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 杨宽字景仁, 弘农华阴人也。祖恩, 魏镇远将军、河间内史。父钧, 博学强识, 举秀才, 拜大理平, 转廷尉正。 宽少有大志, 每与诸儿童游处, 必择高大之物而坐之, 见者咸异焉。及长, 颇解属文, 尤尚武艺。弱冠, 除奉朝请。父钧出镇恒州, 请从展效, 乃改授将军。时茹茹既乱, 其主阿那瑰来奔, 魏帝遣使纳之, 诏钧率兵卫送。宽亦从, 以功拜行台郎中。时北边贼攻围镇城, 钧卒, 城民等推宽守御。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魏广阳王元深与宽素相委昵, 深犯法得罪, 宽被逮捕。魏孝庄时为侍中, 与宽有旧, 藏之于宅, 遇赦得免。除宗正丞。北海王颢少相器重, 时为大行台, 北征葛荣, 欲启宽为左丞, 与参谋议。宽辞以孝庄厚恩未报, 义不见利而动, 颢未之许。颢妹婿李神轨谓颢曰 :“杨宽义士也, 匹夫犹不可夺志, 况义士乎。王今强之以行, 亦恐不为人用。”颢乃止。孝庄践祚, 拜通直散骑侍郎, 领河南尹丞, 行洛阳令。 邢杲反, 宽以都督从太宰、上党王元天穆讨平之。就拜通直散骑常侍。师未还, 属元颢自梁入洛, 孝庄出居河内。天穆惧, 计无所出, 集诸将谋之。宽曰:“吴人轻佻, 非王之敌。况悬军深入, 师老兵疲, 强弩之末, 何能为也。愿径取成皋, 会兵伊洛, 戮带定襄。此事易同摧朽, 王何疑焉。”天穆然之, 乃引军趣成皋, 令宽与尔朱能为后拒。寻以众议不可, 乃回赴石济。宽夜行失道, 后期。诸将咸言:“宽少与北海周旋, 今不来矣。”天穆答曰:“杨宽非轻于去就者也, 其所逗留, 必有他故。吾当为诸君保明之。”语讫, 候骑白宽至。天穆抚髀而笑曰:“吾固知其必来。”遽出帐迎之, 握其手曰:“是所望也。”即给牛三十头、车五乘、绵绢一十五车、羊五十口。与天穆俱谒孝庄于太行, 拜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宽性通敏, 有器识。频牧数州, 号为清简。历居台阁, 有当官之誉。然与柳庆不协, 欲按成其罪, 时论颇以此讥之。 (选自《周书•列传》, 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B A.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B.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C.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D.寻而城陷/宽乃北走/茹茹后讨镇/贼破之/宽始得还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秀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 明清时代, 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 B.“弱冠”指的是古代男子十六岁已经成年, 要行冠礼, 但体犹未壮, 故称“弱”。 C.践, 踩踏;祚, 君位。“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也叫践极。 D.“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 后多用于地名, 如杭州、柳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杨宽家祖孙三代都是朝廷官员, 杨宽从小就有远大抱负, 长大后, 既擅长悟解文章, 又崇尚非凡武艺。 B.元深犯法, 连累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杨宽, 致使杨宽被逮捕。魏孝庄帝因为念及杨宽与自己的交情而特别赦免杨宽无罪。 C.元颢的妹婿李神轨认为杨宽是讲究道义之人, 强行征用恐怕也不能为元颢所用, 元颢只好打消了启用杨宽的想法。 D.杨宽为人通达机敏, 治理州郡颇为清平, 却因为一己私心, 想要治柳庆的罪, 招致了当时舆论的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宽辞以孝庄厚恩未报, 义不见利而动, 颢未之许。 ②天穆然之, 乃引军趣成皋, 令宽与尔朱能为后拒。寻以众议不可, 乃回赴石济。
答 (1)B “茹茹”不能做“讨镇”的主语, 因为“茹茹”是被讨伐的对象, 故其其后断句, 排除A、D 两项;“贼”不做“破”的主语, 因为“破之”中的“之”是代词, 代“贼”, 因而“贼”只能做“讨镇”的 宾语, 排除C 项.句子翻译为:不久城镇被攻破, 杨宽于向北逃跑到茹茹族, 后来领兵讨伐贼人, 大获全胜, 杨宽才得以回到朝中. (2)B 弱冠, 指的是古代男子20 岁行冠礼, “弱”是年少, “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3)B 张冠李戴, 赦免杨宽的并不是魏孝庄帝, 原文为“魏孝庄时为侍中, 与宽有旧, 藏之于宅, 遇赦得免”, 当时他只是侍中, 同杨宽有交情, 把他藏在了自己家里. (4)①辞:推辞;义:名词作动词, 坚守道义;颢未之许:宾语前置. 翻译为:杨宽用尚未报答魏孝庄帝的厚恩来推辞(元颢), 坚守道义, 不因看到利益就动摇本心, 元颢不答应他. ②然:赞同, 认为对的;趣:前往;寻:不久. 翻译为:元天穆赞同他的建议, 于是率军前往成皋, 命令杨宽、尔朱能担任后卫.不久因为大家不同意, 于是又返回石济。
参考译文: 杨宽字景仁, 弘农华阴人.祖父杨恩, 在魏国任镇远将军、河间内史.父亲杨钧, 知识渊博, 被推举为秀才, 授大理平, 转任廷尉正。 杨宽从小就有远大抱负, 每当与儿童们游玩, 他总是选择高大之物, 坐在上面, 见到的人都感到惊异.长大后, 很能悟解文章, 特别喜好武艺.二十岁时, 授奉朝请.父亲杨钧镇守恒州, 请求跟随效力, 于是改授将军.当时茹茹族发生内乱, 他们的首领阿那瑰前来投奔, 魏帝派使者去迎接他, 诏命杨钧率兵护送.杨宽也跟随前往, 因功授行台郎中.当时北部贼众围攻怀朔镇, 杨钧去世, 城中百姓推举杨宽守城.不久, 怀朔陷落, 杨宽于是向北逃到茹茹.后来讨伐贼众, 将叛贼击败, 杨宽才得以返回。 魏广阳王元深与杨宽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 元深犯法治罪, 杨宽也被逮捕.魏孝庄帝当时担任侍中, 同杨宽有交情, 把他藏在自己家里, 后被赦免.授宗正丞.北海王元颢很早就器重杨宽.元颢当时任大行台, 北征葛荣, 想启用杨宽任左丞.杨宽用尚未报答魏孝庄帝的厚恩推辞元颢, 坚守道义不见利而动.元颢不答应他.元颢的妹夫李神轨对元颢说:“杨宽是位义士, 一般的人尚且不可改变志向, 何况义士呢?大王今天强迫他随军, 恐怕他不能为我所用.”元颢才打消了这个念头.魏孝庄帝登基, 授(杨宽)通直散骑侍郎, 兼任河南尹丞, 代理洛阳县令。 邢杲反叛, 杨宽以都督身份跟随太宰、上党王元天穆将其平定.就地授通直散骑常侍.军队尚未返回, 元颢从梁国入据洛阳, 孝庄帝出居河内.元天穆害怕, 想不出对策 , 召集众将商议.杨宽说:“吴人轻率, 不是大王的对手.何况孤军深入, 军队疲惫, 如同强弓射出的箭即将落地, 再也难有作为.希望直取成皋, 会师伊、洛, 平定带、襄, 在此一举.此事如同摧枯拉朽, 大王还有什么怀疑?”元天穆赞同他的建议, 于是率军前往成皋, 命令杨宽、尔朱能担任后卫.不久因为大家不同意, 于是又返回石济.杨宽在夜里迷失道路, 误了约定期限.众将都说:“杨宽从小就与北海王交好, 今天不会再回来了.”元天穆答道:“杨宽不是那样去留轻率的人, 他耽误了行程, 一定有其他原因.我可以为各位担保他.”话刚说完, 巡逻骑兵报告杨宽到.元天穆拍着大腿笑道:“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回来.”急忙出帐迎接, 握着他的手说:“这正是我所盼望的呢!”当即赏给牛三十头、车五辆、丝织品十五车、羊五十头.同元天穆到太行朝见孝庄帝, 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杨宽为人通达机敏, 有器量见识.接连治理数州, 以清平简切著称.历任内阁要职, 也有美名.可是与柳庆不和, 企图故意治柳庆的罪, 时论因此对他颇有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