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 自有法度, 圣贤事业, 具在方册, 可效可师。仰不愧天, 俯不愧人, 内不愧心, 积善积恶, 殃庆自各以其类至, 何有去圣人之道, 舍先王之法, 而从夷狄之教, 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 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 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 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 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 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 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 如小人也, 其身已死, 其鬼不灵, 天地神祇, 昭布森列, 非可诬也, 又肯令其鬼行胸臆, 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 而信奉之, 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 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 则之墨②。”杨墨交乱, 而圣贤之道不明, 则三纲沦而九法斁, 礼乐崩而夷狄横, 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 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 孟子辞而辟之, 廓如也。”夫杨墨行, 正道废, 且将数百年, 以至于秦, 卒灭先王之法, 烧除其经, 坑杀学士, 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 无所寻逐, 以至于今泯泯也, 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 不得位, 空言无施, 虽切何补;然赖其言, 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 崇仁义, 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 皆亡灭而不救, 坏烂而不收, 所谓存十一于千百, 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 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 故愈尝推尊孟氏,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 群儒区区修补, 百孔千疮, 随乱随失, 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绵绵延延, 浸以微灭。于是时也, 而唱释老于其间, 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 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 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 且见其身之危, 莫之救以死也。虽然, 使其道由愈而粗传, 虽灭死, 万万无恨, 天地鬼神, 临之在上, 质之在傍, 又安得因一摧折, 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与孟尚书书》, 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 ②墨:墨翟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不为威惕 惕:恐惧 C.礼乐崩而夷狄横 横:横暴 D.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 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求福利也 是而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其亦有说 其泯泯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而辟之 水浅而舟大也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重为乡党所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 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 不愧苍生, 无所惧怕, 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 表示了怀疑, 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 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 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 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 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 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杨墨盛行, 发展到后来, 以致秦焚书坑儒, 后虽汉代重兴儒道, 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 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 况万万无此理。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答案: (1)C.横:横行。句意: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 (2)C.连词, 表并列关系。A.连词, “来”/介词, “因为”;B.代词, “代自己, 我”/副词, “大概”;D.介词, “因为”/介词, “被”。 (3)C.“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这只是韩愈的观点。原文“故愈尝推尊孟氏,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4)①假如佛教能带给(决定、干预)人们灾祸, 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 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 ②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由, (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 没有不对着文章嗟叹悲伤的, 不能在心里明白它。。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凡君子立身行事有自己的规矩准则, 圣贤们的事业, 都明载典册, 可以学习, 可以效法;我韩愈上不愧对苍天, 下不愧对庶民, 对自己无愧于心, 是积累善行, 还是积累罪恶, 祸福各以其行事而至, 怎能背离先王的儒道、舍弃圣人们的法规, 而追随外教以求来世之福报呢?《诗经•大雅•旱麓》不是说过:“和乐平易的君子, 求福而不违犯先祖之德。”《左传•哀公十六年》又说:“君子之人, 不惧怕威暴, 也不为私利而痛苦。”假如佛教能带给人们灾祸, 这也不是坚守儒道的君子们所惧怕的, 何况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理。况且那些成佛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做事是类似君子呢, 还是类似小人呢?如果类似君子, 他们必定不会随便把灾祸加到守道君子头上;如果是类似小人, 那么他们自身已死, 他们的鬼魂也没有灵验。天地神灵, 他们的等级地位排列森严, 不是可以随意欺骗的;他们又怎肯让鬼们在天地间自行其是、作威作福呢?佛的举止行动均无所依凭, 而人们却去信奉它, 也真是够糊涂的了。 况且, 我韩愈不但不帮助佛教, 而且严加排斥它, 我也是有根据的。孟子说:“如今天下之人, 不接近杨朱, 就接近墨子。杨、墨两家同时来扰乱, 儒家的圣人之道就不昭著了, 于是就三纲沦亡, 治理国家的各种大法败坏, 礼崩乐坏而夷狄横行, 还能有多久不沦落为不知礼仪的禽兽呢?所以说:能谈论排斥杨子、墨子的人, 都是儒门圣人之徒。”汉代的扬雄说:“古时候杨子、墨子堵塞了儒家思想畅行之路, 孟子对之辩解并加以驳斥, 澄清了混乱。”杨子、墨子的思想畅行, 儒家的正统思想被抛弃废止, 将近数百年之久, 而到了秦朝, 最终消灭了儒家先王的礼法, 焚书坑儒, 于是天下大乱。后世的学者没有可以寻求追随的标准, 直至今天, 已近于灭绝了。这样的灾祸正是由于杨、墨之学泛滥而未能加以禁绝的缘故。孟子虽是圣贤之人, 但未得官位, 空有言论而无机会具体去实施, 即使其言论接近孔子, 于社会又有什么补益呢?然而, 正是仰赖了孟子的言论, 今天的后学之人尚且知道以孔子为宗师, 崇尚仁义, 重视王道而鄙视霸道罢了。儒家的大经大法都已亡灭而未能拯救, 败坏而未能收拾, 即人们所说的于千百之中仅存十分之一, 怎么能够对它加以澄清呢?然而, 如果从前没有孟子的话, 那么人们早就沦为夷狄了。所以我韩愈曾经推崇孟子, 认为他的功绩不在夏禹之下, 原因也就在这里。 汉代以来, 不少儒者对儒家经典小修小补, 儒学已经千疮百孔, 人们一边整治, 一边亡失, 其危险的局面确如千钧一发, 绵延至今, 渐渐趋于衰微灭绝。就在这时, 却有人倡扬佛、老思想于世, 鼓动天下之人追随他们。唉呀!他们也实在是不仁不义了!佛、老对社会的�:υ冻钭雍湍�。我韩愈远不如孟子贤达, 孟子不能在儒家道统未沦亡之前拯救它, 而我却想在儒家道统败坏之后去保全它, 唉呀!我也太不自量力, 并且也看不到自身处境的危险, 没人救援就会死去了!即使如此, 如果能让儒家的道统经我韩愈而能大体流传于后世, 即使我为此而献身也毫无遗憾!天地鬼神在上, 天地鬼神可以作证对质, 我怎能因为一次谏迎佛骨而被贬官, 就自己毁弃儒道而追随佛教这种异端邪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