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梁书·吉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4-7题
        吉翂, 字彦霄, 冯翊莲勺人也。世居襄阳。翂幼有孝性。年十一, 遭所生母忧, 水浆不入口, 殆将灭性, 亲党异之。
        天监初, 父为吴兴原乡令, 为奸吏所诬, 逮诣廷尉。翂年十五, 号泣衢路, 祈请公卿, 行人见者, 皆为陨涕。其父理虽清白, 耻为吏讯, 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翂乃挝登闻鼓, 乞代父命。高祖异之, 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请死赎父, 义诚可嘉;但其幼童, 未必自能造意。卿可严加胁诱, 取其款实。”法度受敕还寺, 盛陈徽纆, 备列官司, 厉色问翂曰:“尔求代父死, 敕已相许, 便应伏法。然刀锯至剧, 审能死不?且尔童孺, 志不及此, 必为人所教。姓名是谁, 可具列答。若有悔异, 亦相听许。”翂对曰:“囚虽蒙弱, 岂不知死可畏惮?顾诸弟稚藐, 唯囚为长, 不忍见父极刑, 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 上干万乘。今欲殉身不测, 委骨泉壤, 此非细故, 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 不异登仙, 岂有回�。 狈ǘ戎壷列挠性�, 不可屈挠, 乃更和颜诱语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翂对曰:“凡鲲鲕蝼蚁, 尚惜其生;况在人斯, 岂愿齑粉?但囚父挂深劾, 必正刑书, 故思殒仆, 冀延父命。今瞑目引领, 以听大戮, 情殚意极, 无言复对。”翂初见囚, 狱掾依法备加桎梏;法度矜之, 命脱其二械, 更令著一小者。翂弗听, 曰:“翂求代父死, 死罪之囚, 唯宜增益, 岂可减乎?”竟不脱械。法度具以奏闻, 高祖乃宥其父。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 并请乡居, 欲于岁首, 举充纯孝之选。翂曰:“异哉王尹, 何量翂之薄乎!夫父辱子死, 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 当其此举, 则是因父买名, 一何甚辱!”拒之而止。年十七, 应辟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 摄官期年, 风化大行。自雍还至郢, 湘州刺史柳悦复召为主簿。后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荐翂, 以为孝行纯至, 明通《易》、《老》。敕付太常旌举。初, 翂以父陷罪, 因成悸疾, 后因发而卒。                                               
        (选自《梁书》卷四十七)
        4. 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B.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C.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D. 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释亮/观君神仪/明秀足称佳童/今若转辞幸父子/同济奚/以此妙年苦/求汤镬
        5.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 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遭母忧, 即丁母忧, 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 父母死后, 子女要守丧三年。古人常把亲人去世之后极尽哀伤看做是其人的至诚孝心来赞扬。
        B. 登闻鼓, 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时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
        C. 桎梏,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 戴在手上的为梏, 戴在脚上的为桎。古代的刑具与刑罚同时产生, 并随着刑罚的变化而变化。
        D.辟, 也称征辟, 指古代自上而下授予官职的方式, 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被征召的人往往是比较有威望的人。
        6.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吉翂自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在他父亲因遭诬陷入狱后, 他到大路上哭号喊冤, 请求高官救父, 其情其景, 令过路之人纷纷落泪。
        B. 为救父命, 吉翂冒死到京城击鼓鸣冤, 愿以死赎父。高祖认为其中必有隐情, 下令让司法官蔡法度查个究竟。
        C. 吉翂刚被关押时, 狱吏给他戴上很重的脚镣手铐, 蔡法度为他的孝心感动, 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镣铐。但被吉翂严词拒绝了。
        D. 丹阳尹王志想向朝廷举荐吉翂, 吉翂拒绝了, 认为儿子理当为受辱的父亲赴死, 不能够借父亲博取名声。后应征召为本州主簿, 代理万年县县令一年, 仁义之风盛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父理虽清白, 耻为吏讯, 乃虚自引咎, 罪当大辟。) 
        译:                                                                          
        (2)顾诸弟稚藐, 唯囚为长, 不忍见父极刑, 自延视息。所以内断胸臆, 上干万乘。
        译:            
         
         
        答案:
        4.B
        5.D(“专门由帝王征召来授予官职”错, 征辟制是帝王征召或地方州郡征召。 )
        6. C(“蔡法度为他的孝心感动”错, 应是“可怜其年幼”)
        7.(1)吉翂父亲从道理上虽是清白的, 但耻于遭狱吏审讯, 于是自己便凭空承担了罪过, 按交待的罪应处死刑。(理:从道理上, 按道理;为吏讯:被狱吏审讯;虚:凭空;引咎:承担责任;罪:按交代的罪行;)
        (2)只是弟弟们都还年幼, 唯有我年龄稍大, 不忍心看着父亲被处死, 而自己延缓着苟活下去, 这就是我内心独立拿主意, 求请皇帝的原因。(顾:只是;所以:表原因;内断胸臆:内心独立拿定主意;上千万乘:奏请皇帝。)
        参考译文 :
        吉翂字彦霄, 冯翊郡莲勺县人, 世代居住在襄阳。翂从小孝顺父母。十一岁时, 母亲去世, 他悲伤地连一口水也不喝, 几乎饿坏了。亲朋邻里对此都很惊异。
        天监(梁武帝年号)年初, 翂父任吴兴郡原乡县令, 遭到奸吏诬陷, 被逮捕押到京城大狱。翂时年15岁, 听到消息后, 他到大路上号哭, 哀请过往的高官帮忙救他的父亲, 直感动得行人纷纷落泪。吉翂父亲从道理上虽是清白的, 但耻于遭狱吏审讯, 于是自己便凭空承担了罪过, 按交待的罪应处死刑。翂闻讯后就去击鼓惊动朝廷, 翂请求以死换回父亲的活命。梁武帝感到非常惊奇, 给司法官蔡法度下令说:“吉翂请求以死偿父命, 孝义实在可嘉;只是他还是个孩子, 所以他未必能想出这个主意, 你可以严加威胁和诱哄, 审得实情。”蔡法度接受任务回到衙署, 在公堂上摆满绳索刑且具, 厉声问翂说:“你替父去死, 皇上已经允许, 接下去就应该处死;但刀锯无情, 你真的想死吗?况且你是个孩子, 不会想出这个主意, 一定是被人指使的。那人姓什么叫什么, 你要一一如实回答。假如你有反悔, 我也答应你。”吉翂回答说:“我虽蒙昧智弱, 但怎么会不知道死的可怕呢?只是弟弟们都还年幼, 唯有我年龄稍大, 不忍心看着父亲被处死, 而自己延缓着苟活下去, 这就是我独立拿主意, 求请皇帝的理由。如今我要为救回父亲而不惜一死, 让尸骨葬在九泉之下, 这不是小事, 怎么会受人指使呢?皇帝恩准我替父去死, 这对我好比登天成仙一样, 怎么会反悔呢?蔡法度知翂已经铁心, 威胁无用, 就转而诱哄, 对他说:“皇上知令尊无罪, 马上就要释放并谅解他, 我看你神采仪表都很出众, 称得上是个好孩子, 现在假如回心转意, 那么你们父子可双双活命。为何以此美妙年华, 却苦苦要求去死呢?”翂回答说:“所有大鱼小鱼蝼蛄蚂蚁, 尚且受惜自己的生命, 何况人呢?怎么愿被碾成粉末, 只是我父亲深遭告发, 定会按刑律处死。所以想用个人的死, 希望延缓父亲的性命。如今我合上眼睛, 伸长脖, 来听凭处死 现情恩已�。鹞匏�, 再无一言可答, 吉翂刚被关押时, 狱吏依法将很重的脚镣手铐都给他戴上, 蔡法度可怜他年幼, 命人将他的脚镣手铐摘去。另让人给他换一副小的, 吉翂说:“我请求替父先死, 身为一名死囚, 只应该增加刑具, 怎么能减少呢?”始终不肯减去身上的刑具。蔡法度把这一情况全部上奏, 梁武帝于是下令释放了吉翂的父亲。
        丹阳尹王志访求吉翂在廷尉的全部过程, 并且请吉翂在丹阳住下, 想在第二年年初, 作为孝道笃厚的优秀人物向朝廷举荐。吉翂说:“王尹可真怪�。趺窗盐壹壒兰频谜饷辞潮“�!父亲受辱, 儿子就该去死, 道义本应如此;假如我厚着面孔, 不知羞愧, 去接受王尹的举荐, 那就是借着父亲博取名声, 这耻辱是多大啊。”吉翂拒绝了王志的要求。吉翂十七岁时, 应征召为本州主簿。出监万年县, 代理县令一年, 教化感动百姓, 仁义之风盛行。吉翂回到郢地, 湘州刺史柳悦又召为主簿。后来吉翂同乡人裴俭、丹阳尹丞臧盾、扬州中正张仄连名举荐吉翂, 认为他孝行笃厚真诚, 精通《易》、《老子》。皇上下令太常表彰举荐。当初, 吉翂因父亲被诬为有罪, 因而患下心悸�。罄匆蛐募虏》⒆鞫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梁书·范云传》《梁书·陶弘景传》
        《梁书·刘季连传》《梁书·刘勰传》
        《梁书·张率传》《梁书·王筠传》
        《梁书·刘之遴列》《梁书·张惠绍传》
        《梁书·马仙琕传》《梁书·胡僧祐传》
        《梁书·刘鄩传》《梁书·萧琛传》
        《梁书·居士阮孝绪》《梁书·昭明太子统》
        《梁书·顾宪之传》《梁书·刘孺传》
        《梁书·韦放传》《梁书·桥玄传》
        《梁书·夏侯详传》《梁书·柳庆远传》
        《梁书·范述曾传》《梁书·王亮传》
        《梁书·谢胐传》《梁书·孙谦传》
        《南史·何远传》刘大槐《无斋记》
        王叔英《与方正学书》归有光《洧南居士传》
        《明史·李如松传》《新唐书·温造传》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李清照《孤雁儿》(含赏析)
        韩元吉《武夷精舍记》《梁书·张率传》
        柳宗元《谤誉》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汪中《哀盐船文》《宋史·胡则传》
        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刘禹锡《说骥》
        王安石《送胡叔才序》《寓山注》序
        刘开《知己说》《宋史·沈括传》
        《汉书·萧望之传》柳宗元《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宋史·王审琦传》《后汉书·朱祐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