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见颜斶》阅读练习及答案
| | 战国策 齐宣王见颜斶①, 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 人君也。斶, 人臣也。王曰‘斶前’, 亦曰‘王前’, 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 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 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 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 天下之士, 仁义皆来役处, 东西南北, 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 乃称匹夫, 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 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 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 得贵士之 力也。及汤之时, 诸侯三千。当今之世, 南面称寡者, 乃二十四。由此观之, 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 未得其实, 以喜其为名者, 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 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 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 下通其流, 至圣明 学, 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 必以贱为本;虽高, 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 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 人之困贱下位也, 侯王以自谓, 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 舜传禹, 周成王任周公 旦, 而世世称曰明主,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 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 制则破焉, 非弗宝贵矣, 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 推选则禄焉, 非不得尊遂也, 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 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 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 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 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 �。喝钡� D.言要道已备矣 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东西南北, 莫敢不服 B. 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 君子焉可侮哉 D. 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 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 仁义者都来到齐国, 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 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 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 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 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 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 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 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 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 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 以史为证, 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 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 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6.C(�。翰挥淇欤� 7.B(A代词, 没有谁。B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助词, 的。C代词, 怎么。D副词, 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齐宣王 召见颜斶, 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 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 (你)也说‘大王上前来’, (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 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 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 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 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 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 天下的士人, 仁义者都来到齐国, 甘心为大王服务, 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 也就被称作匹夫, (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 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 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 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 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 面向南方称王的, 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 (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 (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 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 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 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 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 在后世扬名立功的, 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 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 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 (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 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 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 (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 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 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 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 舜传位给禹, 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 世世代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 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 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 (要)离开, 说:“玉生在山中, (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 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 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 (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 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 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 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 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 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 是自身的意识。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 等到他长大, 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父母, 是仁;尊敬兄长, 是义。(有了仁义, )无需别的, 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