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卢象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卢象升, 字建斗, 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 稍迁大名知府。象升虽文士, 善射, 娴将略, 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 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 夜刻烛, 鸡鸣盥栉, 得一机要, 披衣起, 立行之。暇即角射, 箭衔花, 五十步外, 发必中。六年, 山西贼流入畿辅, 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 身先士卒.与贼格斗, 刃及鞍勿顾, 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 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 又一矢仆夫毙马下, 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 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 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八年, 汝、洛告警, 贼部众三十余万, 连营百里, 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 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 象升每慷慨洒泣, 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 象升亦水浆不入口, 以是得将士心, 战辄有功。九年正月, 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 贼多而后增兵, 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 兵集而后请饷, 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 兵将从贼而为寇, 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 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 俱有封疆重任, 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 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大清兵南下, 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 象升师至蒿水桥, 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 大威帅左, 国柱帅右。遂战。夜半, 觱篥声四起。旦日, 骑教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象升死时, 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 踢祭葬, 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 追谧忠烈, 建祠奉祀。(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 /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
        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 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 相当于凌晨3~5时。
        C. “畿辅”, 畿, 京辅;辅, 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 “封疆”, 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 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 政大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升为官勤勉.夙夜不懈地勤于政事, 日夜操劳, 遇有要紧事, 常在天亮之前披衣而起, 决不懈怠。
        B.卢象升作战勇猛, 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 他毫不畏惧, 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通忧共患, 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 他也不喝一口水浆, 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 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将率畏贼不敢前, 象升每慷慨洒泣, 激以忠义。
         
        (2)况请饷未敷, 兵将从贼而为寇, 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 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答案:
        4. (3分)B (可根据句意、标志来断句)
        5. (3分)B (相当于凌晨1~3时)
        6. (3分)B (“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错, 原文是“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
        7. (10分)
        (1)各个将帅害怕贼兵, 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犊� 昂, 洒下热泪, 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5分)
        译出大意给2分;“率”、“ 激”、句式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 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 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 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
        译出大意给2分;“敷”“是”“党”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卢象升, 字建斗, 宜兴人。他考中天启二年榜进士, 担任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 之后升为大名知府。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 但善于射箭, 在用兵谋略方面很是娴熟, 有治理军队的才干。象升从小有大志, 做学问不讲求章句。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 夜间点烛工作, 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梳, 每想到一件紧要事, 就披衣而起, 马上去干。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 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 每发必中。六年, 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 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象升每次上战�。� 身先士卒, 跟贼兵格斗时, 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回头, 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 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 又一支箭飞来, 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 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 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 谁撞上谁死, 不可碰他。”象升因此获得了军事本领大的声名。八年, 汝州、洛阳传来警报, 贼兵的人数有三十多万, 连营百里, 气势很盛大。在此之前, 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 尤世威战败。各个将帅害怕贼兵, 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犊ぐ�, 洒下热泪, 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他的部队曾经有一回断了三天粮饷, 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浆, 因此他得到了 将士们的拥戴, 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九年正月, 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 然后上书说:“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 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 这只能说是跟不上趟儿;部队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 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 这只能说是危险的情形。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 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 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 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又说:“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守护边疆重任, 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就会像吴越两国一样, 四处去接应他, 兵力怎么能跟得上。”这些话都说中了要害。
        大清部队南下, 分兵三路。十二月十一日, 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 遇上了大清部队。象升带领中路部队, 大威率领左路, 国柱率领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当时是夜半时分, 觱篥声四面吹响。第二天, 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 呼声动天, 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 炮药完了, 箭也没了。象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 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 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 身上中了四箭, 挨了三刀, 于是倒下去了。象升死的时候, 年仅三十九岁。死后朝廷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 赐予公祭、公葬, 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 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 修建祠堂予以祭祀。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汉书·终军传》
        《刘羽冲泥古》陆容《阿留传》
        《宋史·洪咨夔传》《汉书·史丹传》
        《陈丞相世家》(一)《陈丞相世家》(二)
        《梅伯言先生诛辞》《聊斋志异·王子安》
        《旧唐书·张延赏传》《宋史·康保裔传》
        《秋水》《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09茂名市中考题)《送东阳马生序》
        《宋史·刘汲传》王安石《壬辰寒食》
        《烛之武退秦师》《淳于髡》原文和翻译
        《宋史·刘珙传》曾巩《学舍记》
        《明史·秦良玉传》《治国犹栽树》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