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夏五月, 寿阳久雨, 大水入城, 庐舍皆没。魏扬州刺史李崇勒兵泊于城上, 水增未已, 乃乘船附于女墙。将佐劝崇弃寿阳, 崇曰:“淮南万里, 系于吾身, 一旦动足, 百姓瓦解, 扬州之地, 恐非国物。吾岂爱一身, 但怜此士民无幸同死。可结筏随高, 人规自脱, 吾必与此城俱没, 幸诸君勿言。”扬州治中裴绚谓崇还北, 因自称豫州刺史, 与别驾郑祖起等送任子来请降。崇闻绚叛, 未测虚实, 遣韩方兴单舸召之。绚闻崇在, 怅然惊恨, 报曰:“比因大水颠狈, 为众所推。今大计已尔, 势不可追, 愿公早行, 无犯将士。”崇遣从弟神等将水军讨之, 绚战败, 为村民所执, 曰:“吾何面见李公乎!”乃投水死。崇上表以水灾求解州任, 魏主不许。崇沈深宽厚, 有方略, 魏主素知其忠笃, 委信不疑。十四年秋九月, 赵祖悦袭魏西硖石, 据之以逼寿阳。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 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十五年春正月, 崔亮攻硖石未下, 与李崇约水陆并进, 崇屡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一, 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 将步骑二千赴寿阳, 别为行台, 节度诸军, 如有乖异, 以军法从事。李平至硖石, 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 无敢乖互, 战屡有功。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 克其外城。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 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 违我经略, 虽有小捷, 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 庶几恶杀, 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三月, 魏论西硖石之功, 辛未, 以李崇为骠骑将军, 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B.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C.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D.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墙, 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也叫女垣、睥睨, 是古代城墙上的传统防御建筑。
        B.表, 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癸亥, 在本文中指天监十四年九月的某一天。癸是十地支之一, 亥是十二天干之一。
        D.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是代表皇帝掌地方军政的官职, 节是古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州治中裴绚误以为李崇离开了, 与郑祖起等叛变, 李神等奉李崇的命令率军讨伐他, 他战败后被村民抓�。醯梦扪彰婕畛�, 跳水自杀。
        B.李崇听说裴绚反叛后, 派韩方兴前去试探真假。裴绚却劝说李崇早日离开, 理由是李崇因治水失败, 已经失了民心, 势必无法追上裴绚了。
        C.胡太后为了解决各将领不能统一行动的问题, 派李平以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的身份指挥调度各路军队,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D.李平请求处死崔亮, 但总揽朝政的胡太后以自己厌恶杀人为由, 决定给崔亮将功补过的机会。后来论功行赏时, 崔亮还是得到了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崇沈深宽厚, 有方略, 魏主素知其忠笃, 委信不疑。(4分)
        (2)亮去留自擅, 违我经略, 虽有小捷, 岂免大咎。(4分)
        14.面对寿阳的大水, 李崇为什么没有离开?(3分)


        答案:
        10.【A】“部分”是“分派”的意思, 不能断开, 据此排除B、D;“违平节度”是“违背李平的调遣”的意思, 不能断开, 据此排除C。 
        11.【C】癸是十天干之一, 亥是十二地支之一。 
        12.【B】裴绚的理由是众人因大水泛滥而推举了他, 现在大局已定, 李崇已经不可能挽回形势了。 
        13.(1)李崇深沉宽厚, 有计谋, 魏宣武帝向来了解他的忠厚笃实, 对他委任信赖不怀疑。(“沈深”“素”“忠笃”“委信”各1分) 
        (2)崔亮擅自决定去留, 违背了我军的战略计划, 虽然取得了些小的胜利, 怎能免除大的罪过?(“自擅”“经略”“捷”“咎”各1分) 
        14.他承担着守卫淮南的责任, 一旦离开, 百姓也会溃散。魏可能会因此失去扬州地区。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每点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夏季五月, 寿阳下了很长时间雨, 大水灌入城内, 房屋都被淹没了。北魏扬州刺史李崇率兵驻扎在城上, 水位在不断地上升, 于是乘船到了女墙上。手下的将领劝李崇放弃寿阳, 李崇说:“淮南万里之地的安危都系在我的身上, 一旦移动, 百姓就会溃散, 扬州的土地恐怕就不会再为我国所有。我怎么会爱惜自身, 只是可怜这些官民百姓无幸同死。可以让他们扎筏子乘坐, 随着水位的增高而增高, 大家自谋脱离险境, 我一定要和这座城市共存亡, 希望大家不要再劝我了。”扬州治中裴绚以为李崇已经北归, 于是自称豫州刺史, 和别驾郑祖起等人到南梁送人质并请求归降。李崇听说裴绚叛变, 不知真假, 就派韩方兴独自驾船前去征召他。裴绚听说李崇还在, 心中非常失落, 惊恐悔恨, 回报李崇说:“近来因为大水泛滥, 我被大家所推举。现在大局已定, 形势不可挽回了, 希望你早点返回, 不要违背将士们的意愿。”李崇派遣堂弟李神等人率领水军讨伐裴绚, 裴绚战败, 被村民抓�。�:“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李公呢!”于是投水而死。李崇上表朝廷请求因水灾解去其州刺史的职务, 魏宣武帝没有答应。李崇深沉宽厚, 有计谋, 魏宣武帝向来了解他的忠厚笃实, 对他委任信赖不怀疑。梁武帝天监十四年秋季九月, 赵祖悦袭击北魏西硖石, 并以此为据点进逼寿阳。李崇分别派遣各位将领进行抵御。癸亥日, 魏孝明帝派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击西硖石。梁武帝天监十五年春季正月, 崔亮攻击硖石没有拿下, 和李崇约定水陆并进, 李崇几次耽误了约定的期限而没有到达。胡太后因为各位将领不能统一行动, 就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 带领步兵、骑兵二千人赶赴寿阳, 另设行台, 指挥调度各路军队, 如果有不服从的, 就以军法处置。李平到达硖石, 督率李崇、崔亮等人确定日期水陆并进, 没有人敢违背, 作战多次获胜。李平分派军队水陆并进攻击硖石, 攻克了硖石外城。胡太后派人送信给崔亮, 命令他乘胜进军。李平分派诸将, 从水路、陆路同时进军。崔亮违背李平的调遣, 以生病为由请求退军, 上表刚送出就上路了。李平奏请处崔亮以死刑, 胡太后下令说:“崔亮擅自决定去留, 违背了我军的战略计划, 虽然取得了些小的胜利, 怎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是我统管朝政, 有些厌恶杀人, 可以按特例让他将功补过。”魏军于是班师还朝。梁武帝天监十五年三月, 北魏对西硖石之战论功行赏, 辛未日, 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 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晋封为镇北将军。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二)《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冬十月, 宋金刚进攻浍州, 陷之, 军势甚锐》
        《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二)
        《圣历二年, 太后春秋高, 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篡周》《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二)《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二月, 上御丹凤门楼, 赦天下》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四)《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四)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二)《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二)
        《贞观十三年, 高昌王麴文泰多遏绝西域朝贡》《唐宪宗元和七年秋,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二)《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
        《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
        《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