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武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太祖武皇帝, 沛国谯人也, 姓曹, 讳操, 字孟德。太祖少机警, 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 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年二十, 举孝廉为郎, 除洛阳北部尉。光和末, 黄巾起。拜骑都尉, 讨颍川贼。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 众十余万, 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 太子即位, 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 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 间行东归。三月, 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 刘表遣兵救绣, 以绝军后, 公将引还, 绣兵来追, 公军不得进, 连营稍前。到安众, 绣与表兵合守险, 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 悉过辎重, 设奇兵。会明, 贼谓公为遁也, 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 大破之。七年春正月, 公军谯, 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 令曰:“丧乱已来, 十有五年, 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 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 县满五百户置校官, 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庶几先王之道不废, 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 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 天子命公赞拜不名, 入朝不趋, 剑履上殿, 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 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 王崩于洛阳, 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 未得遵古也。葬毕, 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 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 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 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 鞭挞宇内, 揽申、商之法术, 该韩、白之奇策, 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矫情任算, 不念旧恶, 终能总御皇机, 克成洪业者, 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 “商”指战国商鞅, “韩”指西汉韩信, “白”指战国白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皇帝, 是魏太祖曹操的谥号。谥号,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 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 称为私谥, 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 字, 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如孟子, 名轲, 字子舆;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如朱熹, 名熹, 字元晦;有些按照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如孔子名丘, 字仲尼。一般自称称字表示自谦。
        C. 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 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 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辎重, 辎, 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公求贤若渴, 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句, 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 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 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 用以行政治军。
        C.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 曹公屡出奇策, 于死地中回生, 扭转战局。
        D.曹公年轻时, 不被世人关注, 惟有桥玄、何颙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 用隆重的礼节祭祀他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太祖少机警, 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 故世人未之奇也。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
         
        14.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
        排的“非�!薄俺馈敝�。(3分)
         
         

         

        答案:

        10.C解析 根据名词“大将军何进”“袁绍”“宦官”“太后”“进(何进)”“董卓”“卓(董卓)”“帝”“弘农王”“献帝”“京都”, 虚词“与”“乃”“以”“为”“而”, 再结合本句意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 太后不听建议, 何进于是召见董卓, 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 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 于是京城出现大乱”, 即可判断答案为D。
        11.B  错在“一般自称称字表示自谦。”正确的表述是:一般自称称名表示自谦。
        12.D  错在“用隆重的礼节祭祀他们。” 正确的表述是:用隆重的礼节祭祀他。
        13.(1)
        太祖(曹操)年少时机智警觉, 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抛葑约�, 不受约束, 不注重、讲求操行和学业的进步, 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ā盎薄胺诺础薄爸巍薄拔粗妗备�1分)
        (2)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荐举地位低下(而有才) 的人, 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就举荐上来。
        (“二三子、其、仄陋、唯”各1分, 共4分。二三子, 你们, 各位;其, 可要, 一定;仄陋, 地位低下的人;唯, 只要。)
        14.①死后用当时所穿的衣服装殓;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③举哀适度, 葬毕除服;④将屯如常, 各司其职。(答对一点1分, 共3分。语句不够简洁缺乏概括的扣1分。若回答“天下尚未安定, 未得遵古也”, 可酌情给1分。)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 沛国谯县人, 姓曹名操, 字孟德。太祖从小就机智敏锐, 不注重、讲求操行和学业的进步, 所以世人并不看重他, 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 不是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 能安定天下的, 大概就是您吧!”20岁时, 被举荐为孝廉, 做了郎官, (随后)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光和末年, 黄巾起义。曹操被封为骑都尉, 讨伐颍川的叛贼。金城郡人边章、韩遂袭杀刺史和郡守, 率众叛乱, 手下人马多达十几万, 天下因此动乱不安起来。朝廷征召太祖任典军校尉, 汉灵帝恰在此时驾崩, 太子即位, 何太后临朝执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策划诛杀宦官, 但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召董卓进京, 企图胁迫太后以达到诛宦的目的, 但董卓还未到京城, 何进便被杀了。董卓到京以后, 随即废皇帝弘农王而立献帝刘协, 京都顿时大乱。董卓表荐太祖任骁骑校尉一职, 想与他共谋朝政。太祖当即改名换姓, 抄小道向东逃归。三月, 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 刘表救援张绣, 派兵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 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撤退途中)行进困难, 于是结成连营, 得以慢慢(向后方) 行进。到了安众具, 张绣和刘表联军守在险要地方, 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曹公便连夜在无法通行的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 把辎重全部偷运过去, 同时布下伏兵。适逢天亮, 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了, 就全部出动追赶。(这时)曹公便发动埋伏的骑兵、步兵, 两面夹攻, 大败贱军。建安七年(202)正月, 曹公驻军谯县, 派使者用�!⒀颉⒅砣募榔啡ゼ漓�(已故太尉)桥玄。建安八年(203)秋七月, 曹公颁布政令:“自战乱以来, 已有十五年了, 年轻人没见过仁义礼让的风尚, 我为此非常担忧。现公布法令:从今以后, 各郡国要提倡和研究儒家经典, 有五百户的县要设置学校, 选拔当地优秀学生入校, 这样或许可以使圣贤的思想不致废弃, 有利于天下。”建安十五年(210)春天, 曹公(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 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 何尝不是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啊!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那些出身卑微(而被埋没了)的人, 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就举荐上来, 使我能够得到而任用他们。建安十七年(212) 正月, 汉献帝命令曹公朝拜时赞礼官不必在旁点名唱礼, 入朝时可以不像别的大臣那样小步快走, 可以穿靴、佩剑, 就像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建安二十一年(216) 夏天五月份, 天子将曹操的爵位晋升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 正月, 魏王在洛阳去世, 终年六十六岁。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 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 就除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 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装殓用当时所穿的衣服, 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魏王谥号为“武王”。二月二十一日, 安葬在高陵。
        (史官)评论道:“太祖筹划方略, 推演谋算, 东征西讨, 鞭挞天下。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治国之方, 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 各用其长;克制情感, 从长谋算, 不计旧怨。最终得以总搅朝纲, 缔造帝王大业, 是因为他的智力胆略超群绝伦。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人, 超绝一世的豪杰吧!”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曹操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三国志·胡综传》(二)《三国志·田畴传》
        《三国志·孙权传》《三国志·诸葛恪传》
        《三国志·吕岱传》《三国志·卫觊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三国志·孙登传》(二)
        《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二)
        《三国志·夏侯惇传》(二)《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三国志·田豫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薛莹传》
        《三国志·薛综传》《三国志﹒华佗传》(四)
        《三国志·夏侯惇传》《三国志﹒华佗传》(三)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二)《三国志·吕范传》
        《三国志·杨阜传》《三国志·刘晔传》(二)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二)《三国志·典韦传》(二)
        《三国志·程昱传》(二)《三国志·杨沛传》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二)《三国志·刘巴传》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三国志·周瑜传》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三国志·曹洪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吴书·朱桓传》
        《三国志·钟会传》《三国志·孟光传》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三国志·董昭传》(二)
        《三国志·辛毗传》《三国志·张嶷传》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二)《三国志﹒华佗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