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姚鼐《岘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姚鼐
        (五)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岘亭记
        姚鼐
        ①金陵四方皆有山, 而其最高而近郭者, 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 而率蔽于墙室, 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 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②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 昔弃土者, 聚之成小阜, 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 一日试登阜, 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 稍易治其巅作小亭, 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 山林云物, 其状万变, 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 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 名曰岘亭。
        ③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 于襄阳岘山登眺, 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 □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 勤治有声, 为吏民敬爱, 异日或以兹亭, 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 力不劳, 用不费, 而可以寄燕赏之情, 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 兹足以贻后人矣, 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④嘉庆三年四月, 桐城姚鼐记。
        [注]:①阜:土山。②易治:整治。③羊叔子:即羊祜, 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④燕赏:玩赏。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乃            B.则            C.而            D.且
        22.对第②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了建亭经过及亭的命名。
        B.岘亭所在原是杂树丛生废地。
        C.岘亭所在视野开阔, 一览众山。
        D.整治后的小阜景物丰富变幻。
        23.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写作意图的。
         
         
         
        答案:
        21.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先根据语境判断此处需要什么作用的虚词, 然后再根据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来确定答案。
        句子“史既载其言, □后人所能知也”的意思是: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他说的话, 所以后人才能知道。由此可知方块处需要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只有“而”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所以此方块处填“而”。故选C。
        2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通读材料, 弄懂文章的大意,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信息, 最后再进行概括。D项, “整治后的小阜景物丰富变幻”错误, 由原文“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 昔弃土者, 聚之成小阜, 杂树生焉”可知, 当年废弃这块土地的人, 将这里堆成小山, 杂树丛生, 虽然整治, 但是还是“杂树丛生”, 而不是“景物丰富变幻”。D错误。故选D。
        23.运用对比手法。将岘亭和诸官舍对比, 突出了方公的岘亭力不劳、用不费却胜过了全城的奢华官舍。表达了作者对方公行事、人品等极力首肯、赞美之情。【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 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 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句子“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的意思是:占据很少的地方却能在一城房屋建筑中位居第一。此句运用对比手法, 将岘亭和诸官舍对比。由上文“今所知者, 力不劳, 用不费, 而可以寄燕赏之情”可知, 突出了方公的岘亭力不劳、用不费却胜过了全城的奢华官舍。表达了作者对方公行事、人品等极力首肯、赞美之情。
        24.写作意图是赞美方公勤政、清廉。“勤政”明说, “清廉”表达含蓄但却是最突出的。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第①段写达官在钟山所建高墙大院, 反而挡住了钟山美景。就是城里最负盛名的豪华瞻园也看不见钟山胜景。这是从反面衬托方公的清廉。第②段交代了方公建岘亭的经过及为亭命名的情况。选址为废弃的土丘, 建的是小亭, 力不劳、用不费却能赏玩到钟山美景。从正面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第③段在与清廉正直的名臣羊叔子的类比中, 突出方公尽管无名但其功绩、人品不输羊叔子。再从岘亭与官舍的强力对比中、在“不可不”的双重否定中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了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其次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结合具体的内容, 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由原文“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 而率蔽于墙室, 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 而亦不能见钟山焉”可知, 所有的管理住宅都在钟山的西南边, 并且都建有围墙, 所以即使布政司署瞻园是最有名的, 也看不到钟山。达官在钟山所建高墙大院, 反而挡住了钟山美景, 就是城里最负盛名的豪华瞻园也看不见钟山胜景, 这是从反面衬托方公的清廉。由原文“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 昔弃土者, 聚之成小阜, 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 一日试登阜, 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 稍易治其巅作小亭, 暇则坐其上。乃大喜, 稍易治其巅作小亭, 暇则坐其上”可知, 方公选址为废弃的土丘, 建的是小亭, 力不劳、用不费却能赏玩到钟山美景。交代了方公建岘亭的经过及为亭命名的情况, 从正面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由原文“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 于襄阳岘山登眺, 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 而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 勤治有声, 为吏民敬爱, 异日或以兹亭, 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可知, 在与清廉正直的名臣羊叔子的类比中, 突出方公尽管无名但其功绩、人品不输羊叔子;由原文“今所知者, 力不劳, 用不费, 而可以寄燕赏之情, 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 兹足以贻后人矣, 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可知, 从岘亭与官舍的强力对比中、在“不可不”的双重否定中突出方公的勤政、清廉。综合以上可知, “勤政”明说, “清廉”表达含蓄但却是最突出的, 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最终的写作意图是赞美方公勤政、清廉。
        翻译:
        金陵的四方都有山(四面环山), 这些当中最高且靠近城墙的, 就是钟山。所有的管理住宅都在钟山的西南边, 并且都建有围墙, 所以即使布政司署瞻园是最有名的, 也看不到钟山。
        巡道署东北城那边有块荒地, 当年废弃这块土地的人, 将这里堆成小山, 杂树丛生。方公在观察历城的时候, 一天尝试登上小山, 这是发现钟山就赫然出现在眼前。他就很高兴, 然后稍稍整治了一下小山顶作为凉亭, 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冬、夏、阴天、有雾的时候, 山上的树木以及云雾, 他们的形状瞬息万变, 都成为了这个亭子所能看到的景观。钟山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在这个外城, 好像仅仅是因为这个亭子设置的。方公于是就取了“见”和“山”两个字合在一起, 取名叫岘亭。
        以前魏晋的羊祜治理荆州时, 在襄阳登上岘山远望, 对当时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史书上已经记载了他说的话, 所以后人才能知道。现在方公在金陵很多年, 身体力行的治理政事, 被官吏和老百姓所爱戴, 将来或许有人拿这岘亭和羊公的岘山亭相媲美的吧?这也不是方公今天所能知道的事情。今天所知道的, 是不用耗费体力, 也不用花费钱财, 就可以来寄托玩赏的情感, 占据很少的地方却能在一城房屋建筑中位居第一, 这足够用来留给后人了, 不可以不懂得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啊。
        嘉庆三年四月, 桐城的姚鼐记
         



        相关文言文练习
        姚鼐《内阁学士张公墓志铭》姚鼐《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并序》
        姚鼐《复张君书》《酉阳杂俎》薛福成《登泰山记》姚鼐《登泰山记》
        姚鼐《登泰山记》(二)姚鼐《复鲁絮非书》
        《程养斋暨子心之家传》姚鼐《荷塘诗集序》
        《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郑大纯墓表》
        姚鼐《登泰山记》姚鼐《答翁学士书》
        《南园诗存》序姚鼐《述庵文钞序》
        姚鼐《方恪敏公家传》《赠钱献之序》
        姚鼐《复蒋松如书》姚鼐《陈谨斋家传》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袁随同君墓志铭》《朱竹君先生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