民有失物者, 贼曹捕偷儿至, 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 犯者扪之辄有声, 余则否”。乃遣吏先引以行, 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 阴涂以墨, 而以帷蔽之。命群盗往扪, 少焉呼出, 独一人手无所污, 扣之, 乃为盗者。知河阳县, 始教民种稻。富弼为郡守, 一见即礼遇之, 及入相, 荐为秘阁校理、判祠部。知常州, 运渠横遏震泽, 积水不得北入江, 为�!⑺斩莶�。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 定其数, 授以浚法, 水不复积。知谏院, 改侍御史知杂事。论(王安石)青苗法不便, 且言韩维不当为中丞。皆不听, 襄以言不行, 愿补外。安石欲以为陕西转运使, 帝惜其去, 留修起居注。逾年, 安石又欲出之, 帝不许。寻直学士院, 安石益忌之, 擿其书诏小失, 出知陈州。卒, 年六十四, 赠给事中。襄莅官所至, 必务兴学校, 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既亡, 友人视其箧, 得手书累数十幅, 盈纸细书, 大抵皆民事也。在经筵时, 神宗顾之甚厚, 襄以司马光至于郑侠三十三人对, 谓光等皆股肱心膂之臣, 不当久外。谓侠愚直敢言, 发于忠义, 投窜瘴疠, 朝不谋夕, 愿使得生还。帝不能尽用。
        (节选自《宋史·陈襄传》)
        5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者扪之辄有声 扪:按, 摸    B. 扣之, 乃为盗者  扣:拘押, 扣押
        C. 擿其书诏小失  擿:揭发    D. 朝不谋夕  谋:预料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校, 又称乡学, 是古代政府开办的地方学校, 通过乡试成了生员才有资格就读。
        B. 摄令事, “摄”在这里指官员代理某个官职的工作, 也指官员兼任其他官职的工作。
        C. 赠给事中, 赠在这里指赠官, 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加封爵位或官职。
        D. 经筵, 中国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襄做事不苟同流俗。他和朋友陈烈等四人提倡新的文风, 宣传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主张。虽然当地百姓一时并不理解, 但最终还是被陈襄等人教化了。
        B. 陈襄为官不惧奸邪和强权之人。他在浦城审案时让多位官吏参加, 使坏人的各种伎俩无法得逞。他批评青苗法, 得罪了王安石, 王安石总想撵他到京外为官。
        C. 陈襄积极向朝廷推荐人才。他在河阳时教农民种植稻谷, 富弼很欣赏他。陈襄一当上宰相就把富弼推荐给朝廷。此外他还向皇帝推荐了司马光等许多人。
        D. 陈襄关心百姓生活。他曾利用大钟巧妙地给百姓找出真正的盗贼, 还详细记录要办理的与百姓有关的各种事务, 曾设法解决了苏、常二州的滞水问题。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吏先引以行, 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 阴涂以墨, 而以帷蔽之。
        (2)襄莅官所至, 必务兴学校, 平居存心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答案】
        53.B
        54.A
        55.C
        56.(1)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 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 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 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
        (2)陈襄(做官)到任职所在的地方, 必定致力于兴办学校, 平日用心把讨论研究百姓的利益和困难当作最紧急的事(来做)。
        【解析】
        5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B项“扣之, 乃为盗者”的“扣”, 结合前后文语境可
        点睛: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 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 而应该前后推导, 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 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陈襄, 幼时丧父, 出外到乡校游学, 与陈烈、周希孟、郑穆是好朋友。当时读书人都沉浸迷失在注重修饰文词的文章中, (对儒家)所说的了解天命觉悟本性的学说, 都指责是思想言行不合实际而没有人来研究这样的学说。陈襄他们四个最先一同在沿海地区提倡这些学说, 听到的人都笑话(他们), 惊讶不已, 他们坚持这样做不改变, 最终(大家)都听从了他们并且受到教化, (人们)称他们为“四先生”。陈襄考中进士, 调任为浦城主簿, 代理县令事务。浦城县有很多世代显贵的家族, 把私相嘱托, 对(政权)把持横行当作平常的事, 县令不能控制(这个局面)。陈襄逐渐改变这个习气, 每次审理诉讼案件, 一定让多位官吏围着站在自己面前。(这样一来), 私下进见(说情)的人没法说话, 参与此事的老到奸滑的官吏毫无办法。百姓有东西被偷了, 抓捕盗贼的官员抓了(疑似)小偷(的人)送到, 陈襄告诉他们说“某座寺庙里的钟能够辨识出盗贼, 偷了东西的人摸钟就会发出响声, 其余的人摸应该不响”。就派遣吏卒先带着(疑似小偷的人)前去(寺庙), 自己带领同僚到钟所在的位置祭祀祷告, 暗中把墨汁涂抹到钟上, 用布幔把钟遮蔽起来。命令这些小偷到布幔里去摸钟, 过了一会喊他们出来, 只有一个人手上没有被墨汁染黑。审问他, 就是那个偷东西的贼。(陈襄)担任河阳县令, 开始教导农民种植稻谷。富弼作郡守, 一见到就用优厚的礼节对待陈襄, 等到富弼做了宰相, 还推荐陈襄去做秘阁校理、监管祠部(事务)。(陈襄)担任常州知州, 运河的水从旁边冲到了太湖, 积存的水不能从北边泻入长江, 成了常州、苏州两地的灾害。陈襄估算了运河的长度和百姓田地的面积, 确定了数字, 把疏通的办法交给他们, 滞水不再积留。在谏院任职, 又改任侍御史知杂事(官名。唐朝置, 以年深御史充任, 总管御史台庶务。五代沿置, 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任。宋初因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 去“知杂事”之号, 置侍御史一人, 为御史台副长官)。批评王安石青苗法不合理, 而且进言说韩维不应当任命为中丞。(皇上)都没有采纳(这些意见), 陈襄因为这些建议没有被接受, 想到京城之外任职。王安石想把他安排去做陕西转运使, 皇上舍不得他离开, 留下他编写《起居注》。过了一年, 王安石又想把他弄到外地去, 皇上不答应。不久到学士院任职, 王安石更加忌惮他, 揭发他书写诏书中的小的过失, 让他出京到陈州当知州。(陈襄)去世, 年龄是六十四岁, 被追封为给事中。陈襄(做官)到任职所在的地方, 必定致力于兴办学校, 平日用心把讨论研究百姓的利益和困难当作最紧急的事(来做)。他去世以后, 朋友察看他的书箱, 找到了他亲手书写的几十张文稿, 纸上写得满满的, 都是很细的字, 大多是(与)百姓(有关)的事。(陈襄)在给皇上讲解经籍的时候, 神宗对他关怀很优厚, 陈襄拿司马光、郑侠等三十三人作为(对皇上)的回答, 说司马光等人都是辅佐得力可做亲信的大臣, 不应当让他们长期在外地做官。又说郑侠朴实直爽敢于说话, (言语)都是出于忠诚正义, 流放(南方)瘟疫(多发)的地区, 早上无法预料晚上的事, (非常危险), 希望让他能够活着回到京城。皇帝没有全部采纳。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新唐书·徐旷传》《季梁谏魏王》
        《新唐书·裴谞传》《尚节亭记》
        《报刘一丈书》《六国论》
        《游五台山日记》《明史·马森传》
        《后汉书·梁统列传》《明史·文征明传》
        《宋史·杨邦乂传》《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姚鼐《袁随同君墓志铭》钱谦益《徐霞客传》
        《诗谳》冯梦龙《狄青》
        《初, 淮阴侯韩信》《明史·罗亨信传》
        《释惟俨文集序》《宋史·莫濛传》
        《后汉书·孔奋传》《郑伯克段于鄢》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宋史·张洞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