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王安石《周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周公论 
        王安石
        ①甚哉, 荀卿之好妄也!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而见者十人, 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 貌执者百有余人, 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诚周公之所为, 则何周公之小也!
        ②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 初若无为于天下, 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 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 立于党, 立序于遂, 立学于国, 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 虽未及用, 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
        ③诚若荀卿之言, 则春申、孟尝之行, 乱世之事也, 岂足为周公乎?且圣世之士, 各有其业, 讲道习艺, 患日之不足, 岂暇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 皆战国之奸民, 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乱世, 不能考论先王之法, 著之天下, 而惑于乱世之俗, 遂以为圣世之士亦若是而已, 亦已过也。
        ④且周公之所礼者, 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 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 不足与共天位, 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子产郑国之政, 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 立善法于天下, 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 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 而欲人人悦之, 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 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 不知立学校, 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 则不唯力有所不足, 而势亦有所不得也。或曰:“仰禄之士犹可骄, 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夫君子之不骄, 虽暗室不敢自慢, 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
        ⑤呜呼, 所谓君子者, 贵其能不乎世也。荀卿生于乱世, 而遂以乱世之事量圣人, 后世之士尊荀卿, 以为大儒而继孟子者, 吾不信矣。             
        (选自《王安石文集》, 有删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所执而见者十人     贽:见面礼       B.立于党             庠:学校
        C.子产郑国之政         听:听任         D.贵其能不乎世也     易:改变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说周公通过忙于拜见和接见许多人这种方式来选拔人才, 而王安石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周公的待士之道, 是对周公的小视。
        B.在王安石看来, 春申君、孟尝君招贤纳士是乱世中才会有的行为, 圣世中的贤士是不会有闲暇时间游走于公卿之门的。
        C. 王安石引用孟子对子产听政的评价, 是为了表明自己对孟子观点的不认同, 从而论证于天下立善法对于执政的重要性。
        D.王安石批评荀子被乱世的风气迷惑, 而以乱世之事考量圣人的行为, 并认为荀子配不上继孟子之后大儒的称号。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 皆战国之奸民, 而毛遂、侯嬴之徒也。(5分)
                                  
        (2)夫君子之不骄, 虽暗室不敢自慢, 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5分)
                                   
        8.王安石是从周公的哪些方面得出“甚哉, 荀卿之好妄也”这一结论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案:
        5.C(听:治理)
        6.C(“为了表明自己对孟子观点的不认同”错)
        7.(1)(5分)那些游走于公卿之家, 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人, 都是战国时候的奸邪之人, 是像毛遂、侯赢这一类的人。(“彼”、“礼”、“之徒”、判断句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2)(5分)作为君子不会傲慢无礼, 即使身处暗室也不敢轻慢自己, 怎么能因为别人渴望得到俸禄就可以轻慢傲视他呢?)(虽、自慢、岂、仰禄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8.治国策略(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 其法诚修也);待士之道(是士之贤, 虽未及用, 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且周公之所礼者, 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 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 不足与共天位, 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个人品质(夫君子之不骄, 虽暗室不敢自慢, 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答出一点, 1分, 答满三点, 4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荀卿喜欢妄言也太厉害了。他记载周公的话说:“我要拿着礼物去求见的有十人, 还礼回见我的有三十人, 我以礼相待的有一百多人, 想要向我进言而请我协助完成事情的有一千多人。”这果真是周公的所作所为的话, 那么周公多么平庸�。�
        圣人在天下施政, 刚开始好像无所作为, 最终天下没有不治理好的, (因为)他们的法令制度周密完备呀。所以三代的制度是, 从国家到地方, 要建立三级学校, 把它们作为养贤教士的方法。这种贤能的士人, 即使在没有被任用的时候, 本来就已受到尊奉侍养了。这才是周公对待士人的方法。
        果真像荀卿说的, 那么春申君、孟尝君的所作所为, 是乱世才会有的事情, 周公哪里会那样做呢?况且圣明时代的士人, 各有各的事业, (每天)讲道德习技艺, 还担心时间不够用呢, 哪有闲暇游走于公卿之家?那些游走于公卿之家, 希望得到公卿礼遇的人, 都是战国时候的奸民, 是像毛遂、侯赢这一类的人。荀卿生活在乱世, 不能考查论证先王的法令制度, 使之昭显于天下, 却被乱世的风气迷惑, 于是认为圣明时代的贤士也会这样, 这也太错了呀!
        况且周公所礼遇的(应该)是大贤吧?那么周公怎么会仅仅拿着礼物去见他就可以了呢, 本来理当推荐给天子在朝廷共事。如果他没有才德, 不值得和他在朝廷共事, 那么周公又为什么待之以礼呢?子产治理郑国的政事, 用他乘坐的车子帮人渡过溱水和洧水, 孟子说:“仁惠但不懂得处理政务。”君子执政, 在天下制订定完备的法令制度, 那么天下就得到治理, 在一个国家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 一个国家就得到治理。如果不能制定(完备的)法令制度, 想要人人都高兴, 那么时间也不够用啊。如果周公懂得如何执政, 那就应该在天下用广设学校的方法(培养人才), 不懂得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去礼待天下的士人, 那么不但体力精力不足, 实际形势也是做不到的。有人说:“对于渴望俸禄的士人可以轻慢傲视, 但对于正派正直的士人却不可以这样。”作为君子不会傲慢无礼, 即使身处暗室也不敢轻慢自己, 怎么能因为别人渴望得到俸禄就可以轻慢傲视他呢?
        唉, 所说的君子, 贵在能不因世俗的改变而改变自己。荀卿生活在乱世, 于是用乱世中发生的事情来考量圣人, 后世的士人, 推崇荀卿, 认为他是继孟子之后的大儒, 我不相信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壬辰寒食》
        《伤仲永》中考题(2013年常德市)王安石《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读《江南录》》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
        《临川文集·王德用传》王安石《礼论》
        王安石《田公墓志铭》王安石《进说》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二)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太平州新学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明史·鲁穆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旧唐书·杜甫传》蒋坦《秋灯琐忆》
        《李贺作诗》《螳螂捕蛇》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方苞禁酒之议》《苏轼徙知徐州》
        《放鹤亭记》《孝丐》(一)
        《孝丐》(二)《孝丐》(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鹊招鹳》
        《太宗纳谏》《后汉书·逸民列传》
        《国信使郝文忠公》《旧唐书·高适传》
        《左传·宣公二年》《李白传》
        《昔有长者子》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