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王曾, 字孝先, 青州益都人。少孤, 鞠于仲父宗元, 从学于里人张震, 善为文辞。咸平中, 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 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 曾尝入对, 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 然愿推而弗居, 异日或有灾沴, 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 大建玉清昭应宫, 下莫敢言者, 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 皇后居中预政, 太子虽听事资善堂, 然事皆决于后, 中外以为忧。真宗崩., 内外汹汹, 曾正色独立, 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 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 曾请如东汉故事, 太后坐帝右, 垂帘奏事, 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 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 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 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 而柄归宦官, 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 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 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 每进见, 言利害事, 审而中理, 多所荐拔, 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 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 太后大怒, 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 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 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 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 卒从轻议。始, 太后受册, 将御大安殿, 曾执以为不可, 及长宁节上寿, 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 曾多所裁抑, 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 乃出知青州, 人乐其政, 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 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 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 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 恩欲归己, 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 大星晨坠其寝, 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 年六十一。赠侍中, 谥文正。 (节选自《宋史•王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对, 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 使奏对政事。 B.符命, 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 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 C.朔望, 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 十五日叫“望”, 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 D.薨, 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 此外, “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曾精于学问, 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 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 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 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 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 大兴土木以建宫室, 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 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τ靡匀摆�。 C.王曾严肃庄重, 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 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 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 太后垂帘奏事。 D.王曾端厚持重, 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 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 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 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 太后大怒, 曾为之解。 (2)会玉清昭应宫灾, 乃出知青州, 人乐其政, 为画像而生祠之。 答案: 10.(3分)C(“召对久之”是说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 应该单独成句;“甚”表示“思卿”的程度;“故不及朝服见卿”说明对王曾的信任和重视。) 11.(3分)C(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朔日的前一天) 12.(3分)D(“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表述不完整, “委婉地提出批评”与原文不符。) 13.(10分) (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 曾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 太后大怒, 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恶”“班”“坐事”各1分, 句子通顺2分) (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 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 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会”“知”“祠”各1分, 句子通顺2分)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 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 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 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 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 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 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 王曾曾入朝进对, 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 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 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 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 大建玉清昭应宫, 臣下都不敢劝谏, 王曾陈述了五大�:τ靡匀摆�。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 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 退朝后, 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 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 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 真宗身体不适, 皇后执掌朝政, 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 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 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真宗刚驾崩, 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 纷乱不已, 王曾面容严肃, 神态庄重, 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 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 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 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 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 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 不是大事就让入内, 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 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 但大权归宦官执掌, 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 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 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王曾方正严整稳重, 每次进朝觐见皇帝, 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 都详细切中事理, 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 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 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 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 太后大怒, 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 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 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 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 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 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 太后受册封, 将御驾大安殿, 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 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 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 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 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 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 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 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 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 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 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 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 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 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 终年六十一岁, 被追赠侍中, 谥号“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