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李桢《六国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节�。�
        [清]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 自弱、取夷灭, 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 而后秦患可�!�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 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 山东诸侯之六国也, 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 习于虞诈, 强食而弱肉者, 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 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而又得天助焉, 未必不复增一秦。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 固尝欲用秦, 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 彼其所以为秦谋者, 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 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 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 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 意可见也, 洹水之盟, 曾未逾年, 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 虽欲以散纵而就衡, 顾其言曰, 亲昆弟同父母, 尚有争钱财, 而欲恃诈伪反覆, 所以状衰世人之情, 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嗌幸哉┝�, 非有昆弟骨肉之亲, 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 张喙而恐喝之, 即贤智如燕昭者, 犹且俯首听命, 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 与相佐助, 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 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 而秦独为之, 而遂焉者, 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 兵祸日炽;迄乎战国, 而生民之荼毒, 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 岂其使六七君者, 肆于人上, 日驱无辜之民, 胼手胝足、暴骸中野, 以终刈【注】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 皆天也, 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 何厚于六国, 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 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 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 而彼不用也, 可慨也夫。”
        【注】刈:杀。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B.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C.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D. 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纵约:特指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抗秦, 即“合纵”的盟约。
        B. 山东:这个词最早出现的时间不迟于战国, 也有人考证春秋时期就有了。但多数人认为, “山东”一词伴随着秦国崛起而出现。因为地处秦岭的华山是秦国和其他六国的天然屏障, 秦国在华山之西, 其他六国因此被称为“山东六国”, 即华山之东的六个国家。
        C. 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其中张仪首次创立了连横的外交政策, 并游说其他六国入秦, 苏秦出使赵国后提出了合纵的策略。
        D. 昆弟:同昆仲, 指兄和弟。也比喻亲密友好, 或同辈的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桢的《六国论》也是探讨六国败亡原因的专论, 在承认二苏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B. 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 又未得天助, 否则, 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C. 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 习于虞诈, 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D.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是首先排除对六国败亡的不正确解释, 然后再阐明自己的看法, 直到文章结尾时, 才点明论点。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余观之,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未可专以罪秦也。
        (2)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据我看来, 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不可以只是怪罪秦国。
        (2)如果凭借着一统天下的大国, 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参考译文:
        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 (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性;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性):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 秦国的威胁(才)可以消除。
        后代人痛恨秦国的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 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不可以只是怪罪秦国。在那个时候, 山东诸侯六国中, 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凰浅聊缬谖淞ゴ�, 习惯于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 (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 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 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 那么未必不会再出现一个与秦国一样的国家。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 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才出来(游说)时, 本来曾想得到秦国的任用, 而协助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要求秦王重用自己, 他那时之所以要为秦国谋划, 只是怕张仪。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 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 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 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 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洹水之盟, 还不过一年, 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 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衡成功, 但看他说的话, 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 还有争夺钱财的, 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 所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 并不是非常错误的。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嗷タ湟嗷テ壅�, (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 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衡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暴的威势威胁六国, 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 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 不停地为过失道歉。那么想要求长�:献萑缜�, 相互辅助, 怎么可能�。�
          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 而秦国独做了, 而且成功了, 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自春秋以来, 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了战国, 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 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 怎么能使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民之上, 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 使他们手足长满老茧、暴露尸骸于野外, 而最终被虐杀呢?它一定不会这样�。∫虼饲毓患渴�, 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 不称帝, 那么它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 秦国没有恶贯满盈, 也就不会那么快招致灭亡。这一切, 都是天意, 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 为什么偏重六国, 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
        (有人)说:“如果这样, 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 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 而他们都不采纳, 可叹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管同《记鸽》
        韩非子《猛狗与社鼠》戴表元《二歌者传》
        汪琬《张赫传》范�!恫绦⒆哟�
        《宋史·吕祖泰传》黄宗羲《胡玉吕传》
        《晋书·陶潜传》《明史·黄得功传》
        《新唐书·杜如晦传》陆游《家世旧闻》
        《梁书·刘鄩传》《宋史·张顺传》
        《宋史·黄裳传》《金史·张行简传》
        《宋史·张根传》陈�!吨赜喂纳郊恰�
        《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南史·柳元景传》
        《战国策·秦策二》《帝问侍臣盗贼》
        《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运河》《旧唐书·高士廉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