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 本大题共5小题, 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2题。 游南岳①记 戊戌秋, 余偕陈子乔、林固庵二人之衡山。舆行两日抵其麓。阴雨骤注, 咫尺晦昧, 兴几尽。诘朝②, 云暂开,祝融峰忽现天际, 旋露而旋灭。 强之行, 山径崎岖, 舁者③无所用其力, 各蹑其屦以上。午憩半山亭。亭以下清澈, 其上云深不可测。饮毕, 经三十六湾, 羊肠屈曲, 尤奇险可畏。瀑布奔流怒号于万仞下, 一失足, 人莫援以手。秋日自上蒸之, 云五色夺目。所历之境, 恍惚不可为状。俄而一岫现, 以为凌绝顶也。奋登之, 则闻钟声、磬声、鸡犬声、行歌互答声唱和天半, 仰之不见其处。从容攀跻, 抵上封寺, 宿焉。 云至, 寺忽划然而断, 峰巅挺现云中, 如螺, 如髻, 如大海孤岛, 绝无依傍。风动云舞, 山岳俱�。钊搜<虏荒茏猿�。夜半, 风大作, 殿上铁瓦欲飞。晓起视之, 云尽为风散矣。乃攀危石凌绝顶。近瞩�!⑾�, 远览宇宙, 一目万里, 洞然无蔽。 吾窃因之而有感焉。卑而近者, 其境易窥;高而远者, 其妙难见。天地之蕴奥, 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 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 尽显乎造物之奇。故安于蒙昧而不进者, 自弃也;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 画也。殚其力之所能为, 以求其境之可至。至于疑似眩乱, 天或未有以启之, 又终有所不能达也, 尽乎人复得乎天, 而后此心庶乎无憾矣!此余之所以有感于斯也。 余闻衡岳之上多幽洞异岩, 为昔贤所曾游者。余将遍访而详览之, 以悉得其概。盖观其大, 又欲有以尽其细也。二子其亦有此志乎? (取材于清·罗泽南《游南岳记》) 注释:①南岳:即衡山。下文中的“祝融峰”为衡山最高峰。②诘朝:次日清晨。③舁者:轿夫。 8.下列语句中, 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乃攀危石凌绝顶 危:高 B. 使因偶有所得而遂快然自足 使:致使 C. 亦将无以极宇宙之大观 极:穷尽 D. 得其半而即欲自止者, 画也 画:自我限定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一失足, 人莫援以手 一旦不慎跌倒, 没有人施以援手 B. 所历之境, 恍惚不可为状 所经历的境况, 让人恍惚, 无法用语言形容 C. 一目万里, 洞然无蔽 一眼望去可达万里之远, 清清楚楚没有遮挡 D. 为昔贤所曾游者 是从前贤者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10.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初至南岳, 因遭遇大雨而游兴殆�。罄蠢柘�, 奋力前行, 终于登临绝顶。 B.作者一行在上封寺看到云随风翻转、山摇摆晃动的景象, 不由心惊目眩, 兴奋不已。 C.作者认为应竭力去追求所能达到的境界, 不应安于蒙昧、不思进�。膊荒馨胪径�。 D.本文前面用生动的语言写景记事, 后面借记游之事阐发道理, 前后呼应, 相得益彰。 11.文章最后一段“二子其亦有此志乎”一句中, “志”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2.文中说“天地之蕴奥, 每多有所秘藏而不可以骤知”, 意思是说, 世间的奥秘, 大多隐秘深藏, 不能轻易被人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这句话带给你的思考。(200字左右, 12分) 答案: 8. B 9.A 10.B (每小题3分) 11.逐一(全部) (1分)观览南岳上的幽洞异岩(1分), 既要从整体上(1分)观看, 又要了解它们的细微之处(1分)。 (共4分) 12. 评分参考: 结合文章内容恰当, 2分;联系生活实际恰当, 2分。思考感悟, 5分。语言表达, 3分。(共12分) 译文: 戊戌年的秋季, 我与陈子乔、林固庵二人同往南岳衡山。乘轿子行了两天到达衡山脚下。天阴下来, 大雨突然像倾倒的一样, 几尺远的地方都昏暗看不清楚, 游览的兴趣几乎没有了。第二天早晨, 云雾暂时散开了, 祝融峰忽然从天边显露出来, 一会儿便(又被云雾遮蔽)看不到了。 勉强行走, 上山的小路崎岖不平, 抬轿的人没有办法使用他们的气力, 我们每个人只得都穿上草鞋上山。午间到达半山亭休息。半山亭以下清净明澈, 以上云层深厚, 什么也看不见。喝过了茶水, 前行经过三十六湾, 山路像羊肠一样细长弯曲, 特别奇险让人畏惧。瀑布奔流鸣响在万丈山崖的下面, 如果一不谨慎失足跌倒, 人们没有办法用手援救。秋天的太阳从上面蒸晒, 白云呈现出五彩的颜色, 特别耀眼。所经历的境况, 让人恍惚, 无法用语言形容。不久, 一座山峰出现在眼前, 我们以为已经登上了山顶。奋力向上攀登, 便听到了钟声、磬声、鸡犬鸣叫声, 有人一边走一边唱或相互问答的声音, 此唱彼和地在半空中交响, 抬头仰望却又看不到这些声音发出的地方。从容不迫地向上攀登, 到达了上封寺, 便在这里住下。 云雾涌来, 寺庙忽然一下被浓云遮断, 山峰顶端挺立显现在云雾中, 像田螺, 像发髻, 像大海中孤立的小岛, 一点依靠都没有。风吹动云雾飞舞, 整个衡山都像在动�。钊搜刍ㄐ奶荒芸刂谱约�。到半夜, 乱起了大风, 佛殿上面所盖的铁瓦好像要飞走一样。清早起来观看, 云都被风吹散了。于是攀登高石, 上到祝融峰的极顶。近处可以看到荆州、襄阳, 远处可以观览天地, 一眼望去可达万里之远, 看得清清楚楚, 没有遮挡。 我私下因此有感慨了。位于低下而又近处的, 它的景象容易被人看见;处于又高又远的, 它的奇妙便难以被人发现。天地间蕴藏的奥秘, 常常多数是隐秘深藏而不易被人了解的。假使因为偶有所得便感觉很快乐而自我满足, 将不可能穷尽天地的大观, 全部显示出大自然的奇妙。所以安于愚昧而不求长进的人, 是自暴自弃;得到了其中的一半便想停止的人, 是画地为牢, 自我限定。应该竭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所能做到的, 要追求自己可以达到的境界。至于因事物相似或因自己的眼花而使自己产生疑虑、错乱, 天有时也可能没有启发、开导, 又总有自己还不能达到的, 尽了自己的能力又能得到天的帮助, 然后在心里大概便没有遗憾了。这便是我游览南岳产生的感慨。 我听说南岳衡山上有许多深幽的岩洞、奇异的山岩, 是过去贤者所曾经游历过的地方。我打算逐一访求并且细致地观览, 能够全部了解它们的概貌。既要观看它们的大处, 又要努力全部了解它们的细处。同游的两位也有这样的愿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