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魏书·成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书
        成淹, 字季文, 上谷居庸人也。好文学, 有气尚。任宋以为员外郎。皇兴中, 降北魏。太和中立明大后崩, 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等采市, 欲以期服行事, 主客不许, 昭明执志不移 高祖敕尚书李冲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 冲奏道淹。淹言:“吉凶不同, 礼有成数, 玄冠不吊, 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 请遭丧之礼, 千载之下, 犹共称之。卿不能式遵成事, 方谓议出何典, 行人何其异哉!”既而敕送衣给昭明等, 明旦引昭明等入, 皆令文武尽哀。高祖以淹清贫, 赐绢百匹。
        十六年, 齐遣主书邢宗庆等来朝聘问, 高祖敕淹引宗庆。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 而比弃信绝好, 为利而动, 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及从者皆相顾失色。銮舆行幸, 王肃多为扈从, 敕淹将引, 有古迹, 皆知之。肃言:“淹才词便为难有, 圣朝宜应叙进。”高祖言:“若因此进淹, 恐辱卿转甚。”肃言:“臣屈己达人, 正可显臣之美。”
        时迁都, 高祖以淹家无行资, 敕给事力, 并赐假, 日与家累相随。行次灵丘, 属齐萧鸾遣使, 敕驿马征淹。车驾济淮, 淹于路左请见, 高祖伫驾而进之。淹曰:“萧鸾悖虐, 幽明同弃, 陛下俯应人神, 按剑江淡, 然敌不可�。潋灿卸�, 而况国乎?深愿圣明保万全之策。”诏曰:“此前车之辙, 得不慎乎!”淹曰:“伏闻发洛已来, 诸有谏者, 解官夺职, 恐非圣明纳下之义, 惟宽宥之。”
        高祖幸徐州, 敕淹主舟楫, 将泛泗入河, 溯流还洛。军次碥破, 淹以黄河峻急, 虑有倾危, 乃上疏陈谏。高祖敕淹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 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 欲通运四方, 而黄河急峻, 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 所以开百姓之心。知卿至诚, 而今者不得相纳。”敕赐骅骝马一匹、衣冠一袭。除羽林监, 领主客令, 加威远将军。于时宫殿初构, 经始务广, 兵民运材, 日有万计, 伊洛流渐①, 苦于厉涉, 淹遂启求, 敕都水造浮航。高祖赏纳之。
        (选自《魏书·成淹传》,  有删改)
        【注】①流澌: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
        B. 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
        C. 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
        D. 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玄冠, 以黑色帛为冠衣, 是华夏衣冠中首服的一种, 文中指大臣上朝时戴的帽子。
        B. 聘问, 是指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的一种人才交流的制度。
        C. 扈从, 是指古代天子巡视地方时跟从护卫的人员, 后也指官员出行时跟随的人员。
        D. 羽林, 是中国古代侍卫皇帝的禁军, 从汉代开始建立。其意为国羽翼, 如林之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成淹学识渊博, 受人称赞。齐派来的使者想穿朝服吊唁文明太后, 成淹用季孙的典故将其说服;王肃认为成淹有文才, 应该给他升官。
        B. 成淹家境贫寒, 皇上顾念。迁都时, 皇帝念及成淹家贫, 缺少搬家的费用, 赏赐他一些劳力, 并给他假期陪伴家人。
        C. 成淹为国分忧, 敢于直谏。皇帝准备渡淮征战之时, 成淹劝他不要轻视敌人, 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 防止翻船。
        D. 成淹体恤民情, 为民减负。皇帝建造宫殿运送材料, 伊、洛两河解冻时流动冰块, 运夫十分艰难, 他就上奏请建浮桥, 减轻运夫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北连和既久, 而比弃信绝好, 为利而动, 岂是大国善邻之义?(5分)
        (2)而黄河急峻, 人皆难涉。我因此行乘流, 所以开百姓之心。(5分)


        10. D(原文是:“夫为王者, 不拘小节。中原有菽, 工采者获多, 岂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主历事宋朝, 荷恩积世, 当应便尔欺夺?”)
        11. B(“相互聘请对方官员担任职务”错误, 应该是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
        12. C(“并劝皇帝不要渡过泗水, 防止翻船”错误, 原文中有“将泛泗入河, 溯流还洛。军次碥破, 淹以黄河峻急, 虑有倾危, 乃上疏陈谏”,  可见皇帝要从泗水进入黄河, 因此成淹建议皇帝不要通过黄河逆流而上, 不是泗水。而且此事与劝皇上不能轻视敌人非同一时期的事。)
        13. (1)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 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 断绝友好关系, 被利益所驱动, 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得分点:连和、比、善, 每点1分, 语句通顺2分)
        (2)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 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 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得分点:因、所以、开, 每点1分, 语句通顺2分)

        参考译文:
        成淹, 字季文, 是上谷居庸人。成淹喜欢文学, 有气度和志向。在宋做官, 为员外郎。皇兴年间, 投降北魏。太和年间, 文明太后去世, 齐国派遣他的散骑常侍裴昭明等来吊唁, 他们想穿朝服来进行吊唁, 主管宾客礼仪的官员不许, 昭明执意不改。高祖命令尚书李冲选择一位学识渊博的人再与他论执, 李冲启奏报派成淹。成淹说:“吉事凶事不同, 礼节上有固定的要求, 大臣上朝戴的黑色帽子不适合吊唁, 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当初季孙将要出行, 请求依照遭丧之礼, 千年以下, 人们还在赞美。你们不能遵照规定行事, 还问这种做法出自什么典籍, 你们做使节的何等的不同�。 庇谑腔实巯铝钏蜕シッ备衙鞯热�, 第二天早上, 引昭明等人入丧堂, 命令全体文武官员尽哀。高祖因为成淹清贫, 赐绢一百匹。
        十六年, 齐朝派遣主书邢宗庆等人前来朝贡, 高祖命令成淹接待宗庆。宗庆对成淹说:“南北双方关系和睦已经很久, 但近来你们却背弃信用, 断绝友好关系, 被利益所驱动, 这难道是大国友善对待邻国的做法吗?”成淹说:“大凡作为王者, 不必拘于小节。中原有豆花, 善于采摘的人收获便多, 哪能痴痴地守尾生那样的信用。况且齐朝先主历来侍奉宋朝, 享受的恩德积累了好几代, 难道应当这样被欺骗掠夺吗?”宗庆以及跟从的人都相互看着大惊失色。皇帝到地方巡视, 王肃大多作为随从, 皇帝让成淹当向导, 一路上遇到的古迹, 他都知道。王肃说:“成淹的才能言词世上难得, 朝廷应该加以提拔。”高祖说:“如果因这提拔成淹, 朕担心更加有辱于卿了。”王肃说:“为臣委屈自己达进他人, 这正可以显出为臣品德之美。”
        当时朝廷迁都, 因为成淹家里没有搬家的资金, 高祖就赐给劳力, 并赐予假日, 让他与家人一起行进。
        行至灵丘, 正逢齐萧鸾派的使者来了, 高祖派驿马征召成淹。帝车驾渡淮河, 成淹在路旁请见, 高祖停驾召见他。成淹说:“萧鸾乖戾凶残, 智愚之人都抛弃了他, 陛下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意愿, 按剑江边, 但敌人不可小看, 蜂虿依然有毒(能致人死伤),  何况一个敌国呢?臣殷切希望圣明君主有保万全之策。”帝下诏说:“这是前车之辙, 能不谨慎吗!”成淹说:“臣听说向洛阳出发以来, 诸多进谏的人, 都被陛下解官夺职, 这恐怕不是圣明君主接纳臣言的好方法, 希望陛下宽恕他们。”
        高祖幸临徐州, 命令成淹主办舟船之事, 准备经泗水入黄河, 逆流而上, 还归洛阳。军队驻扎在碥礅, 成淹看到黄河水流深急, 担心有危险, 于是上疏陈谏。高祖下达命令给成淹说:“朕因恒、代没有运漕之路, 所以京邑百姓贫困。现在移都伊、洛, 为的是道航四方, 而黄河水流湍急迅猛, 任何人都难以渡过。我趁着这次出行渡过激流, 用这种做法来开导百姓的想法。朕知道你一片忠心, 但今天朕不准备接纳你的意见。”于是下诏赏赐骅骝马一匹, 衣帽一套。授予羽林军监管的职务, 掌管主客令, 加威远将军。当时宫殿初构, 建造务求广大, 军队百姓运输木材, 每天都有万计, 但是伊、洛漂浮着流动的冰块, 兵民苦于涉渡, 成淹于是请求, 在都水上建造浮桥。高祖很赞赏, 接纳了他的意见。 


        相关文言文练习
        《魏书·源子雍传》《魏书·元匡传》
        《魏书·源贺传》《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冯熙传》《魏书·刘芳传》
        《魏书·魏收传》《魏书·高闾传》
        《魏书·李安世传》(二)《魏书·李先传》
        《魏书·李顺传》《魏书·拓跋仪传》(二)
        《魏书·王冯弘传》《魏书·游肇传》
        《魏书·穆崇列传》《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拓跋仪传》《魏书·李安世传》
        《魏书·安同传》(二)《魏书·曹世表传》
        《魏书·高祐传》《魏书·许谦传》
        《魏书·韩茂传》《魏书·刘藻传》
        《魏书·封轨传》《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魏书·邢峦传》
        《魏书·辛雄传》《魏书·裴佗传》
        《魏书·源怀传》《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魏书·崔玄伯传》《魏书·安同传》
        《魏书·张蒲传》《魏书·阳固传》
        《魏书·张济传》《魏书·王肃传》
        《三国志·魏书·曹休传》《魏书·司马楚之传》
        《魏书·杨大眼传》《魏书·淳于诞传》
        《魏书·卢渊传》《魏书·贾思伯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