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乃蛮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
| 元史 乃蛮台, 木华黎五世孙。乃蛮台身长七尺, 挚静有威, 性明果善断, 射能贯札。奉命征海都、朵哇, 以功赐貂裘、白金, 授宣徽院使, 阶荣禄大夫。拜岭北行省右丞。旧制, 募民中粮以饷边, 是岁中者三十万石。用事者挟私为市, 杀其数为十万, 民进退失措。乃蛮台请于朝, 凡所输者悉受之, 以为下年之数, 民感其德。改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佩金虎符。甘肃岁籴粮于兰州, 多至二万石距宁夏各千余里至甘州, 自甘州又千余里始达亦集乃路, 而宁夏距亦集乃仅千里。乃蛮台下谕令挽者自宁夏径趋亦集乃, 岁省费六十万缗。迁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大饥, 诏募民入粟予爵。四方富民应命输粟, 露积关下。初, 河南饥, 告籴关中, 而关中民遏其籴。至是关吏乃河南人, 修宿怨, 拒粟使不得入。乃蛮台杖关吏而入其粟。时入关粟虽多, 而贫民乏钞以籴。乃蛮台取官库未毁昏钞①, 得五百万缗, 识以省卬, 给民行用, 俟官给赈饥钞, 如数易之。先时, 民或就食他所, 多毁墙屋以往。乃蛮台谕之曰:“明年岁稔, 尔当复还, 其勿毁之。”民由是不敢毁, 及明年还, 皆得按堵②如初。拜西行台御史大夫, 赐金币、玩服等物。奉命送太宗皇帝旧铸皇兄之宝于其后嗣燕只哥鸊, 乃蛮台威望素严, 至其境, 礼貌益尊。封宣宁郡王, 赐金印。寻奉命出镇北边, 锡予尤重。国初诸军置万户千户百户时金银符未备惟加缨于枪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诏乃蛮台袭国王, 授以金印。继又以安边睦邻之功, 赐珠络半臂并海东名鹰西域文豹, 国制以此为极恩。迁辽阳行省左丞相, 以年逾六十, 上疏辞职归。念其军士贫乏, 以麦四百石、马二百匹、羊五百头遍给之。薨于家, 帝闻之震悼, 追封鲁王, 谥忠穆。 (选自《元史•乃蛮台》, 有删改) [注]①昏钞:破旧的钱币。②按堵:安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初/诸军置万户/千户/百户/时金银符/未备惟加缨于枪/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 B.国初/诸军置万户/千户/百户/时余银符/未备惟加缨于枪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 C.国初/诸车置万户/千户/百户/时金银符未备/惟加缨于枪/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 D.国初/诸车置万户/千户/百户/时金银符未备/惟加缨于枪以为等威/至是乃蛮台为请于朝/皆得绾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符, 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车队的信物。用金属铸成虎形, 分为两半。 B.关中, 古地区名。历代所指范围大小不一, 一般指现在的陕西省渭河流域一带。 C.王, 文中指封建时代最高封爵。王的地位很高, 封建时代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封王。 D.丞相, 最高国务长官。掌管辅佐国君管理军政要务, 历代设置、职权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蛮台为政务实, 取得成效。甘肃每年在兰州征收粮食, 运送粮食到亦集乃, 中间颇费周折;他对运粮路线进行改革, 每年为国家节省大量运费。 B.乃蛮台为人正直, 敢于纠错。当初, 河南路闹饥荒时在关中征粮, 遭到关中百姓阻扰, 后来关中闹饥荒, 在河南路征粮, 遭到河南路的官员拒绝, 他予以纠正。 C.乃蛮台关心百姓, 关爱部属。百姓到外地谋生, 大多把房子拆除, 他劝百姓不要拆除房子, 百姓回来后安居如初;他退休时还惦记着自己的下属, 给予财物。 D.乃蛮台立下战功, 建立威信。他征讨海都、朵哇立功, 被任命为宣徽院使, 级别为荣禄大夫;他奉命送宝物给燕只哥鸊, 由于他一向有威信, 受到隆重礼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事者挟私为市, 杀其数为十万, 民进退失措。 ②识以省�。裥杏�, 俟官给赈饥钞, 如数易之。
答 (1)选D.译文:开国初期, 各军设置万户、千户、百户, 当时金银符制还不完备, 只是在枪矛上加缨子来作为相应的威权象征。到现在乃蛮台为此向朝廷请示, 都得到所佩相应的符。 (2)C.“封建时代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封王”错, 有功的非皇族大臣也可以封王。 (3)B.“在河南路征粮, 遭到河南路的官员拒绝”与原文不符, 原文是“至是关吏乃河南人, 修宿怨, 拒粟使不得入”, 应是“守关的正好是河南人, 记取旧仇, 拒绝让粮食进人关中”。 (4)①掌权的人带着私利进行交易, 将收粮的数量减为十万石, 老百姓进退两难。 ②加盖行省的官印作为标记, 供给百姓使用, 等到官府发放赈济饥荒的钱钞时, 如数予以兑换。
参考译文: 乃蛮台, 是木华黎的五世孙。乃蛮台身高七尺, 诚恳平和有威严, 性情明智果敢而善断, 射箭能穿透铠甲上的铁片。奉命征讨海都、朵哇, 因功被赐予貂皮大衣、白银, 任命为宣徽院使, 级别为荣禄大夫。授予岭北行省右丞。以往的规定, 征收百姓的中粮以供给边疆的部队, 这一年收中粮三十万石。掌权的人带着私利进行交易, 将收粮的数量减为十万石, 老百姓进退两难。乃变台向朝廷奏请, 凡是所缴纳的粮食全都收下, 作为下一年的粮数, 百姓感念他的恩德。改任为甘肃行省平章政事, 佩戴金虎符。甘肃每年在兰州收购粮食, 多达二万石, 兰州距宁夏和甘州各有一千多里, 从甘州出发又走一千多里才到达亦集乃路, 而宁夏距离亦集乃只有一千里。乃蛮台下令让运粮的人从宁夏直接去亦集乃, 每年节省运费六十万缗。改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关中发生大饥荒, 皇帝下诏招募百姓向官府输纳粮食授予爵位。各地的富人听从命令缴纳粮食, 露天堆放在关下。当初, 河南路发生饥荒, 宣布在关中收购粮食, 而关中百姓阻扰他们收购。到现在守关的官吏是河南路人, 记取以前的怨恨, 拒绝让粮食进入关中。乃变台杖罚守关的官吏而放粮进入关中。当时进入关中的粮食虽然很多, 但是穷人缺钱买粮。乃变台从官库中取出还未销毁的烂钞, 得到五百万缗, 加盖行省的官印作为标记, 供给百姓使用, 等到官府发放赈济饥荒的钱钞时, 如数予以兑换。在此之前, 百姓中有人到外地谋生, 大多拆毁院墙房屋前往。乃蛮台告诉他们说:“明年收成好, 你们应当又回来, 你们不要将房子毁了。”于是老百姓不敢拆毁房屋, 等到第二年返回, 都得以像原先一样安居。授予西行台御史大夫, 赐予金币、玩赏的物品和衣服等物。奉命送太宗皇帝原先铸刻的皇兄之宝给他的后代燕只哥䴙, 乃变台的威望一向可畏, 到燕只哥䴙的封地以后, 所受到的礼遇更加隆重。封为宣宁郡王, 赐予金印。不久他奉命出朝镇守北方边境, 皇帝对他的赏赐更多。开国初期, 各军设置万户、千户、百户, 当时金银符制还不完备, 只是在枪矛上加缨子来作为相应的威权象征。到现在乃蛮台为此向朝廷请示, 都得到所佩相应的符。皇帝诏令乃蛮台继承其父的王位, 授以金印。接着又因安定边境与邻国和睦相处的功劳, 赐给他半臂长的珠络和海东名鹰、西域文豹, 国家的制度以此为最高的恩宠。改任辽阳行省左丞相, 因年过六十, 上疏辞职回家。惦记着自己的军士贫困, 把四百石麦子、二百匹马、五百头羊全发给他们。在家中去世, 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哀痛。追封为鲁王, 谥号为忠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