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9题。
        晁错, 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 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 孝文时, 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 然奇其材, 迁为中大夫。当是时, 太子善错计策,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 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 辄听, 宠幸倾九卿, 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 请诸侯之罪过, 削其地, 收其枝郡。奏上,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 莫敢难, 独窦婴争之, 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 从颍川来, 谓错曰:“汝用事, 即侵削诸侯, 疏人骨肉, 口让多怨, 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 天子不尊, 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 而晁氏危矣, 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 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 吴楚七国果反, 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 击吴楚军为将。还, 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 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 发怒削地, 以诛错为名, 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 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 卒受大戮, 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 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 不死则亡”, 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有删改)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错常数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让多怨, 汝何为也   让:责备
        C.吾亦恨之         恨:痛恨          D.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辩得幸太子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B.削其地, 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 其意非在错也
        C.请诸侯之罪过, 削其地     错父闻之, 从颍川来
        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 迁为中大夫
        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B.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 为人严峻刚直, 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 他受宠超过九卿, 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 文帝没有听从, 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 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 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 晁父因伤心而自杀。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 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汝用事, 即侵削诸侯, 疏人骨肉。(4分)
        ② 计划始行, 卒受大戮, 杜忠臣之口。(3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 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答案:
         
        5.C恨:遗憾, 悔恨。
        6.B “其”, 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表领属, 他们的;A项“以”, 前者介词, 因为;后者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C项“之”, 前者助词, 的;后者代词, 这件事;D项“为”, 前者动词, 认为;后者动词, 担任、做……官。
        7.B
        8.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 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 也怕祸及自身。)
        9.10分。(1)①你一掌权, 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 使别人的亲人疏远。(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 使……疏远;骨肉:亲人。三个词各1分, 大意1分, 共4分)
        ②计划才刚刚实施, (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 (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卒:通“猝”, 突然;杜:堵塞。两个词各1分, 大意1分, 共3分)
        (2)请诸侯之罪过, 削其地, 收其枝郡�。惶由拼砑撇�,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吴、楚七国果反, 以诛错为名;错所更令三十章, 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答对1点得1分, 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晁错, 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 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 得到太子宠幸, 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 在孝文帝时, 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 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 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但觉得他是个奇才, 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 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 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 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 皇帝总是听从, 宠幸晁错胜过九卿, 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 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 削减他们的封地, 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 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 没有人敢反对, 只有窦婴争议, 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 诸侯都大声叫嚷, 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 从颍川赶来, 对晁错说:“你一掌权, 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 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 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 天子不得尊崇, 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 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 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 吴、楚七国果然造反, 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 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 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 在东市被处斩。
        晁错死后, 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 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 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 (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 (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 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 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 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 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 (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 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 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 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 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 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 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 扰乱常理, 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陈涉世家》(一)《高祖本纪》
        《司马穰苴列传》《鸿门宴》
        《高祖本纪》(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史记·管晏列传》
        《陈丞相世家》(一)《陈丞相世家》(二)
        《淳于髡》原文和翻译《魏公子列传》
        《史记·苏秦列传》《甘罗列传》
        《史记·管晏列传》(二)《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越王勾践世家》《史记·韩长孺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
        鹤林玉露之《张无垢勤学》《程门立雪》
        《明史·张溥传》《学弈》
        《李生论善学者》《虽有嘉肴》(一)
        《幼时记趣》(一)《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
        《雪竹轩记》《刻舟求�!贰吨H寺蚵摹繁冉�
        《马说》《千里之马》比较《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
        《小石潭记》(一)《狱中上母书》
        《爱莲说》(一)吴敏树《书谢御史》(二)
        《陈涉世家》(一)《以人为鉴》
        《青霞先生文集》序《桃花源记》《雪窦游志》
        《方山子传》《醉翁亭记》《喜雨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