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大唐新语·狄仁杰》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唐新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2题。(24分)
        狄仁杰, 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为儿时, 门人有被害者, 吏就诘, 众争辨对, 仁杰诵书不置, 吏让之, 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 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 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 遇背军士卒数百人, 夜纵剽掠, 昼潜山谷, 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仁杰曰:“此途穷者, 不辑之, 当为患。”乃明榜要路, 许以陈首。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乃颁示天下, 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 越王贞于汝南举兵, 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 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 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 哀其诖误①, 止司刑使, 停斩决, 飞奏表曰:“臣欲闻奏, 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 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 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 愿矜其诖误。”表奏, 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 宁州耆老郊迎之, 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 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 复立碑纪德。
        初, 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既平之后, 将士恃威, 征敛无度, 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 汝南叛乱, 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 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 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 所在劫夺, 远迩流离。创巨之余, 肝脑涂地, 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 势不自固, 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遂为光辅所谮, 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 威惠大行, 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 及薨, 朝野凄恸。则天赠文昌左相。中宗朝, 赠司空。睿宗朝, 追封粱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 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诖(guà)误:贻误, 连累, 牵累。②戎旃(zhān):军旗, 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布法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仁杰诵书不置, 吏让之  让:谦让           B.宥其同类      宥:饶恕
        C.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乖:违背           D.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让, 责怪。
        【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 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 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 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 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 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本题“仁杰诵书不置, 吏让之”根据上下文知道是“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 官人责问他”, 如果解释为“谦让”句子就不通了。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 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2分)(   
        ①颁示天下, 宥其同类               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
        ③止司刑使, 停斩决                 ④将士恃威, 征敛无度, 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⑥威惠大行, 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①高宗赞扬仁杰识大体, ②表现狄仁杰同情受连累的人, ⑥写百姓对仁杰的爱戴, 所以选B。
        【思路点拨】这类考题的考查经常以多角度提问的方式, 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正确解答这类题, 需仔细阅读全文, 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 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 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 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 则需要遗漏细节, 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 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 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 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 深知风险极大, 故言辞委婉。
        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 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 百姓闻讯, 都抱头痛哭, 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 据理抗争, 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非狄仁杰。
        【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选项按原文顺序, 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 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 依文索义, 正确分析。
        11.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C.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D.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通读语段, 结合句意, 答案应该为D。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 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 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 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 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诸囚次于宁州, 宁州耆老郊迎之, 曰:“我狄使君活汝耶?”(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为光辅所谮, 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 威惠大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1)囚犯们在宁州暂时停留时, 宁州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 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   
        (2)于是狄仁杰被张光辅诬陷, 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召回担任魏州刺史, 声威恩泽广为流传。     
        (3)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愁苦为担忧,这样做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4)既然这样, 那么如果有人在今天还赞美尧、舜、汤、武、禹的政治措施, 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了。
        解析:(1)“次”“耆老”“郊迎”“活”;句意通顺。
        (2)“谮”“左授”“寻”“大行”,句意通顺。
        (3)“乐”“忧”“然而”“未之有也”, 句意通顺。
        (4)“然则”“美”“为……笑”, 句意通顺。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⑤对于复杂的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进行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⑥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狄仁杰字怀英, 是并州太原人, 当他还是儿童时, 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 当官府来查问时, 众人争相申辩回答, 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 官人责问他, 他说:“在书中正与圣贤对答, 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 调任汴州做参军。狄仁杰出使到岐州, 遇到几百个逃兵, 他们夜间四处抢掠, 白天藏在山谷里, 州县擒拿拘捕在监狱里的有几十人。狄仁杰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人, 不缉拿他们, 会成为祸患。”于是在大路上张贴榜文, 答应他们自首。高宗高兴地说:“仁杰识得国家大体。”于是颁布诏令, 告知天下, 饶恕他们的同类。
        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 对王室不利, 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 没有成功。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 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 催促执行死刑。当时狄仁杰代理刺史, 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 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 停止执行死刑的决定, 派人飞骑送奏表(给朝廷)说:“我想(把这件事)奏禀皇上, 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 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奏表写成了又毁掉, 主意总是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的行为)并非出自本意, 希望皇上哀怜他们是(因为不得已而)受牵连的。”奏表上奏以后, (朝廷派人)拿着诏书(来到汝南把那些人)发配到丰州。这些囚犯在宁州暂时停留时, 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 (对他们)说:“是我们狄使君救活了你们�。 保ㄇ舴该牵┗ハ嗖蠓鲎旁冢ǖ胰私苋文荽淌肥钡钡匕傩瘴唐涔Φ露⒌模┦酝纯�, 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 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
        当初, 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 平定(越王叛乱)后, 将士依仗威势, 对当地横征暴敛, 毫无节制。狄仁杰一概不听。张光辅很生气说:“你们州官轻视元帅吗?为什么不上交征发的物资呢?狄仁杰, 你们汝南发生叛乱, 难道仅仅是一个越王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 可是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句话的含义。狄仁杰说:“您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 所到之处, 抢劫掠夺, 远近居民流离失所, 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 势必不惜生命(造反), 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那些跟随越王(造反)的人, 势必不愿坚守, 所以(朝廷)先宣布了(赦免这些人的)法令。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来到, 那些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人多不胜数, 那些投降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滑下来, 在城池的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您)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 去杀戮那些投降朝廷的人呢?(这样做)只怕会使得民间的冤声沸腾, 一直达到九天之上!(我如果能)请来尚方断马剑, 将杀了你。”(因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 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他在任时)声威恩泽广为流传, 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后来他又)担任内史, 到(他)去世的时候, 朝野都极为悲痛。武则天赠封(他)为文昌左相, 唐中宗时赠封(他)为司空, 唐睿宗又追封(他)为梁国公, (他)身后所获得的荣耀一直持续了三代皇帝, 当代的人中没有一个能跟他相比。



        相关文言文练习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狄仁杰获免》
        《明史·姚夔传》《李泰伯改字》
        《龚遂为渤海太守》《元史·博尔术》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放翁家训》
        《吾庐记》高启《南宫生传》
        《旧唐书·任瑰传》《吴汝纶传》
        洪迈《稼轩记》《宋史·富弼传》
        《醉吟先生传》苏洵《心术》
        侯方域《贾生传》《隆中对》(二)
        《出师表》《河中石兽》(三)
        《新唐书·徐旷传》《季梁谏魏王》
        《新唐书·裴谞传》《尚节亭记》
        《报刘一丈书》《六国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