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姚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姚坦, 字明白, 曹州济阴人。开宝中, 以《尚书》擢第, 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 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 未知世务, 必资良士赞导, 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 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 费数百万, 既成, 召宾僚乐饮, 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 王强使视之, 曰:“但见血山耳, 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 闻而毁之。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 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 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 亦须婉辞规讽, 况无大故而诋讦之, 岂裨赞之道邪?”顷之, 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 逾月不瘳, 甚忧之, 召王乳母问状, 乳母曰:“王本无疾, 徒以姚坦检束, 居常不得自便, 王不乐, 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 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 而又诈疾, 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 何可得也。且王年少, 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 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 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 勿虑谗间, 朕必不听。”
        王薨, 改卫尉少卿, 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 上以其旧人, 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 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 上谓侍臣曰:“坦在宫�。荒芤哉砘遐�, 事有微失, 即从而扬之, 此卖直取名耳。”
        景德初, 求补郡, 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 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 复知光州。二年, 卒, 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B.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C.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D.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宝, 年号名。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为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B.翊善, 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 宋改为翊善?安排到亲王府, 掌侍从讲授。
        C.薨, 死的一种说法。一般针对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或者封王的贵族大臣。
        D.判, 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 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 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 不谙世事, 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 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
        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 召集宾客置酒观赏, 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 想以此赶走姚坦, 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 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
        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 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 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少逸豫, 坦即丑诋, 王颇鄙其为人, 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2)卿居王宫, 能以正为群小所疾, 大为不易。
        14.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 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3分)

         
        答案:
        10.C
        “催科”是催缴赋税的意思, 应与“捕”断开;“人”修饰“父子兄弟”, 需放在一起;“送县鞭笞”和“流血被体”的意思是送到县里鞭打, 流血遍身, 中间要分开。
        11.D“以低官兼掌高职曰判”错误。应该是以高官兼掌低职。
        12.B“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假山, 闻而毁之”, 太宗毁的是自己正在造的假山, 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13.
        (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 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 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 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逸豫”1分, “丑诋”1分, 句意2分。)
        (2)你身处王府, 能够凭借正气做事, 被小人嫉恨, 是很不容易的。(“为……所”1分, “疾”1分, 句意2分。)
        14.“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这一性格体现在:①不畏权势, 敢于直谏, 如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②说话刻�。欢穹�, 如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解释“木强固滞”的含义1分, 分析性格体现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姚坦, 字明白, 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 凭借《尚书》考中进士, 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 太宗征召姚坦等人, 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 不谙世事, 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 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 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
        姚坦性格益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 花费了数百万钱, 假山建成后, 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 一起观看, 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 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 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 问他原因, 姚坦说:“我在田间时, 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 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 送到县里鞭打, 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 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 还没完成, 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
        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 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 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 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 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 也需要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 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没过多久, 益王的侍从就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 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痊愈, 心里非常担忧, 就召见益王的乳母询问情况, 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皇且蛭μ沟脑际�, 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 益王很不开心, 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 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 反而装�。肴梦野杖フ钡娜死慈米约悍奖�, 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欢ㄊ悄忝钦庑┤颂嫠被�。”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 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 能够凭借正气做事, 被小人嫉恨, 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 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 我一定不会听的。”
        益王死后, 姚坦改任卫尉少卿, 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 皇上因为他是旧臣, 召他上殿和他交谈。姚坦说道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 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 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坦退下后, 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 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 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 他就到处宣扬, 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
        景德年初, 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 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 皇上下诏嘉奖他。大中祥符年初, 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 享年七十五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张枃传》《宋史·任福传》
        《宋史·汪藻传》《宋史·项安世传》
        《宋史·刘颖传》(二)《宋史·曾巩传》(二)
        《宋史·薛季宣传》《宋史﹒王安石传》《宋史论》《王荆公》
        《宋史·王安石传》《宋史·司马光传》《宋史·谢方叔传》
        《宋史·欧阳修传》(五)《宋史·范仲淹传》(三)
        《宋史· 赵子崧传》阅读练习衣答案(二)《宋史·欧阳修传》(四)
        《宋史·程颐传》(二)《宋史·郑獬传》
        《宋史·黎州诸蛮》《宋史·陈若拙传》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宋史·宋偓传》
        《宋史·王质传》《宋史·陈咸传》(二)
        《宋史·洪迈传》(二)《宋史·刘承规传》(二)
        《宋史·彭思永传》《宋史·晏敦复传》
        《宋史·廖德明传》《宋史·张雍传》
        《宋史·太祖本纪》(二)《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宋史·张运传》《宋史·陈尧叟传》
        《宋史·石公弼传》《宋史·陆游传》
        《宋史·高登传》《宋史·王遂传》
        《宋史·刘安世传》(二)《宋史·赵与欢传》
        《宋史·李昉传》《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宋史·薛向传》《宋史·任中正传》(二)
        《宋史·孙行友传》《宋史·向子諲传》
        《宋史·狄青传》(三)《宋史·康保裔传》(二)
        《宋史·赵鼎传》(二)《宋史·沈伦传》(二)
        《宋史·慎从吉传》《宋史·苏元老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