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二、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周布衣传 全祖望 周布衣西, 字方人, 学者称为劲草先生, 定海卫人, 居庐江。少喜读书, 父母怜其体孱, 稍节制之。先生密藏火书室, 俟亲熟睡, 重举灯嘿识, 又恐灯影外泄, 以被蒙之, 不至鸡三号不止, 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 海师大掠鄞之东鄙, 先生奉母逃深山中, 猝遇盗, 盗见先生母丰硕, 以为富家姬, 用火薰之以索金。先生抱母大恸, __扑灭其火, 愿以身代, 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 几殊。旁一卒曰:“是孝子也, 乞舍之。” 先生以是得生, 自是作书甚苦, 先生久寓宝林, 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 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 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而生平心迹所寄, 尤在《防秋谱》一篇。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 置石匣, 藏之墓中, 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防秋篇》者, 世俗斗牙牌之戏也, 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 诸品皆不能抗。先生增置其色目, 自天、地外, 帝王、将相、四民, 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 而更以处士为至尊。有时世事多端, 天、地、帝王皆不能支, 独余处士以持残局, 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先生自为之说, 其文甚奇。周鄮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 请署名, 力拒之。所著诗古文词, 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 戊辰, 年六十八, 病卒。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 尝欲以遗书付之, 未及而卒, 存于伯兄家。已而伯兄亦�。�亟贻书伊蒿, 令其取书以去。既至, 伯兄又卒, 其子勿与, 已而鬻之他人, 百方觅之, 不可得矣。予之采诗也, 求先生之集, 遍访既无知者, 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 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 因诠次其可存者。至先生于诸经, 最得意者莫如《春秋》, 其自序云:“不佞垂老, 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 觉唐宋明诸儒之说, 皆未合圣人之旨, 尚在梦寐中, 至今日而恍然。” 顾其书已成四十二卷, 而定、哀二公未毕, 临没尚以为恨, 今俱佚。 (选自全祖望《鲒埼亭集》, 有删改)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海师大掠鄞之东鄙 鄙:边境 B. 诸品皆不能抗 抗:违抗 C. 亟贻书伊蒿 亟:急速 D. 因诠次其可存者 次:编纂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周布衣名西, 少时身体孱弱, 父母因怜惜他的身体, 不让他太辛劳, 他就常常等到父母亲熟睡后偷偷地学习。 B. 《防秋篇》表面看写的是民间斗牙牌的游戏, 其实其中有深刻的寄寓, 周布衣本人及他人对这篇文章都有很高的评价。 C. “处士”通常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周布衣认为他们能在世事变化多端的情况下, 成为“中流一壶”, 济世救民。 D. 周布衣对《春秋》颇有研究, 写成了四十二卷书稿, 遗憾的是春秋定、哀二公部分因史料缺失最终没有完稿。 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先生抱母大恸, 扑灭其火, 愿以身代, 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 几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 尝欲以遗书付之, 未及而卒, 存于伯兄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劲草先生周布衣在为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B (抗:匹敌) 6. D (原文没有说春秋定、哀二公部分的史料缺失) 7. (1) 先生抱着母亲十分悲痛, 扑灭了火, 希望用自己来替代母亲受刑, 贼人于是便挥戈砍了他右手的中指, 他受伤几乎要死了。(共5分。每句1分, 大意对, 语句通顺即可) (2) 周西在宝林的得意弟子叫方伊蒿, 周西曾经想把留存的书稿交给他, 还没来得及就去世了, 书稿保存在伯兄家。(共5分。每句1分, 译对两句得3分, 译对三句得4分, 译对四句得5分, 大意对, 语句通顺即可) 8. 治学勤奋, 涉猎广泛, 见解独到, 勇于批判。(共4分。每点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