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王引之《倪教授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引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倪教授行状
        王引之
        倪教授模, 字迂存, 安徽望江人。教授与余同榜进士, 当释褐时, 相见于稠人广众中, 才通姓名而已, 竟不知教授之为人, 往来踪迹落落如也。去年延教授之孙人在余孙读书, 始得读教授所撰《钱谱》, 叹服久之。后又读其《年谱》, 见其经明行修, 实足为士林楷式, 乃叹前此未获深交于教授之为不幸也。
        盖教授性嗜古书, 每得秘本, 手写口诵, 夜以继日。雠校经史诸书, 无虑数十种。自少至老, 曾无倦时。居京师, 日游书肆, 不惜以重价购旧本, 至于衣以偿。尝应礼部试不第, 载古书五千余卷以归, 其好学如此。教习期满, 当得县令而不就, 曰:“与其俯仰时趋, 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其恬退又如此。所著书甚多, 其有教化者, 则《倪氏族约》;有裨经济者, 则《导淮由天长合肥注江辨》;有裨经传者, 则《双声古训》十卷、《古今钱略》三十二卷。当世称之。
        至其忠厚恺悌, 有古人之风。岁在乙巳, 望江大饥, 教授力谋匡救, 且首倡捐议, 分散钱米, 同邑赖以全活者无算。又择高原, 瘗其同族贫不能葬者二百余棺。官凤阳教授时, 生员某有为义举而被诬陷者, 教授得其实, 白之郡守, 狱乃得释。其有志读书而为贫所苦者, 教授招之学舍, 予以膏火之资, 士多赖以成立, 其厚德之及人又如此。尝书四语于座云:交耐久朋, 无欺心语, 作有益事, 读未见书。此足以见生平之志矣。
        《礼志》曰:“博闻强识而让, 敦善行而不怠。”其教授之谓与!余虽不获深交于教授, 而溯其遗事, 辄复低回倾慕之, 而不能已于言也。道光八年三月三日, 高邮王引之谨状。
        (选自《王伯申文集补编》)
        1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衣以偿                 质:抵押
        B. 其有教化者                 裨:弥补
        C. 有古人之风                 洵:美丽
        D. 教授得其实                 廉:察考
        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与倪模交情并不深, 后来倪模的孙子辈去教授作者的孙子们读书时, 王引之才比较深地了解倪模其人。
        B. 倪模嗜书如命, 有志于著书立说, 对做官毫无兴趣, 不但不去应考, 连有机会做县令也不去就任。
        C. 行状: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等的文章, 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 作者写倪模行状是因有同榜之谊。
        D. 生员: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 俗称秀才。倪模是凤阳教授, 对生员有监督考核之责。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俯仰时趋, 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
        (2)“博闻强识而让, 敦善行而不怠。”其教授之谓与!
        (3)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14. 根据第二、三两段, 简要概括倪教授在治学、为人方面的特点。
        【答案】11. C    12. B   
        13. (1)与其在时势中周旋应付, 怎么比得上归田著书立说的快乐呢?
        (2)有广博的见识, 超强的记忆力而且很谦让, 勉力行善而且不倦怠。”难道说的不是倪教授吗?
        (3)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邑, 您知道是很难的, 您怎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4. 治学:嗜好古书, 勤奋好学, 博学多才, 著作丰富(著书甚多)。为人:忠厚平实, 乐善好施, 坚持正义, 淡泊名利。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 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 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 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C.洵:诚然, 确实。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 倪模嗜书如命, 有志于著书立说, 对做官毫无兴趣, 不但不去应考, 连有机会做县令也不去就任。根据原文“尝应礼部试不第, 载古书五千余卷以归, 其好学如此。”说明倪模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 所以选项中说“不去应考”理解有误。
        1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 翻译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1)“俯仰”周旋、“俯仰时趋”状语后置、“孰若”怎么比得上。(2)“博闻强识”广博的见识, 超强的记忆、“让”谦让、“敦善行”勉力行善。(3)“鄙远”边邑、“焉”怎么要、“陪邻”增加。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
        14.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 事情的原因的分析, 物象的特征等, 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 然后翻译, 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注意结合二三两段概括整理, 治学:嗜好古书, 勤奋好学, 博学多才, 著作丰富(著书甚多)。为人:忠厚平实, 乐善好施, 坚持正义, 淡泊名利。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苏洵《谏论》
        《隋书·李谔传》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
        《宋史·张宪传》姚鼐《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明史·顾佐传》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隋书·皇甫绩传》
        辛弃疾《审势》《后汉书·马援传》
        《马价十倍》苏轼《答秦太虚书》
        《宋史·张邦昌传》宋濂《环翠亭记》
        《明史·郭应聘传》莫与俦《先王父马赞》
        《旧唐书·薛仁贵传》《晋书·王羲之传》
        《三国志·崔林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