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王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王沿, 字圣源, 大名馆陶人。少治《春秋》。中进士第, 上书:“契丹以戈矛为耒耜, 以剽虏为商贾;而我垒不坚, 兵不练, 而规规于盟歃之间, 岂久安之策哉?今河北为天下根本。请择壮者配军。罢诸坰牧, 以其地为屯田。募民复十二渠。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为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言:“漳河岸高水下, 未易疏导;又其流浊, 不可溉田。”沿即上书驳之, 帝虽嘉之而不即行。时枢密副使晏殊以击从者折齿, 开封府陈尧咨日嗜酒惰事, 沿皆弹奏之。天圣五年, 安抚关陕, 减诸县秋税十二三。又体量河朔饥民, 所至不俟诏, 发官廪济之。后改尚书工部员外郎。奏罢二牧监, 以地赋民。导水下诸渠, 溉田数万顷。时朝廷将减卒戍, 就食内地, 诏与知州等议。沿即奏减卒数万, 知枢密院李谘以为不可。沿上疏曰:“兵机当在廊庙之上, 岂可取责小人哉?”谘恶其言, 奏罢之, 降知滑州。建学校, 行乡饮酒礼。沿好建明时事, 而其论多龃龉。初兴河北水利, 沿导诸渠溉民田, 论者以为无益。已而邢州民有争渠水至杀人者, 人方知沿所建为利。时元昊数寇河东, 建议徙丰州, 不报, 已而州果陷。元昊入寇, 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捍, 沿令怀敏率兵据瓦亭待之。怀敏进兵镇戎。沿以书戒勿入, 但背城为砦, 以羸师诱贼, 贼至, 发伏击之可有功。怀敏不听, 果为所败。强贼乘胜犯渭州, 沿率州人乘城, 多张旗帜为疑兵, 贼遂引去。坐怀敏败, 未几, 知成德军, 卒。
        (节选自《宋史·王沿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B.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C.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D.以之灌溉可使数郡瘠卤之/田变为膏腴/如是/则民富十倍/而帑廪有余矣/以此驭敌/何求而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的记事语言极为简练, 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B.“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持握的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手板, 上面可记事。
        C.“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农业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 常由德高望重者主持。
        D.“徙”常解为“迁移”“移动”之意, 因而在古代, 也可指官员的官职调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沿关心国事, 务本求实。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 他从军力布置、屯田赋税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少独创性意见。
        B.王沿敢于异议, 体量百姓。面对同僚言行, 他敢于异议, 驳斥弹劾;面对饥民, 他大胆施救, 不计个人得失。
        C.王沿见解独到, 颇具先见。对同一个事情, 他常常提出与众人不同的看法, 而且这些看法多带有先知预见性。
        D.王沿深谙兵理, 不畏强敌。当时, 强敌乘胜侵扰, 他不惧敌威, 带头迎敌, 布阵疑兵, 智退敌人, 化险为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我垒不坚, 兵不练, 而规规于盟歃之间, 岂久安之策哉?(5分)
        答:       
        (2)沿以书戒勿入, 但背城为砦, 以羸师诱贼, 贼至, 发伏击之可有功。(5分)
        答: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3分)B.
        11.(3分)A.【解析】错在“直接表达褒扬之意”, 应为“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
        12.(3分)A.【解析】“赋税”“独创性意见”属于无中生有, 原文读不出此类信息。
        13.(10分)(1)(5分)然而我方营垒不坚固, 士兵不训练, 只是按照法度依靠两国间的盟约, 难道这是久安之策?(“垒”“规规”“岂……哉”各1分, 句意2分)(2)(5分)王沿写信告诫他(葛怀敏)不要入城, 只要靠城扎寨, 派出弱兵引诱贼兵, 贼兵到, 派出伏兵出击便可获得成功。(“但”“羸师”‘发’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沿, 字圣源, 大名馆陶人。他少年时研究《春秋》。进士及第后, 他上书建言:“契丹以戈矛为耒耜, 以抢掠为行商;然而我方营垒不坚固, 士兵不训练, 只是按照法度依靠两国间的盟约, 难道这是久安之策吗?当今河北是天下根本。请挑选强壮的马配送军队。废除垌牧, 用其地屯田。招募百姓修复十二渠。用十二渠的水来灌溉, 可以使数州瘠薄的土地, 变成肥沃的良田, 这样, 百姓会比以前富裕十倍, 而官府的钱粮也会有余。依靠这些来抵御敌人, 还有什么办不到呢?”王沿担任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上奏:“漳河岸高水低, 不易疏导;又因为漳水浑浊, 不能用来灌溉田地。”王沿马上上书批驳王轸的言论, 皇帝虽然赞许他的意见却没有马上实施。当时枢密副使晏殊用笏板将侍从官牙齿打落, 开封府陈尧咨每天饮酒延误公事, 王沿都向朝廷弹奏。天圣五年, 王沿安抚关陕地区, 减掉各县秋税十分之二、三。王沿又巡察河朔饥民, 所到之处不等朝廷诏令, 打开官仓救济饥民。后来, 王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他奏请朝廷撤销两处牧监, 把土地交给百姓。疏导水入各渠, 灌溉田地数万顷。当时朝廷准备减少戍边军队, 将军队调入内地吃粮, 诏令知州等商议。王沿马上奏请减裁数万士卒, 知枢密院李谘认为不行。王沿上疏说:“军国大事应由朝廷决策, 怎么能由小人负责呢?”李谘厌恶此语, 奏请免去王沿的官职, 降任滑州知州。王沿在任时, 兴建学校, 举行乡饮酒礼。王沿喜欢对时事提出建议, 但意见多与当时世人不合。起初在河北兴修水利时, 王沿导引河水灌溉民田, 评论者认为这没有益处。事后, 邢州百姓甚至有因争抢渠水而杀人的, 人们才知道王沿兴修水利有好处。当时元昊多次侵入河东, 王沿建议迁走丰州, 朝廷没有回答, 不久丰州果然陷落。元昊入侵, 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城抵御, 王沿命令葛怀敏率兵占据瓦亭迎击。葛怀敏进兵镇戎。王沿写信告诫他(葛怀敏)不要入城, 要靠城扎寨, 派出弱兵引诱贼兵, 贼兵到, 派出伏兵出击便可获得成功。葛怀敏不听, 果然被贼兵击败。强贼们乘胜进犯渭州, 王沿率城中百姓登城防守, 广布旗帜作为疑兵, 贼兵于是撤退。受葛怀敏兵败的牵连, 没多久, 王沿调任成德军知军, 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苏轼《秋阳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国语·楚语》《鸿门宴》(二)
        《游敬亭山记》《李太虚》
        《钱神问对》《新唐书·吴武陵传》
        《游荷叶山记》《曹马能收人心》
        《明史·卓敬传》《魏公子列传》
        《小石潭记》(三)《旧唐书·范希朝传》
        《隋书·李景传》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归有光《张自新传》《三国志·虞翻传》
        龚自珍《明良论》《宋史·吕公著传》
        《晋书·儒林传》刘基《松风阁记》
        《桃花源记》(三)《聊斋志异·耳中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