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五代史·庞师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庞师古, 曹州南华人也, 初名从。梁太祖镇宣武, 初得马五百匹为骑兵, 乃以师古将之, 从破黄巢、秦宗权, 皆有功。太祖攻时溥未下, 留兵属师古守之, 师古取其宿迁, 进屯吕梁。溥以兵二万出战, 师古败之, 斩首二千级。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郴王友裕攻徐州, 朱瑾以兵救时溥, 友裕败溥于石佛山, 瑾收余兵去。太祖以友�?勺范蛔�, 夺其兵以属师古。师古攻破徐州, 斩溥, 太祖表师古徐州留后。梁兵攻郓州, 临济水。师古彻木为桥, 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 见杀。
        太祖已下兖、郓, 乃遣师古与葛从周攻杨行密于淮南, 师古出清口, 从周出安丰。师古自其微时事太祖, 为人谨甚, 未尝离左右, 及为将出兵, 必受方略以行, 军中非太祖命, 不妄动。师古营清口, 地势卑, 或请就高为栅, 师古以非太祖命不听。淮人决水浸之, 请者告曰:“淮人决河, 上流水至矣!”师古以为摇动士卒, 立斩之。已而水至, 兵不能战, 遂见杀。
        呜呼, 兵之胜败, 岂易言哉!梁兵强于天下, 而吴人号为轻弱, 然师古再举击吴, 辄再败以死。其后太祖自将出光山, 攻寿春, 然亦败也。盖自高骈死, 唐以梁兼统淮南, 遂与孙、杨争, 凡三十年间, 三举而三败。以至强遭至弱而如此, 此其不可以理得也。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 顾吴岂足以知之哉!岂非适与其机会邪?故曰:“兵者凶器, 战者危事也。”可不慎哉!
        (选自欧阳修 《新五代史·梁臣传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B.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C.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D. 孙儒逐杨行密∕取扬州∕淮南大乱∕太祖遣师古渡淮攻儒∕为儒所败∕是时∕朱珍∕李唐宾已死∕师古与霍存分将其兵∕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初名犹原名, 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则在行冠礼时进行。
        B. 表, 奏章的一种, 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表彰之意。这里用后一种意思。
        C. “留后”, 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 太祖, 是朱温的庙号, 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师古四处征战, 屡建战功。他跟随太祖破黄巢、秦宗权;他攻宿迁, 破徐州, 斩时溥, 并取得清口大捷。
        B.庞师古为人谨慎, 深得太祖信任。太祖镇宣武, 将初得的五百骑兵归师古指挥;太祖追究朱友裕的责任, 将其军队交由师古统辖。
        C.庞师古缺乏谋略, 不能随机应变。他带兵打战必先领受太祖的计策;对于部下提出的意见, 不能审时度势, 正确采纳。
        D.庞师古为人性情诚挚愚忠。他跟随太祖, 未曾离开左右;军中没有太祖下命令, 就不敢轻举妄动, 以致在清口战斗中战败身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古彻木为桥, 夜以中军先济。朱宣走中都, 见杀。
         
        (2)兵法固有以寡而败众、以弱而胜强者, 顾吴岂足以知之哉!
         
         
        答案:
        10. D
        11. B(此处“表”应为动词, 上奏章。)
        12. A(清口之战中, 师古兵败被杀。)
        13.
        (1)庞师取来木头搭成桥, 夜晚让中军先过河。朱宣逃到中都, 被人杀了。(“彻, 济, 走, 见”各1分;语句通顺1 分。)
        (2)兵法上本来就有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说法, 只不过吴人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固, 故, 岂……哉”各1分;语句通顺2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新五代史·王朴传》
        《新五代史·周臣传》《新五代史·李崧传》
        《新五代史·冯晖传》《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新五代史·霍彦威传》《新五代史·孙德昭传》
        《新五代史·李严传》《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新五代史·王景崇传》《新五代史·张敬达传》
        《新五代史·王思同传》《新五代史·刘昫传》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庄宗既好俳优, 又知音, 能度曲》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新五代史·任圜传》
        《新五代史·符习传》《新五代史·刘处让传》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新五代史·和凝传》
        《游敬亭山记》《李太虚》
        《钱神问对》《新唐书·吴武陵传》
        《游荷叶山记》《曹马能收人心》
        《明史·卓敬传》《魏公子列传》
        《小石潭记》(三)《旧唐书·范希朝传》
        《隋书·李景传》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归有光《张自新传》《三国志·虞翻传》
        龚自珍《明良论》《宋史·吕公著传》
        《晋书·儒林传》刘基《松风阁记》
        《桃花源记》(三)《聊斋志异·耳中人》
        苏轼《赤壁赋》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颜之推《窦婴》欧阳修《游鲦享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