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谢翱传(明)宋濂 ①谢翱, 字皋羽, 福之长溪人, 后徙建之浦城。父钥, 至孝, 居母丧, 哀毁庐墓, 终身不仕。通《春秋》, 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 试进士不中, 落魄漳、泉二州, 倜傥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 署咨事参军, 声动梁、楚间, 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 天祥被执以死, 翱悲不能禁, 只影行浙水东, 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 则徘徊顾盼, 失声哭。严有子陵台, 孤绝千丈, 时天凉风急, 翱挟酒以登, 设天祥主荒亭隅, 再拜跪伏, 酹毕, 号而恸者三, 复再拜, 起, 悲思不可遏,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歌阙, 竹石俱碎, 闻者为伤之, 然其志汗漫超越, 浩不可御, 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 雁山天姥、金华洞天……, 搜奇秘, 所至即造游录, 持以夸人, 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 雷电恍惚, 出入风雨中, 当其执笔时, 瞑目遐思, 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 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 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 未尝有爵位于朝, 徒以被天祥之知, 麻衣绳屦, 章皇山泽间, 若无所容其身, 使其都重禄, 受社稷民人之寄, 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 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16.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 ) (2)徒以被天祥之知( ) 17.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号而恸者三( ) A. 号召 B. 哭喊 C. 呼啸 D. 号令 18. 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翱不负天祥( ) A. 依仗 B. 辜负 C. 违逆 D. 担负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B.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C.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D.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20. 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其执笔时, 瞑目遐思, 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 鬼神将通之。” 21. 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22. 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 【答案】 16. (1). (1) 适逢、恰巧。 (2). (2) 了解、赏识。 17. B 18. B 19. B 20. 当他拿笔写作时, 瞑目遐思, 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对别人说: “运用心思, 专一而不分散, 鬼神都会给他灵感力量。” 21. (1). 知恩图报 (2). 热爱自然 22. 第③段在①②两段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 赞叹谢翱身为普通老百姓, 对文天祥给他的施展才能机会竭尽全力知恩图报, 并由此推断, 如果他有报效机会, 他一定更会殚精竭虑, 奉献自己, 为民谋利, 为国尽忠。这样的赞叹和推断更突出了谢翱本是布衣, 却具有“天下士”的人格的可贵! 【参考译文】谢翱, 字皋羽, 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 为母亲服丧期间, 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 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 精通《春秋》, 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 流行于世。谢翱没有考中进士, 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 风流洒脱, 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 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等到南宋灭亡以后, 文天祥被俘而死, 谢翱悲痛难忍, 只身在浙江以东地区游荡。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云雾草木, 如果与他跟文天祥分别时的情景正好相似, 他就会失声痛哭。浙江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 威严高耸达千丈。当时天寒风大, 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 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 举手行了两遍礼, 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 多次嚎啕痛哭, 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 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 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 谢翱特别喜欢风景优美的山水, 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华洞, 他到达后就造访游览。累了, 就憩息在浦阳江岸边, 等来到睦州的白云村, 与隐士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他的诗风直追盛唐。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 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 专一而不分散, 鬼神都会回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纷纷跟着他游学。到了元甲午年间, 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杭州西湖居�。俺囊爬匣褂泻芏嗷钭诺�, 他们都诧异自己与谢翱相见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间, 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 时年四十七岁。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 嘱咐他的妻子说:“我远离家乡千里, 所交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亲近, 无异于亲兄弟, 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尸骨托付给他们。”韶卿即方凤, 子善即吴思齐。不久方凤等人果然来到, 把谢翱安葬在严子陵台的南面, 用谢翱的文稿来为他殉葬, 采伐石材刻上“粤谢翱墓”的字样。 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 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 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 就穿着麻衣、草鞋, 终日奔波于高山大泽之间。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 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不完全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