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陈友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明史 陈友谅, 本谢氏, 祖赘于陈, 因从其姓。少读书, 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 曰“法当贵”, 友谅心窃喜。 友谅初尝为县小吏, 其时徐寿辉兵起反元, 遂往从之。后文俊欲谋杀寿辉不果, 奔黄州;友谅因乘机袭杀文�。⒍崞渚�, 自称平章军。 始友谅破龙兴, 寿辉欲徙都之, 友谅不可。未几, 寿辉次江州。友谅伏兵郭外, 迎寿辉入, 即闭城门, 悉杀其所部。即江州为都, 奉寿辉以居, 而自称汉王, 置王府官属。遂挟寿辉东下, 攻太平。太平城坚不可拔, 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①而登, 遂克之。志益骄, 进驻采石矶, 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 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寿辉既死, 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 即皇帝位, 国号汉, 改元大义。 太祖患之, 与战于武昌。太祖所乘舟樯白, 友谅约军士明日并力攻白樯舟。太祖知之, 令舟樯尽白。翌日复战, 自辰至午, 友谅军大败。友谅欲退保奚山, 太祖已先扼湖口, 邀其归路。持数日, 友谅谋于众。右金吾将军曰:”出湖难, 宜焚舟登陆, 直趋湖南图再举。”左金吾将军曰:“此示弱也, 彼以步骑蹑我, 进退失所据, 大事去矣。”友谅不能决, 既而曰:“右金吾言是也。”左金吾以言不用, 举所部来降。右金吾知之, 亦降。友谅益困。 太祖凡再移友谅书, 其略曰:“吾欲与公约从, 各安一方, 以俟天命。公失计, 肆毒于我。我轻师间出, 奄有公龙兴十一郡, 犹不自悔祸, 复构兵端。一困于洪都, 再败于康郎, 骨肉将士重罹涂炭。 公即幸生还, 亦宜却帝号, 坐待真主, 不则丧家灭姓, 悔晚矣。”友谅得书忿恚, 不报。久之乏食, 突围出湖口。诸将自上流邀击之, 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 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 有所指捴②, 骤中流矢, 贯睛及颅死。 (选自《明史•陈友谅传》)【注】:①堞: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②捴(zǒng):同“总”, 统率, 这里是指挥的意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寿辉欲徙都之 都:把……当作都城 B.邀其归路 邀:邀请 C.友谅谋于众 谋:同……谋划 D.以俟天命 俟:等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祖赘于陈, 因从其姓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 以勇气闻于诸侯 C.公失计, 肆毒于我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D.久之乏食, 突围出湖口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下列各选项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B 例:左金吾以言不用 A.犹不自悔祸 B.洎牧以谗诛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竖子不足与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陈友谅听算命人说他家祖坟风水好, 当出贵人。之后他参加了寿辉与文俊的反元队伍, 后来杀死倪文�。鄱崴娜ㄎ�, 最终野心不断扩张, 弑旧主而自立为皇帝。 B.陈友谅刚开始劫持徐寿辉, 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最初只想称王, 等他妙计攻克坚不可摧的太平城之后, 内心更加骄横, 最终杀了徐寿辉并取而代之。 C.太祖料事如神, 下令所有的帆布都换成白色, 使陈友谅“并力攻白樯舟”的计谋落空。他写给陈友谅的信, 义正词严, 并特别提出了陈友谅想活命的前提条件。 D.奚山突围, 右金吾建议焚舟登岸, “趋湖南图再举”, 左金吾认为这样示弱于人, 且无法摆脱敌军。后来左金吾、右金吾先后向太祖投降, 陈友谅更加困窘, 最终失败。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引巨舟薄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 遂克之。
②公即幸生还, 亦宜却帝号, 坐待真主, 不则丧家灭姓, 悔晚矣。
答 (1)B句译为:阻断他的归路.邀:阻断. (2)C均为介词, 对、对于.A.副词, 于是/动词, 依靠, 凭借;B.介词, 把/介词, 凭借;D.凑足音节, 无实义/代词, 我. (3)例句, 用, 被采用, 故为被动句.B诛, 被诛杀, 被动句.A句译为:你仍然不忏悔自己造成的祸患.宾语前置.C 定语后置句.D 省略句, 省掉了与后面的“之”, 他的意思. (4)C“太祖料事如神”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应是事先得到了陈友谅“并力攻白樯舟”的消息. (5)①“引” 率领;“薄”, 迫近;“缘”, 沿着;“克”, 攻克. 译为:(陈友谅)就率领大船迫近太平城的西南方.士兵们沿着船尾攀上城垛登上城池, 于是攻克了太平城. ②“即”, 如果;“幸”, 侥幸;“宜”, 应该;“却”, 废除. 译为:你如果侥幸能够生还, 也应该废除帝号, 坐等真命天子, 如果不如此, 定当家破姓亡, 后悔就晚了.
参考译文: 陈友谅, 本来姓谢, 祖上赘附于陈家, 于是跟了人家的姓.小时候读书, 稍稍通了文义.有术士看他先祖的墓地, 说“按相术应当富贵”, 陈友谅心里暗喜。 陈友谅刚开始曾经当过县吏, 当时徐寿辉与倪文俊起兵反抗元军, 于是他去跟随了他们, 后来倪文俊想谋杀徐寿辉没有成功, 逃到黄州;陈友谅于是乘机袭杀倪文�。⑶叶崃怂木�, 自称平章军。 起初陈友谅攻占龙兴, 徐寿辉想迁徙到那里并把它作为国都, 陈友谅没有答应.不久, 徐寿辉驻扎在江州.陈友谅在城外埋伏了军队, 迎接徐寿辉进城, 然后马上关了城门, 他的部下全部被杀.陈友谅就把江州作为都城, (表面上)侍奉徐寿辉而据, 而他自称汉王, 设置了王府和官属.然后挟制徐寿辉向东而下, 攻打太平.太平城坚固不可攻下, 他就率领大船迫近太平城的西南方.士兵们沿着船尾攀上城垛登上城池, 于是攻克了太平城.他的内心更加骄傲, 进驻采石矶, 派遣部将假装在徐寿辉前禀告事情, 埋伏了健壮的士兵夹着铁挝击碎了徐寿辉的脑袋.徐寿辉死了以后, 陈友谅把采石矶的五通庙作为行殿, 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国号为汉, 改元大义。 明太祖把他当做祸患, 与陈友谅在武昌会战.太祖所乘的是白色帆布的船, 陈友谅就约定军士第二天一齐攻打白色帆布船.明太祖知道这个消息, 下令所有的帆布都换成白色的.第二天又战, 从辰时到午时, 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守保奚山, 明太祖已提前扼守住了湖口, 阻断了他们的归路.相持了几天, 陈友谅同众人谋划.右金吾将军说:“逃出湖难, 应该焚烧船只登岸, 直奔湖南再图大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样就向敌人示弱, 他们用步兵和骑兵追踪我们, 我们的进退就失去了据守的地方, 大事就去了.”陈友谅不能决断, 过了一会儿又说:“右金吾说的对.”左金吾因为谏言不被采用, 率领所部来向明太祖投降.右金吾知道这个消息后, 也来投降了.陈友谅更加陷入困境。 明太祖多次给陈友谅写信, 大致意思说:“我原想和你结盟, 各自安守一方, 来等待天命.你错误计谋, 肆意荼毒于我.我率轻装军队从小道出击, 突袭占有了龙兴十一郡, 你仍然不忏悔自己造成的祸患, 又挑起争端.第一次被困于洪都, 第二次在康郎战败.骨肉将士重重遭受了涂炭.你如果侥幸得以生还, 应该除却帝号, 坐等真命天子, 否则, 定当家破姓亡, 后悔就晚了.”陈友谅接到信后十分生气, 没有回复.时间长了缺少粮食, 向湖口突围.诸将从上流阻击他, 在泾江口激战.汉军且斗且逃, 天晚了仍然不能突围.陈友谅从船中伸出头来, 想指挥突围, 突然被流矢射中, 从眼睛穿入到达脑颅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