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辛未, 李愬【注】命马步都虞候史旻等留镇文城, 命李祜、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 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 夜, 至张柴村, 尽杀其戍卒及烽子, 据其栅。命士卒少休, 食干糒, 整羁靮, 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 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 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 旌旗裂, 人马冻, 死者相望。天阴黑, 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想, 莫敢违。夜半, 雪愈甚, 行七十里, 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 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 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 愬至城下, 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锂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 笑曰:“俘囚为盗耳, 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 听于廷, 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 曰:“何等常侍, 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 愬曰:“元济所望者, 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 厚抚之, 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愬遣李进诚攻牙城,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 城上矢如猬毛。铺时, 门坏, 元济于城上请罪, 进诚梯而下之。甲戌,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是日, 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注】李愬:字元直, 中唐名将李晟之子。富谋略, 普骑射。元和十一年(816), 任唐随邓节度使, 率兵讨伐淮西吴元济叛乱。他抚养士卒, 优待降将, 于次年冬雪夜攻克蔡州, 生擒吴元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B.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C.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
        D.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人居元济外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监军, 职官名, 监督军务的官吏。唐代常以宦官为监军, 与统帅分庭抗礼。
        B.烽子, 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火为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 可代指战争。
        C.四鼓, 击四通鼓。古代作战击鼓进军, 以助士气, 故有“一鼓作气”之说。
        D.京师, 国家的首都、都城。这一意义也可用京城、京国、国都等词来表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愬率军出发时, 做了严密的军事部署。既命人留守文城, 又将军队分为前、中、后三军, 有冲锋在前的部队, 也有殿后�;さ牟慷�。
        B.占领张柴村后, 李愬才告诉众将此行的目的。众将听后都大惊失色, 自料此去必死无疑, 但他们畏惧李愬治军严酷, 无人敢违抗将令。
        C.官军很久未到蔡州城下, 因此蔡州防备不严。李愬抵达蔡州城下时, 竟无一人知晓。李祐等人在城墙上掘坎, 率领勇士顺利登上城头。
        D.吴元济负隅顽抗, 指望部将董重质率领精兵援救。然而董重质单人匹马, 归降了李愬。吴元济眼看牙城即将不保, 无奈之下只好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出, 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
        (2)乃访重质家, 厚抚之, 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
         
         
         
        答案: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熟”是“寐”的状语, “熟寐”即熟睡, 中间不能断开, 据此排除A、B两项。“如故”是“击柝”的后置状语, 不能单独断开, 据此排除C项。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 “击四通鼓"错误, 应为“四更”。当时既“惊之(鹅鸭)以混军声”, 自然不可能击鼓惊动敌人。汉魏以来, 分一夜为五更, 按更击鼓报时, 四鼓即四更。
        【课文链接】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 待日出。”“五鼓”即五更。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烽火”均代指战火或战争。
        12.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 “但他们畏惧李愬治军严酷"错误。原文为“然畏愬”, 应为畏惧李愬军纪严明。“严酷”指残酷、严厉, 这与注释中李愬的正面形象极为不符。
        13.(1)军队出发后, 不知道目的地。李愬说:“只管向东前进。”(译出大意给1分;“所之”“但”“东”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于是拜访董重质的家, 优厚地安抚其家人, 派遣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去告诉董重质。(译出大意给1分;“抚”“遣”“谕”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关键点拨】(1)所之:所去的地方, 目的地。但:只, 只管。东:向东。(2)抚:安抚。遣:派遣。谕:告诉, 晓谕。
        【参考译文】
        辛未日, 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史旻等人留守文城, 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名冲锋陷阵的勇士担任前锋, 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 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在他的后面压阵。军队出发后, 不知道目的地。李愬说:“只管向东前进。”军队走了六十里, 夜晚, 抵达张柴村, 将守卫的士兵和负责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全部杀掉, 占领了他们的营寨。(李愬)下令士兵稍事休息, 吃些干粮, 整理马络头和缰绳, 留下五百名义成军将士镇守此地, 以切断从朗山来的敌人救兵。(李愬)命令丁士良率领五百人砍断洄曲及其余各道桥梁, 又连夜领兵出门。众将询问军队要去哪里, 李愬说:“进蔡州城捉拿吴元济。”众将都大惊失色。当时正刮大风, 下大雪, 旌旗被风撕裂, 路上随处可以见到冻死的人和马。天色阴沉漆黑, 从张柴村往东的道路都是朝廷军队未曾走过的, 人人都自以为必死无疑;然而畏惧李愬, 没有谁敢违抗命令。半夜, 雪下得更大, 军队已经行走了七十里, 抵达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个养着鹅鸭的水池, 李愬下令惊扰鹅鸭, 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朝廷的命令以来, 官军已有三十余年没到过蔡州城下了, 因此蔡州人没有严密防守。壬申四更时分, 李愬到达城下, (城内)无一人知晓。李祐、李忠义把城墙掘出梯坎, 率先登城, 勇士们跟随上城。守门士兵正在熟唾, 都被杀死, 只留下敲梆巡夜的人, 让他们像先前一样继续敲梆, 于是大开城门放军队进城。到了里城, 也像(外城)一样, 城中无人知晓。鸡叫时, 雪巳停, 李愬进据吴元济外宅。有人禀告吴元济说:“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躺着休息, 笑着说:“被俘的囚犯偷盗罢了, 天亮后将他们全都杀掉。”又有人禀告说:“城池已经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找我索要御寒的衣服。”起床后, 吴元济在庭院中探听, 听到李愬的军队传达号令的声音:“常侍传话。”响应的有近万人。吴元济这才开始害怕, 说:“这是什么常侍, 能到这里来!”于是率领侍卫登上牙城(唐代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抵抗。当时董重质带领一万多精锐士兵守卫洄曲, 李愬说:“吴元济所盼望的, 无非董重质的救援而已。”于是拜访董重质的家, 优厚地安抚其家人, 派遣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去告诉董重质。董重质于是单人匹马来向李愬投降。李愬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 烧毁了牙城的南门。百姓争着背柴草帮助官军, 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傍晚时分, 门已毁坏, 吴元济在城上请求治罪, 李进诚搭梯子让他下来。甲戌日, 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押送到京城。当天, 申州、光州和各镇(援助淮西的)士兵二万余人相继前来投降。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二)《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冬十月, 宋金刚进攻浍州, 陷之, 军势甚锐》
        《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二)
        《圣历二年, 太后春秋高, 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篡周》《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二)《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二月, 上御丹凤门楼, 赦天下》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四)《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四)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二)
        《贞观十三年, 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