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杨察, 字隐甫。其先晋人, 从唐僖宗入蜀, 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 除将作监丞, 出知�!⑹俣�, 历江南东路转运使。属吏以察年少, 易之。及行部, 数擿奸隐, 众始畏伏。察在部, 专以举官为急务。人或议之, 察曰:“此按察职也, 苟掎拾羡余, 则俗吏之能, 何必我哉!”召为右正言, 权判礼部贡院。时上封者请罢有司糊名考士, 及变文格, 使为放轶以袭唐体。察以谓:“防禁一溃, 则奔竞复起。且文无今昔, 惟以体要为宗, 若肆其澶漫, 亦非唐氏科选之法。”前议遂寝。 晏殊执政, 以妻父嫌, 换龙图阁待制。母忧去职, 服除, 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论事无所避。会诏举御史, 建言:“台属供奉殿中, 巡纠不法, 必得通古今治乱良直之臣。今举格太密, 公坐细故, 皆置不�。钟⑽爸�, 或有所遗。”御史何郯以论事不得实, 中书问状。察又言:“御史, 故事许风闻;纵所言不当, 自系朝廷采择。今以疑似之间, 遽被诘问, 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 非所以广言路也。”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未几, 三司户部判官杨仪以请求贬官, 察坐前在府失出笞罪, 虽去官, 犹罢知信州。徙扬州, 再迁礼部侍郎, 复权知开封府, 复为翰林学士, 权三司使。内侍杨永德毁察于帝, 三司有狱, 辞连卫士, 察由是乞罢三司。逾年, 复以本官充三司使。饵钟乳过剂, 病痈卒。察美风仪。幼孤, 七岁始能言, 母颇知书, 尝自教之。敏于属文, 其为制诰, 初若不用意;及稿成, 皆雅致有体, 当世称之。遇事明决, 勤于吏职, 虽多益喜不厌。痈方作, 犹入对, 商画财利, 归而大顿, 人以为用神太竭云。 (选自《宋史·杨察传》列传第五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于成都 家:居住。 B.属吏以察年少, 易之 易:轻视。 C.使为放轶以袭唐体 袭:触及。 D.前议遂寝 寝:搁置。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数擿奸隐, 众始畏伏 ②苟掎拾羡余, 则俗吏之能, 何必我哉 ③若肆其澶漫, 亦非唐氏科选之法 ④纵所言不当, 自系朝廷采择 ⑤又数以言事忤宰相陈执中 ⑥犹入对, 商画财利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提出要改变考士方法, 杨察坚决反对。他认为糊名考士的方法是取士的一道防禁, 防禁一开, 写文章就会自由放纵, 失去选士作用。 B.针对皇帝下诏推荐御史, 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 推荐的标准不能太苛刻, 否则将遗漏才能卓越的人。 C.杨察在官场上并不是一般风顺。他曾因断笞罪失当, 被革除原职;又因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他, 他在案件中受到牵连, 便请求辞去官职。 D.杨察写文章很敏捷, 他写的制诰, 文字典雅得体, 被当世人称道;遇事明达有决断, 处理政事勤奋, 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忧去职, 服除, 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2)今以疑似之问, 遽被诘问, 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 非所以广言路也。 答案: 4.C(因袭, 承袭, 继承) 5.C(①是写杨察揭发坏人坏事的;⑤是说杨察在所谈之事的看法上与陈执中不合, 触犯了上司, 还不能就断定为表明杨察敢于直言的。⑥是说杨察勤于政务的。) 6.A(概括和分析有误。从原文看, “糊名”和“变文格”是两回事, “变文格”可以导致文章“放轶”, 而“糊名”则是防止走门路。) 7.(1)母亲去世而离职, 服丧期满, 授官翰林学士, 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译出大意给2分;“忧”“服除”“权”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2)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 就被责问, 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 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译出大意给2分;“诘”“缄默”“广”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杨察, 表字隐甫。他的祖先本是晋地的人, 跟随唐僖宗入蜀, 便居住在成都。考中进士甲科, 拜官将作监丞, 出任颍州、寿州二州的知州, 历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属下官员因为杨察年轻, 就轻视他。等到他巡行所管辖的区域, 多次揭发出隐蔽潜伏的坏人坏事, 众人方才敬服。杨察在官署, 专门把检举官员作为当务之急。人们中有的议论他, 杨察说:“这是转运使督查地方官员的职责, 如果指摘那些微末小事, 那是普通官吏都能做得到的, 何必用我去做呢!”征召入朝拜为右正言, 暂时兼任礼部贡院官职。当时上封奏事的人请求罢除有司糊名考士的方法, 以及改变文章的风格, 使考试的文章豪放不羁来因袭唐代的风格。杨察认为:“防禁一旦突破, 那么请托之风又会兴起。况且文章无论今昔, 只以其纲要作为根本, 如果任由其放纵, 也不是唐代科举选士之法。”先前的议论于是搁置下来。 晏殊执掌朝政, 因为要回避岳父, 调为龙图阁待制。母亲去世而离职, 服丧期满, 授官翰林学士, 并暂时代理开封府知府。议论国事无所避讳。适逢下诏推荐御史, 杨察提议:“御史台的官员供奉殿中, 巡查检举不法官员, 一定是通古今治乱的正直之臣才行。现在推荐的标准太细, 因公务犯错误和发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小事, 都弃置不加选用, 恐怕才能卓越的人, 或许要有所遗漏。”御史何郯因为所揭发的事情没得到落实, 中书省询问情况。杨察又说:“御史这一官职, 先例允许根据传闻向上检举;即使所说的不恰当, 自然由朝廷采纳选择。现在因在是与不是之间, 就被责问, 臣担心御史台的谏官会害怕获罪而沉默不语, 这不是用来广开言路的做法。”又因为多次议论政事而触犯了宰相陈执中。 不久, 三司户部判官杨仪因为走门路而被贬官, 杨察也犯有先前在府中把重刑判为笞刑的过错, 虽然革去官职, 还是遣放到信州任知州。后来又调任到扬州, 两次升迁任礼部侍郎, 又暂时掌管开封府, 后又任职翰林学士, 兼管三司使。内侍杨永德在皇上面前诋毁杨察, 主理刑狱的三司(御史大夫、中书、门下)有诉讼案件, 讼辞中牵连到卫士, 杨察因此请求辞去三司职务。过了一年, 又以本官担任三司使。吃钟乳(中药名)超过了剂量, 得毒疮病而死。 杨察有漂亮的风度仪表。从小死去父亲, 七岁才能够说话, 他的母亲有一些文化, 曾经自己教他。写文章很敏捷, 他写的制诰, 开始好像没有下心思;等到稿子写成, 文字都典雅得体, 被当世人称道。遇到事情明达有决断, 处理政事勤奋, 即使事情很多也高兴地处理而不厌烦。毒疮刚发作时, 还入朝应对, 商量财物货利的事, 回家后就十分疲惫, 人们认为是他过于劳神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