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槐阴书屋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
|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 曾国藩 吾师江阴季先生, 自名其寓舍日“槐阴补读之室”, 而属人为之图。图成于道光癸卯之夏, 时先生方官内阁学士, 职思简易。曰“补读”云者, 以为统学不夙, 仕优而后补之, 谦退之词也。是年冬, 先生视学安徽。三年还朝, 则已掌吏部, 或摄户部。又督游于潞河, 厘盐于天津, 荡涤田赋积亏于两浙。庶政倥偬, 刻无暇晷, 间遂有巡抚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图而告国藩曰:“吾昔名吾居室而图之也, 将以读吾书也。今五六年间, 腐精于案牍, 敝形神于车尘马足。睘之不逮, 竟不克补。则今之悔, 又果可补于后日乎?子为我记之, 志晋疚焉。” 国藩尝览古音多闻之君子, 其从事文学, 多不在朝班, 而在仕宦远州之时, 虽苏轼、黄庭坚之于诗, 论者谓其住京之作少逊, 不敌其在外者之殊绝。盖屏居外郡, 罕与接对, 则其志专, 而其神能孤往根绝于无人之域。若处京师浩穰之中, 视听旁午, 甚嚣而已矣, 尚何精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兴, 号为迈古。然如睢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贤人者, 大抵为外吏之日多, 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 其任职也专, 其守法也简, 亦常日有余光, 人有余力。今六部科条之繁, 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历, 或一身而兼数职, 一岁而更数役。每夕丑初趋离宫, 待漏尽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牍, 莫夜不休。又以其间宾接生徒, 宴会寮友, 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视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 势固不悖矣。此先生所用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节山西, 政成而神暇, 尽发遗编以补素愿。盖将与数贤人者角其实而争其光。而国藩忝窃高位, 乃适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偿, 来者不可必。故略述时事, 令异世官朝籍者有考焉。 (选自《曾国藩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厘盐于天津 厘:治理 B.庶政倥偬, 刻无暇晷 庶:众多 C.我朝大儒林兴, 号为迈古 迈:超越 D.视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 视:对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先生早年未能广泛学习, 担任高官后想补读, 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槐阴补读之室”。 B.季先生政务繁忙, 耗费精力处理公文, 车马劳苦, 不断奔波, 所到之处, 政绩突出。 C.季先生到京城后任职专一, 为政简易, 所以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专心读书研究。 D.本文是曾国藩应季先生请求而写的一篇记, 作者从中也表达与季先生同样的感叹。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睘之不逮, 竟不克补。则今之悔, 又果可补于后日乎?(5分) (2)又以其间宾接生徒, 宴会寮友, 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5分) 4.曾国藩在文中提出怎样的读书主张?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1.D(与……相比较。) 2.C(“京城后任职专一, 为政简易”的不是季先生, 而是睢州汤公等多位贤者。) 3.(1)从前没有达到的知识, 一直都没能补上。那么现在的悔恨, 又果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补上吗? (2)又因为那期间以宾客的礼节接待门生, 宴请同僚, 等待空隙时间来读完一卷书也不能够。 4.远离尘嚣, 专心读书;及时读书, 不要留有悔恨。
【参考译文】 我的老师江阴季先生, 自己为其寓舍取名“槐阴补读之室”, 而嘱托人为书屋做图志。图志写成于道光癸卯的夏天, 当时先生正是官内阁学士, 常思考简易。说“补读”之类的, 认为统学不早, 做官优异然后补之, 表谦退的托词。这年冬天, 先生督学安徽。三年后回到朝廷, 则同僚已经掌管吏部, 有的代理户部。先生又督游到潞河, 到天津治理盐业, 在两浙清除田赋的积亏。各种政务纷繁迫促, 没有片刻闲暇, 不久便有巡抚山西的任命。于是先生亲手写图志并告诉曾国藩说:“吾曾经给我的居室取名并写为它写图志, 将以此激励我读我的书也。今五六年间, 在案牍之间耗尽精力, 敝形神在车尘马足之间衰减了身体精神。从前没有达到的知识, 一直都没能补上。那么现在的悔恨, 又果真可以在以后的日子补上吗?你为我记录下来, 记录进步太慢的内疚痛苦。” 曾国藩曾经纵览古音多闻的君子, 其从事文学, 大多不在朝廷, 而在当官于僻远州郡的时候, 虽然苏轼、黄庭坚的诗, 议论的人说他们住在京都的作品稍微逊色, 比不上他们在外便当官时的作品那么出类拔萃。大概退隐独居于外郡, 很少与人交接应对, 他的志行专一, 他的精神能独自前往, 彻底消失于无人的区域。如果处于京师繁多的杂事之中, 四面八方看和听, 喧哗扰攘罢了, 还有什么学养精粹呢?我朝的大儒林兴起, 自称是超越古人。然而就像睢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位贤人, 大多做外吏的日子多, 在京朝当官的日子少。就算在京朝, 他们任职专一, 他们守法也简明, 也经常每天有多余的时间, 人有多余的力气。现在六部科条繁多, 已经三倍于百年以前了。而先生所经历的, 有时一身却兼任多个职务, 一年又多次变更役事。常常夕丑初才开始离宫, 等待漏尽午后就返回来。曹官禀告事务、批阅公文, 没有到夜就不停止。又因为那期间以宾客的礼节接待门生, 宴请同僚, 等待空隙时间来读完一卷书也不能够。与几位贤人处在京朝的时候进行比较, 形势本来没有不同啊。这是先生被任用而忽然醒悟啊。现在先生拿看旄节出使山西, 政事成就而精神闲暇, 全部打开前人留下的著作来补读, 完成平生夙愿。将与各位贤人争实力、争光辉。而曾国藩辱居高位, 于是恰巧有先生那样的内疚苦痛。过去的时光不能追偿, 未来的时光不是必然能抓住。所以简略述说当时之事, 令不同时代的在朝官吏检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