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书·刘道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

        临川烈武王道规, 字道则, 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 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 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 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 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 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养锐, 徐以计策摩之, 不忧不克也。”无忌不从, 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 缮舟甲复进, 遂平巴陵。江陵之平, 道规推毅为元功, 无忌为次, 自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 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遠玉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 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 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 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 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 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 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 委以心腹, 率诸将大败谦, 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 斩之巴陵。初, 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 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 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 鲁宗之已还襄阳, 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都, 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 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 自拒道覆。前驱失利, 道规壮气愈厉, 遵自外橫击, 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 众咸言不宜割见力, 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 果得游军之力, 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改授豫州, 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 赠司徒,谥日烈武, 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项是
        A.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B.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C.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D.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 又名荆州, 是“七省通衢”之地, 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元功, 即首功, 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度, 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单车, 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 以马匹数量命名, 如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
        D.薨, 古代对诸侯、封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 也可用于大官, 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道规卓有大志, 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 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 他还在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 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刘道规领军有方, 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 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征伐徐道覆时, 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 使后方得到了安定。
        C.刘道规管治有道, 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 刑罚得当、政令清明, 深得当地百姓敬畏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 使江汉士庶无复二心。
        D.刘道规有勇有谋, 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 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 内外合击, 一举破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 徐以计策縻之, 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 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答案:
        10.B
        11.C
        12.D
        13.(1)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 养精蓄锐, 慢慢用计策来牵制他们, 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
        (2)“我们从东边来的文官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 想要走的人, 我不制止。”于是晚上打开城门。

        【解析】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 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 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 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卢循侵逼建邺, 道规派遣王镇之等奔赴前线。至寻阳, 援军被卢循的党羽荀林打败。荀林乘胜攻伐江陵, 声称徐道覆已经攻下了建邺。
        其中, “卢循寇逼建邺”主谓宾都全, 为一个整体, 不能断开, 排除D项;“王镇之等赴援”是“遣”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项;“为循党荀林所破”是被动句, 为一个整体, 不能断开, 排除C项。
        故选B。
        11.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 “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错, 文中的“单车”是指独自乘车或驾车。
        故选C。
        12. D 项, “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错, 根据原文“徐道覆奄至破冢, 鲁宗之已还襄阳, 人情大震”, 军心是否低沉, 原文没有表述。
        故选D。

        参考译文:
        临川烈武王刘道规, 字道则, 是武帝最小的弟弟。卓越不凡,有远大志向, 曹参与谋划诛灭桓玄。当时桓弘镇守广陵, 用他任征虏中兵参军。武帝收复京城, 道境也就在那一天同刘毅、孟昶斩杀了桓弘。桓玄战败逃走, 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赶前去并打败了他。无忌想乘胜进军, 一直打到江陵。道规说:“桓氏诸人世代居住在西楚, 一帮小人都替他尽力:桓振的勇猛冠绝三军。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 养精蓄锐, 慢慢用许策来牵制他们, 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无忌没有听从, 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 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 再次进军, 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 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 其次是何无忌, 自己则居于最末。道规经历多次升迁, 至任职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道规善于运用刑�:驼�,士大夫和百姓既敬畏他又喜欢他。卢循侵逼建邺,道规派遣王镇之等奔赴前线。至寻阳, 援军被卢循的党羽荀林打败。荀林乘胜攻伐江陵, 声称徐道覆已经攻下了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以后, 谯纵用桓谦任荆州刺史, 与其大将谯道福一起率军侵犯荆州。道規就会集将士, 告诉他们说:“我们从东边来的文富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 想要走的人, 我不制止。”于是晚上打开城门。众人都畏服, 没有人离去。雍州刺史鲁宗之从襄阳赶来参战, 有人认为宗之此来的真心难以猜测, 道规却独自驾车前去迎接他, 众人都为之感动诚服。众人商议想派遣檀道济、到彦之共同抗击荀林等, 道规说:“不是我亲自前去, 大事难以了决。”于是让宗之在州里留實, 把他当作心腹来委托, 自己率领诸将大败桓谦军, 并斩杀桓谦。谘议刘遵追击荀林, 在巴陵将他斩杀。当初, 桓谦到达枝江时, 江陵官民都给桓谦去信, 报告城内的虚实情况。道规将缴获的书信全部烧掉, 于是人心大定。徐道覆忽然来到破冢, 此时鲁宗之已返回襄阳, 人心大为震动。有人又传言卢循已经攻下了京城, 如今是派遣徐道覆来江陵任刺史, 但江汉一带的士民都感激道规烧信的恩德,不再有二心。道规派刘遵带兵流动作战, 自己率主力抵挡道覆。先头部队失利后, 道规豪迈的气概更加高昂, 刘遵从外面拦腰冲杀, 大败徐道覆。起先派刘遵流动作战时, 众人都说不能割裂现有军力, 放到没用的地方。等到打败了徐道覆, 果然得力于流动作战部队, 众人这才服了道规。道規进号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改授豫州刺史, 因为生病而没有上任。义熙八年在都城去世, 追赠为司徒, 谥号为烈武, 进封南郡公。 




        相关文言文练习
        《谢述传》《宋书·许均传》
        《宋书·徐湛之传》《宋书·沈璞传》
        《宋书·竟陵王刘诞传》《宋书·向靖传》
        《宋书·沈亮传》《宋书·刘秀之传》
        《宋书·顾觊之传》《宋书·檀道济传》
        《宋书·陶潜传》《宋书·徐广传》
        《宋书·蔡兴宗传》《宋书·王敬弘传》
        《宋书·沈攸之传》阅读练习《宋书·宗越传》
        《宋书·王准之传》《宋书·谢方明传》
        《宋书·毛修之传》《宋书·殷景仁传》
        《宋书·王韶之传》《宋书·吕祖谦传》
        《宋书·胡藩传》《宋书·袁淑传》
        《宋书·刘道产传》《宋书·刘延孙传》
        《宋书·谢晦传》《宋书·刘大夏传》
        《宋书·垣护之传》《宋书·刘穆之传》
        《宋书·范祖禹传》《宋书·宗悫传》
        《宋书·何执中传》《宋书·王僧达传》
        《宋书·王诞传》《宋书·何承天传》
        《宋书·沈怀文传》《宋史·王敬弘传》
        《宋书·孔觊传》《宋书·谢庄传》
        《宋书·沈演之传》《宋书·谢弘微传》
        《宋书·臧质传》《宋书·王懿传》
        《宋书·张畅传》《宋书·颜竣传》
        《宋书·谢景仁传》《宋书·刘粹传》
        《宋书·何尚之传》《宋书·孔靖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