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东坡日课》, 完成第8-11题。(14分) 朱司农①载上尝分教黄冈, 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 遂为知己。自此, 时获登门。偶 一日谒至, 典谒②已道名, 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 则伺候颇倦;欲去, 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 东坡始出, 愧谢久候之意, 且云:“适了些③日课, 失于探知。”坐定, 他语毕, 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 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 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 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公视之, 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 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 无一字差缺。凡数挑, 皆然。公降叹良久, 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 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 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注释】①司农:管钱粮的官。②典谒:传达人员。③了些:了结。 8.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偶一日谒至( ) ②公离席 ( ) ③欲去, 则业已通名 ( ) ④凡数挑, 皆然 ( ) ⑵下列加点“为”的用法、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公往见, 遂为知己。 A.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满铁范为一板 C.始悟为山市 D.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时 东 坡 谪 居 黄 (划在句首状语之后) (2)东 坡 应 声 辄 诵 数 百 言 (划在主谓之间)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 若听茶声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本文后, 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 ① 拜见 ②座位 ③离开 ④这样 (2)B 9.(1)时 / 东 坡 谪 居 黄 (2)东 坡/ 应 声 辄 诵 数 百 言 10. ①(苏东坡)于是让老兵到书桌上取来一册书。(注意补上主语“苏东坡”, 注意“乃”“就”的解释) ②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 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11. ①坚持每天读书;②利用减字的方法来抄书, 以此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 【译文】朱载上曾经在黄冈担任司农, 当时, 苏东坡被贬谪在黄冈(做团练副使)。朱载上去拜访苏东坡, 于是(两人)成为知心朋友。从此以后, (朱载上)经常到苏东坡府上去。有一天, 他去拜访苏东坡, 传达人员已经通报了姓名, 但苏东坡很长时间没有出来。(朱载上)想留下, 可是等候得很疲倦;想离开, 又已经通报了姓名。(他)像这样犹豫了很久, 苏东坡才出来, 对他等了很久表示歉意, 并且说:“(我)刚才在做每天的功课, 对你的探访没有发觉。”(两人)坐定, 说完了其他的话, 朱载上请求说:“刚才先生所说的‘每天的功课’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抄《汉书》。”朱载上说:“凭您的天赋, 打开书看一遍就可以终身不忘, 为什么还要抄书呢?”苏东坡说:“不是这样的。我读《汉书》到现在一共抄了三次了。开始是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后来抄两个字;现在是一个字。”朱载上离开座位, 又请求说:“不知道能不能把您抄的书给我看一看呢?”(苏东坡)就让身边的老兵到书桌上拿来一册书。朱载上一看, 一点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苏东坡说:“请您试着说标题上的一个字。”朱载上就按苏东坡的要求说了一个字, 苏东坡就应声背诵了几百个字, 没有一个字差错缺漏。(朱载上)又挑了几处, 都是这样。他感叹了很久, 说:“先生真有像李白那样的才学啊!” 另一天, (朱载上)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儿子朱新仲说:“苏东坡尚且是这样, 天资一般的人难道能不勤奋读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