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通鉴纪事本末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汉元帝之世, 莎车王延尝为侍子京师, 慕乐中国。及王莽之乱, 匈奴略有西域, 唯延不肯附属, 常敕诸子:“当世奉汉家, 不可负也。”延卒, 子康立。康率傍国拒匈奴, 拥卫故都护吏士、妻子千余口, 檄书河西, 问中国动静。窦融乃承制立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 五十五国皆属焉。汉光武刘秀建武九年秋八月, 莎车王康卒, 弟贤立。十四年冬, 莎车王贤、鄯善王安皆遣使奉献。西域苦匈奴重敛, 皆愿属汉, 复置都护。上以中国新定, 不许。十七年, 莎车王贤复遣使奉献, 请都护。帝赐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敦煌太守裴遵上言:“夷狄不可假以大权, 又令诸国失望。”诏书收还都护印绶, 更赐贤以汉大将军印绶, 其使不肯易, 遵迫夺之。贤由是始恨, 而犹诈称大都护, 移书诸国, 诸国悉服属焉。二十一年, 莎车王贤浸以骄横, 欲兼并西域, 数攻诸国, 重求赋税, 诸国愁惧。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 献其珍宝;及得见, 皆流涕稽首, 愿得都护。帝以中国初定, 北边未平, 皆还其侍子, 厚赏赐之。诸国闻都护不出, 而侍子皆还, 大忧恐, 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 言侍子见留, 都护寻出, 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状闻, 帝许之。二十二年, 西域诸国侍子久留敦煌, 皆愁思亡归。莎车王贤知都护不至, 击破鄯善, 攻杀龟兹王。鄯善王安上书:“愿复遣子入侍, 更请都护。都护不出, 诚迫于匈奴。”帝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 如诸国力不从心, 东西南北自在也。”于是鄯善、车师复附匈奴。班固论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支;单于失援, 由是远遁, 而慕南①无王庭。……自建武以来, 西域思汉威德, 咸乐内属, 数遣使置质于汉, 愿请都护。圣上远览古今, 因时之宜, 辞而未许。”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注】①慕南, 即漠南, 瀚海沙漠群的南部, 狭义上指代内蒙古地区;广义上指代整个沙漠以南, 天山南路, 阿尔泰山以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B.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C.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D.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子, 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人朝陪侍天子, 学习文化, 所遣之子称侍子。有人侍为质之意。
        B.都护, 古代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 总监西域诸国, 并护南北道, 为驻守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C.敦煌, 汉武帝所置郡名, 为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 欧洲的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
        D.稽首, 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拜礼,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莽篡权乱政, 匈奴乘机攻占西域。光武帝十四年, 西域诸国苦于匈奴征收苛刻的赋税, 希望归附汉朝, 请求再次设置都护府。
        B.莎车国君主延曾在汉元帝时来京都做侍子, 延去世后他的儿子康继位, 当两汉兴替之际, 无论局势如何变化, 父子二人均忠于汉朝。
        C.裴遵向光武帝建言, 不能授予夷狄大权, 这会使诸国失望, 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拒绝了西域各国设置都护的请求, 改为赏赐财物。
        D.莎车王贤渐渐骄横, 想要兼并西域, 他知道汉朝不会派遣都护后, 出兵击败鄯善, 杀死龟兹王, 最后部、车师又归附了匈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留侍子以示莎车, 言侍子见留, 都护寻出, 冀且息其兵。
        (2)自建武以来, 西域思汉威德, 咸乐内属, 数遣使置质于汉, 愿请都护。

         
         
        答案:
        10.B
        11.D
        12.C
        13.(1)希望能够留下侍子给莎车王看, 说侍子已经被汉朝留下了, 很快就会派出都护, 希望姑且能让莎车王停止征战。
        (2)自从光武帝刘秀以来, 西域各国思念汉朝的威势和恩惠, 都愿意归属汉朝, 多次派使者送王子到汉朝做人质, 请求派都护去西域。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西汉孝武帝时代, 打算制服匈奴, 担心匈奴吞并西域各国, 同南芜各部落结成联盟, 于是在黄河以西设立武威、张掖, 酒泉、敦煌四郡, 打开了玉门关, 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以此切断匈奴右臂。
        “孝武之世”作时间状语, 放在句首, 其后断开, 排除AC;
        “兼从西国”与“结党南羌”结构对称, 中间断开, 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D.“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错误。“稽首”为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行礼时, 施礼者屈膝跪地, 左手按右手, 拱手于地, 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手在膝前, 头在手后。“顿首”也是“九拜”之一, 俗称叩头。行礼时, 头碰地即起。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汉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拒绝了西域各国设置都护的请求”理解有误, 汉光武帝拒绝西域各国设置都护的请求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原初定, 北边未平, 时机不合适, 裴遵的建言只是让汉光武帝追回了赐给莎车王贤的西域都护印绶。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示”, 给……看;“见”, 被;“冀”, 希望。
        (2)“威德”, 威势和恩惠;“属”, 归属;“置质”, 做人质。
        参考译文:
        汉元帝时, 莎车王延曾在京都洛阳做侍子, 很羡慕喜欢中国。后来王莽篡权, 发生战乱, 匈奴攻占了西域, 只有延不肯归附, 他常常告诫他的儿子们:“我们应当世世代代侍奉汉王朝, 不能背叛。”延逝世后, 他的儿子康即位。康率领邻国一起抗拒匈奴, �;ば峦醭柙谖饔虻亩蓟ぁ⒐僭�, 以及他们的妻子孩子共一千多人, 并写信给河西郡, 询问中原的情况。窦融秉承朝廷的旨意, 封康为汉朝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 于是西域五十五国都归属莎车国。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九年秋季八月, 莎车王康逝世, 他的弟弟贤即位。十四年冬季, 莎车王贤、鄯善王安都派使者到汉朝进献贡品。西域诸国苦于匈奴征收苛刻的赋税, 都希望归附汉朝, 请求汉朝再次设置西域都护。但光武帝刘秀认为中原刚刚安定, 就没有答应。十七年。莎车王贤又派遣使者到汉朝进献贡品, 请求恢复西域都护。刘秀赐给莎车王贤西域都护的印信及车、旗帜、黄金、丝绸等物。敦煌太守裴遵上书说:“对于夷狄, 不能授予他们大权, 这会使各国失望。”于是刘秀下诏收回都护的印信, 改赐贤汉朝的大将军印信, 莎车使者不肯改换印信, 裴遵强行夺回西域都护印信。贤因此怀恨在心, 但仍然谎称是大都护, 并传文书给各国, 于是各国都归属了莎车国。二十一年, 莎车王贤渐渐骄横起来, 想要兼并西域, 并多次攻击各国, 索取繁重的赋税, 各国都忧愁恐惧。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都派王子到汉朝陪侍天子, 贡献珍宝;等见到东汉皇帝时, 都流着眼泪叩头, 请求派都护前往西域。光武帝因为中原刚刚平定, 北方还未归服, 就让各国的王子都回去, 并赏赐了他们许多财物。各国听说东汉不派都护, 并且让各国派去的质子返回, 都特别忧愁恐惧, 于是(各国)给敦煌太守写信说:“希望能够留下侍子给莎车王看, 说侍子已经被汉朝留下了, 很快就会派出都护, 希望姑且能让莎车王停止征战。”裴遵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朝廷, 刘秀允许了。二十二年, 西域各国充当质子的王子在敦煌住了很久, 都愁眉不展, 因思念家乡而逃归本国。莎车王贤知道汉朝不会派来都护, 就出兵击败鄯善, 杀死龟兹王。鄯善王安给汉朝上书说:“愿意再派王子到洛阳侍奉天子, 请朝廷再派都护。如果汉朝不派都护来, 我们只能被逼屈服于匈奴。”光武帝刘秀回答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派出使者和军队, 如果各国真的力不从心, 无法抵抗匈奴, 那么东西南北, 何去何从, 任你们挑选吧。”于是鄯善、车师又归附了匈奴。班固评论说:“西汉孝武帝时代, 打算制服匈奴, 担心匈奴吞并西域各国, 同南羌各部落结成联盟, 于是在黄河以西设立武威、张掖, 酒泉、敦煌四郡, 打开了玉门关, 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以此切断匈奴右臂, 隔绝匈奴与南羌、月支的交通;单于失去了援助, 故而逃向远方, 在沙漠之南就没有匈奴王庭了。……自从光武帝刘秀以来, 西域各国思念汉朝的威势和恩惠, 都愿意归属汉朝, 多次派使者送王子到汉朝做人质, 请求派都护去西域。陛下观览古今历史, 认为时机不合适, 拒绝了请求。”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四)《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二)《贞观十三年, 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
        《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
        《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三)《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二)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七)《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二)《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三)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六)《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二)
        《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通鉴纪事本末·两税制弊》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