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三国志吴书 太史慈, 字子义, 东莱黄人也。少好学, 仕郡奏曹吏。会郡守与州牧有隙, 曲直未分, 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牧章已去, 郡守恐后之, 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 以选行, 晨夜取道, 到洛阳。慈以计败州牧诬章, 而郡守得清。由是知名, 而为州牧所疾。恐受其祸, 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 闻而奇之, 数遣人讯问其母, 并致饷遗。后孔融在北海为贼所围, 慈为求救于平原相刘备, 单骑突围直出, 竞得刘备兵解融之难。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 慈自辽东还, 未与相见, 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 会孙策至。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 繇曰:“我若用子义, 许子将①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 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 正与策对。策刺慈马, 而揽得慈项上手戟, 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 于是解散。 慈当与繇俱奔豫章, 而遁于芜湖, 亡入山中, 称丹杨太守。是时, 策已平定宣城以东, 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 立屯府, 大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讨, 遂见囚执。策即解缚, 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末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 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 还吴授兵, 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 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 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 当复与谁?”饯送昌门, 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慈长七尺七寸, 美须髯, 猿劈善射, 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②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 遗慈书, 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 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 以慈能制(刘)磐, 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 建安十一年卒。慈临亡, 叹息曰:“丈夫生世, 当带七尺之剑, 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 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评曰:太史慈信义笃烈, 有古人之分。 选自《三国志•吴书四•卷四十九》, 有删改) 注:①许子将:许劭, 字子将, 当时著名的人物评论家, 刘繇的谋士。②楼棼:城楼上的柱子。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B.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C.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D. 尝从策讨麻保贼/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与。州牧”, 都是官职名, “州牧”也叫作“刺史”, “郡守”即“太守”。 B.“手戟”是太史慈所用之物, 和孙策的“兜鍪”都是作战时用的一种攻防武器。 C.“署”“拜”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 但“署”是暂时代理, “拜”是正式任命。 D.“天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 故称帝王为“天子”。如孙权、刘备、曹操都是天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史慈聪颖机智, 为人豪侠仗义。他年轻时担任本郡的属吏, 用计破坏了州官对郡守诬告的奏章, 澄清了郡守的冤屈。 B. 太史慈智勇双全, 是个孤胆英雄。他为了报答恩情, 单骑突围, 到平原搬来了刘备的救兵, 解了北海相孔融的围。 C.太史慈笃守信义, 大有名士风范。他投降孙策后马上去安抚旧主刘繇的部下, 大家都认为他不会回来了, 结果他如期回到军营。 D.太史慈志向高远, 可谓大丈夫。他认为应当提着七尺宝�;の捞熳�, 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惜他正值壮年, 抱憾而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海相孔融, 闻而奇之, 数遣人讯问其母, 并致饷遗。(5分) (2)慈当与繇俱奔豫章, 而遁于芜湖, 亡人山中, 称丹杨太守。(5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主要根据句意断句, 同时关注标志语, 参考句子的结构等。原文:尝从策讨麻保贼, 贼于屯里缘楼上行詈, 以手持楼棼, 慈引弓射之, 矢贯手著棼, 围外万人莫不称善。 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 曹操没有称帝, 他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C项, “他投降孙策后马上去安抚旧主刘繇的部下”错, 这件事发生在他投降孙策一段时间之后, 不是“马上”。 7.参考答案:(1)此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 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 多次派人探访他的母亲, 并送给她丰厚的礼物。 (2)太史慈本来要和刘繇一起逃到豫章, 可是他却逃到了芜湖, 躲在山中, 自称是丹阳太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l)句, 要注意的关键词有:“奇”, 意动用法, “以……为奇”;“数”, “屡次”的意思;“讯问”, 是“探访”“省视”“问候”的意思;“饷遗”, 指“丰厚的礼物”。第(2)句, 要注意的关键词有:“当”, “本来”的意思;“遁”“奔”“亡”, 都是“逃”的意思;这四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太史慈。
参考译文: 太史慈, 字子义, 东菜郡黄县人。(他)从小好学, 在郡里担任奏曹史。正巧当时郡守和州牧发生嫌隙, (双方各执一说, )谁对谁错难以分辨, 于是朝廷下令奏章先到的一方算是有理。那时候, 州牧的奏章已经发出, 郡守担心落后, 寻求可以派遣的人。太史慈当时二十一岁, 被郡守选中, 于是日夜兼程赶路, 到了洛阳。太史慈用计破坏了州牧诬告的奏章, 郡守的冤屈才获得澄清。太史慈也因这事出名, 却又因此被州牧怨J限-。(太史慈)担心被州牧报复, 便躲避到辽东去了。 北海相孔融听说这件事后, 认为太史慈是个奇才, 多次派人探访他的母亲, 并这给她丰厚的礼物。后来孔融在北�?け辉艨馨�, 太史慈为孔融到平原相刘备那里求救兵, 他单身冲出包围•终于搬来刘备的兵马, 解了孔融的围。 扬州刺史刘繇和太史慈同郡, 太史慈从辽东回来, 没有和别人见面, 只是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还没有去之前, 恰巧孙策打来了。有人劝刘繇可以派太史慈担任大将军, 刘繇说:“我如果用太史慈, 许劭不就要取笑我了吗?”只是让太史慈侦察(孙策)军队的真伪虚实。当时, 太史慈只带一名骑兵, 在路上遇到孙策。孙策随从的骑兵有十三人, 都是韩当、宋谦、黄盖一类的勇士。太史慈便向前挑战, 和孙策正面相对。孙策刺太史慈的马, 钩住太史慈脖子上的手戟, 太史慈也拿住了孙策的头盔。正好两家的兵骑赶来相助, 双方这才解散。 太史慈本来要和刘繇一起逃到豫章, 可是他却逃到了芜湖, 躲在山中, 自称是丹阳太守。那时候, 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只有泾县以西六个县没有归附。太史慈于是住到泾县, 建屯立府, 山越之民有许多来归附的。后来, 孙策亲自来征讨, 太史慈才被俘虏。孙策见到太史慈, 立刻替他松绑, 拉着他的手, 说:“还记得在神亭那个时候的事吗?如果你在那个时候提到了我, 会如何呢?”太吏慈回答:“那可不一定。”孙策于是大笑说:“今目天下之事, 我要和你一起来商讨。”(孙策)立刻派他担任门下督, 回到吴郡, 授兵给他, 封他为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在豫章死了, 兵士有一万多人, 不知道归附谁, 孙策命令太史慈前往安抚。(孙策)左右的人都说:“太史慈一定往北而去, 不再回来。”孙策说:“太史子义除了我, 还会依附谁呢?”(孙策)于是在昌门为他送行, 握着他的手腕道别, 向他说:“几时回来?”太史慈回答:“不超过六十天。”太史慈果然按期回来。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 有很长的须髯, 长长的手臂, 很会射箭, 箭不虚发。他曾经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兵, 贼兵在屯区里, 攀爬到楼上叫骂, 两手扶着楼的梁柱, 太史慈一箭射去, 贯穿贼人的手掌而射入梁柱, 围外一万多人看了个个叫好。他射箭的功夫就是如此神妙。曹操听到他的名声, 派人送信给太史慈, 用小箱子装着。太史慈打开一看, 里面没有任何文字, 只是放了(一种药材)当归。孙权掌权后, 因为太史慈能制住刘磐, 就把南方的事都托付给他。太史慈四十一岁, 在建安十一年(206)去世。太史慈临死时, 叹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 应当带着七尺长剑, 来登上天子殿堂的台阶。如今我的志向没有实现, 怎么就要死�。 彼锶ǎㄖ捞反人懒�, )非常悲痛惋惜。评论谎:太史慈十分守信义, 诚厚刚正, 大有古人的风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