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题。 韩公行状 [唐]李翱 公讳愈, 字退之, 昌黎人。生三岁, 父殁, 养于兄会舍。及长读书, 能记他生之所习, 年二十五, 上进士第。 元和十二年秋, 以兵老久屯, 贼未灭, 上命裴丞相为淮西节度使, 以招讨之。丞相请公以行, 为行军司马, 从丞相居于郾城。公知蔡州精卒悉聚界上, 以拒官军, 守城者率老弱, 且不过千人, 亟白丞相, 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 必擒吴元济。丞相未及行, 而李愬自唐州文城垒提其卒以夜入蔡州, 果得元济。蔡州既平, 布衣柏耆以计谒公, 公与语, 奇之。遂白丞相曰:“淮西灭, 王承宗胆破, 可不劳用众, 宜使辩士奉相公书, 明祸福以招之, 彼必服。”丞相然之。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 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承宗果大恐, 上表请割德、棣二州以献。丞相归京师, 公迁刑部侍郎。 岁馀, 佛骨自凤翔至, 传京师诸寺, 时百姓有烧指与顶以祈福者。公奏疏言:“自伏羲至周文、武时, 皆未有佛, 而年多至百岁, 有过之者。自佛法入中国, 帝王事之, 寿不能长。梁武帝事之最谨, 而国大乱。请烧弃佛骨。”疏入, 贬潮州刺史。移袁州刺史, 百姓以男女为人隶者, 公皆计佣以偿其直而出归之。 入迁国子祭酒。有直讲能说《礼》而陋于容, 学官多豪族子, 摈之不得共食。公命吏曰:“召直讲来, 与祭酒共食。”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奏儒生为学官, 日使会讲。生徒奔走听闻, 皆相喜曰:“韩公来为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矣。” 公气厚性通, 论议多大体;与人交, 始终不易。凡嫁内外及交友之女无主者十人。幼养于嫂郑氏, 及嫂殁, 为之服期以报之。深于文章, 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 其所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自贞元末, 以至于兹, 后进之士, 其有志于古文者, 莫不视公以为法。 (选自《李文公集》, 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兵老久屯 老:年老 B.请以兵三千人间道以入 间:偏僻 C.摈之不得共食 摈:排斥 D.学官由此不敢贱直讲 贱:轻视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愈追随裴丞相平叛时, 向丞相献计, 派遣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 擒获叛贼吴元济, 平定了淮西的叛乱。 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 反对狂热崇拜佛骨, 认为崇信佛教既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也不能保佑君主长寿, 从而触怒了皇帝, 被贬潮州。 C.韩愈尊重有才学的人, 不以貌取人, 在国子监任祭酒时, 用巧妙的手段维护了一位相貌丑陋的教授的尊严。 D.韩愈在古文创作上有很精深的造诣, 提倡要向东汉以前的作家学习, 同时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分)公令柏耆口占为丞相书, 明祸福, 使柏耆袖之以至镇州。 (2)(4分)每以为自扬雄之后, 作者不出, 其为文未尝效前人之言, 而固与之并。 9.韩愈的才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 《韩公行状》译文 公名愈, 字退之, 郡望在昌黎县。出生三年父亲就去世了, 在兄长韩会的家中被抚养长大。等到长大了读书学习, 能记识其他学生学习的知识, 二十五岁时考上了进士。 元和十三年秋天, 因为军队长期长期驻守, 叛贼还未消灭, 皇帝任命裴丞相兼任淮西节度使来招抚讨伐叛军。丞相请韩愈一同前往, 作为行军司马, 跟随丞相驻扎在郾城县。韩愈指导蔡州的精兵都聚集在边界上, 拉抗拒官军, 守卫蔡州城的人都是年老体弱的, 而且不超过一千人, 立刻禀报丞相, 请用三千士兵抄小路潜行奇袭, 攻入蔡州城, 一定能生擒吴元济。丞相还没有来得及施行韩愈的计策, 李愬就已经从唐州的文城栅率领他的士兵趁着夜晚潜入蔡州, 果然擒得了吴元济。蔡州已经平定了, 一个百姓叫柏耆的用计略进见韩愈, 韩愈和他交谈, 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 于是禀报丞相说:“淮西的叛军被消灭了, 王承宗胆已经被吓破了, 可以不用劳烦派遣众人, 适合派一个善辩之人奉上您的书信, 阐明利害来招抚他, 他一定会拜服。”丞相认为他说得对。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 阐明了祸患和益处, 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 而到了镇州。王承宗果然大为惊恐, 上表请求割让德州和棣州来献给朝廷。丞相回到京城, 韩愈升迁为刑部侍郎。 过了一年多, 佛骨从凤翔传到京城, 传递到京城各个寺庙公开瞻拜。当时有百姓烧焦手指和头顶来祈求福报的, 韩愈上疏说:“自伏羲到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 都没有佛教, 然而这些君主很多活到一百岁, 还有超过一百岁的。自从佛法传入中国, 帝王信奉佛法, 年寿不能久长。梁武帝信奉佛法最为勤谨, 然而国家大乱。请圣上烧毁丢弃佛骨。”奏疏进入内廷, 皇帝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后来迁移到袁州当刺史, 百姓用儿女给人当奴隶的, 韩愈都计算他们做工的酬劳来抵偿他们卖身的钱, 将他们放出去回到自己家中。 入京城升迁为国子祭酒。有一位教授, 能讲解《礼》但是容貌丑陋, 其他学官大多数是豪族子弟, 排斥他不让他一起就餐。韩愈命令手下说:“召唤这个教授来, 和祭酒一起吃饭。”学官们从此不敢轻视这位教授。韩愈奏请朝廷任命有学问的人做学官, 每天让他们会聚在一起对生员讲课。生员奔走相告, 听说后纷纷欢喜地说:“韩愈来当祭酒, 国子监不寂寞了。” 韩愈为人禀性淳厚, 性格豁达开朗, 议论问题多考虑主要方面, 与人交友, 态度始终不变, 不问贵贱升沉。同姓宗族和异姓亲戚以及朋友的女儿, 凡是失去父母的, 共有十人, 韩愈都为她承办婚嫁。韩愈年幼的时候被嫂子郑氏抚养, 等到嫂子去世了, 韩愈为她穿齐缞的丧服一周年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深入掌握了文章的奥妙, 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 有开创性的作家不出现了, 他写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 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自从贞元末年到今天, 后辈的士人, 那些有志学习写作古文的, 没有不把韩愈看作法式楷模的。 6.A(老:历时长久) 7.A(李愬带领精兵三千人夜袭城池是他自己想出的计谋, 只是与韩愈的计策暗合) 8.(1)韩愈让柏耆口授为丞相写了一封书信, 阐明了祸患和益处, 让柏耆把信藏在袖子里到了镇州。(4分, “占”1分, “为”1分, “袖”1分, 通顺1分) (2)常常认为自从扬雄之后, 有开创性的作家不出现了, 他写的文章不曾摹仿前人的语言, 确实与古代圣贤并传于世。(4分, “每”1分, “作者”1分, “效”1分, “固”1分) 奇谋制敌, 知人善任, 巧妙护才, 中兴古文。(4分, 每点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