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后唐纪·安重诲》阅读练习及答案
        资治通鉴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安重诲, 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 为人明敏谨恪。
        初, 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 从珂欧重诲, 重诲终衔之。至是, 重诲用事, 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 重诲屡短之于帝, 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东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 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 宜速讨之。”帝疑之, 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 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 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 驰入自明。
        帝目不知书, 四方奏事皆令安重诲读之, 重诲亦不能尽通, 乃奏称:“臣徒以忠实之心事陛下, 得典枢机, 今事粗能晓知, 至于古事, 非臣所及。愿仿前朝侍讲、侍读、近代直崇政、枢密院, 选文学之臣与之共事, 以备应对。”乃置端明殿学士。
        安重诲以孔循少侍宫禁, 谓其谙练故事, 知朝士行能, 多听其言。朝廷议置相, 循荐太常卿崔协;任圜欲用御史大夫李琪。循力沮之, 谓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 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 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上前, 上问谁可相者, 重诲以协对。圜曰:“重诲未悉朝中人物, 为人所卖。协虽名家, 识字甚少。臣既以不学忝相位, 奈何更益以协, 为天下笑乎!”上曰:“宰相重任, 卿辈更审议之。吾在河东时见冯书记多才博学, 与物无竞, 此可相矣。”既退, 孔循不揖, 拂衣径去。重诲私谓圜曰: “今方乏人, 协且备员, 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 是犹弃苏合之丸, 取蜣之转也。”循与重诲共事, 日短琪而誉协, 癸亥, 竟以端明殿学士冯道及崔协并为中书侍郎。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重诲用事                用事: 任意行事
        B. 吾欲面讯之              面讯: 当面讯问
        C. 以备应对                应对: 应答, 对答
        D. 臣既以不学忝相位        不学:没有学问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B.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C.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D.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安重诲聪明敏锐, 谨慎恭敬。但心胸狭窄, 他与李从珂饮酒争吵, 记恨在心, 多次在明宗面前说李从珂的坏话。
        B. 安重诲深得不识字的后唐帝信任, 但他也不能通晓朝廷所有的事情, 于是设立端明殿学士, 选择一些有文化的大臣来共同处理这些事情, 以备应对。
        C. 安重诲好多事情都听孔循的话, 因为孔循熟习朝廷里过去的典章制度, 也知道朝廷官员的品行才能。安重诲向皇上推荐的宰相人选崔协就是孔循举荐的。
        D. 任圜反对崔协做宰相, 认为他虽然是名家, 但认识的字很少, 怕被天下人笑话。安重诲就在朝廷上同任圜商量, 让崔协暂作备选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徒以忠实之心事陛下, 得典枢机, 今事粗能晓知, 至于古事, 非臣所及。(5分)
        (2)李琪非无文学, 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 足以仪刑多士矣。(5分)

        答案:

        4.【答案A】(用事:执政当权) 
        5.【答案B】 
        6.【答案D】(私下里商量) 
        7.【参考答案】(1)臣只以忠诚的心来侍奉陛下, 得以掌管朝内重要机密(或职位或机构), 现在的事情还粗粗能够知道一些, 至于过去的事情, 不是我能知道的。 
        (“徒”“典(掌管)”“枢机”各1分, 句意2分) 
        (2)李琪不是没有文才(或学问或才华), 只是不廉洁。宰相只能用端庄稳重有器量的人, 这样才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典范(或者成为……典型或者做……楷模)。  
            ( “文学”“但”“仪刑”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安重诲, 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 为人聪明敏锐, 谨慎恭敬。 

        以前, 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 李从珂殴打安重诲, 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 安重诲掌权用事, 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 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 明宗不听。安重诲便假造明宗意旨, 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 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 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 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扣门, 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 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彦温不敢对您负恩, 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 请您入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 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告。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胡说, 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 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讯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 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 我要当面讯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 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 

        后唐帝不识字, 四面八方的奏书都让安重诲读给他听, 安重诲也不能全部通晓, 于是上奏说:“臣只以忠诚的心来侍奉陛下, 得以掌管朝内机密, 现在的事情还粗粗能够知道一些, 至于过去的事情, 不是我能知道的。希望效仿前朝的侍讲、侍读, 近代的直崇政、枢密院, 选择一些有文化的大臣来共同处理这些事情, 以备应对。”于是设置了端明殿学士。 

        安重诲认为孔循从小在宫廷里侍奉, 明白熟习朝廷里过去的典章制度, 也知道朝廷官员的品行才能, 所以好多事情都听他的话。朝廷商议设立宰相, 孔循推荐太常卿崔协。任圜想起用御史大夫李琪。孔循极力阻止他, 于是对安重诲说:“李琪不是没有文才, 只是不廉洁。宰相只能用端庄稳重有器度的人, 这样才足以成为朝廷百官的典范。”有一天在后唐帝面前议论这件事, 后唐帝问谁可以任宰相, 安重诲回答说是崔协。任圜说:“安重诲不熟习朝中人员, 被人所收买。崔协虽然是名家, 但认识的字很少。我已经是因为没有学问而忝列相位, 怎么可以再增加一个崔协而被天下人笑话呢?”后唐帝说:“宰相是个重要的职位, 你们再重新商议一下。我在河东时见书记冯道多才博学, 与世无争, 这个人可以任宰相。”退堂时, 孔循没给后唐帝行礼, 一甩衣服就走了。安生诲私下对任圜说:“现在正缺人, 崔协暂且作备选人员, 可以吗?”任圜说:“您抛弃李琪而使崔协为宰相, 这就好像抛弃了苏合香丸, 选取屎壳螂推的粪球。”孔循和安重诲在一起处理政事, 每天都说李琪的坏话而说崔协的好话。癸亥(十一日), 终于任命端明殿学士冯道和崔协一起为中书侍郎。 




        相关文言文练习
        《魏人范雎》《初, 淮阴侯韩信》
        《资治通鉴·肥水之战》《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魏知古》
        《资治通鉴·史思明传》《资治通鉴·唐纪九》
        《范滂》《资治通鉴·公孙度传》
        《李世民畏魏征》《初, 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
        《柳宗元》《元年, 关中饥, 米斗直绢一匹》
        资治通鉴之《春, 二月, 曹操攻黎阳》《刘备入益州》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资治通鉴·永元十四年冬, 十月》
        《资治通鉴·宋记》《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资治通鉴·唐纪》《汉明帝尊师》
        《宋史·赵上交传》张岱《梅花书屋》
        《明史·吴祯传》《长清僧》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明史·毛吉传》
        《晋书·王衍传》顾炎武《廉耻》
        《三国志·杜袭传》侯方域《悯獐》
        《宋史·陈尧佐传》《后汉书·张鲁传》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新五代史·李崧传》
        《后汉书·孙程传》《明史·金濂传》
        白居易《李陵论》《宋史·陶榖传》
        《明史·汪乔年传》《杨万里忧国》
        《宋史·赵尚宽传》苏轼《范增论》
        《新唐书·王思礼传》《清史稿·王士祯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