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义熙六年, 刘裕率刘藩等还东府, 大治水军, 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帅众三千, 自海道袭番禺。卢循收兵至番禺, 遂围之, 孙处拒守二十余日。沈田子言于刘藩曰:“番禺城虽险固, 本贼之巢穴, 今循围之, 或有内变。且孙处众力寡弱, 不能持久, 若使贼还据广州, 凶势复振矣。”田子引兵救番禺, 击循破之。
        十四年秋, 沈田子、傅弘之入武关, 委戍将皆委城走。田子等进屯青泥, 秦主姚泓使给事黄门侍郎和都屯峣柳以拒之。沈田子等将攻峣柳, 泓欲自将以御裕军, 恐田子等袭其后, 欲先击灭田子等, 乃帅步骑数万奄至青泥。田子本为疑兵, 所领千余人, 闻泓至, 欲击之。傅弘之以众寡不敌止之, 田子曰:“兵贵用奇, 不必在众。不如乘其始至, 营阵未立, 先薄之, 可以有功。”遂帅所领先进, 弘之继之。秦兵合围数重。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冒险远来, 正求今日之战, 死生一决, 封侯之业于此在矣。”士卒皆踊跃鼓噪, 执短兵奋击, 秦兵大败。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 与镇恶争功, 内不平。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 不可保信。”裕私谓田子曰:“语曰‘猛兽不如群狐’, 卿等十余人, 何惧王镇恶?”
        未几, 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西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 因据关中反。”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 田子求屏人语, 使其族人沈敬仁斩之幕下, 矫称受太尉令诛之。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俄而, 田子帅数十人来至, 言镇恶反, 修执田子, 数以专戳, 斩之。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 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B. 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C. 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D. 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坚凝之难/信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疑兵, 指规模不大、为了虚张声势、虚设兵阵, 以起到迷惑敌人的作用而布置的军队。
        B. 封侯, 封拜侯爵, 封建制度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后来也指建功立业
        C. 短兵, 与长兵相对而言的短兵器, 例如刀、�!⒏㈩岬�, 也可指持短兵器的士兵。
        D. 关中, 指江南一带, 东至函谷关, 南至武关, 西至散关, 北至萧关, 位于四关之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振武将军沈田子与建威将军孙处率领三千士兵, 从海路袭击卢循的根据地番禺, 卢循率余众围攻孙处, 沈田子率兵援教, 击败卢循。
        B. 沈田子驻扎在青泥, 后秦皇帝姚泓亲自率军突袭青泥, 沈军被重重包围, 沈田子慷慨陈词, 鼓舞士气, 将士们奋勇杀敌, 打败秦军。
        C. 刘裕把守卫关中的重任交给王镇恶, 沈田子认为自己的功劳比王镇恶大, 心中愤愤不平, 于是多次在刘裕面前表示王镇恶并不可信。
        D. 沈田子听说王镇恶要尽杀南方的士兵并背叛朝廷, 于是听从太尉命令, 以议事为由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营中并让沈敬仁将其斩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帅所领先进, 弘之继之。
        (2)义真与王修被甲登城门以察其变。
         
         
        答案:
        10. B 
        11. C 斧、钺不是短兵, 属于长兵。长兵类:戈、矛、枪、棍、殳、杵、杆、杖、棒、斧、钺、戟、大刀等等。短兵类:�!⒌丁⒈蕖怠⒐场⒘⒋浮⒐铡⒒返鹊�。
        12. D  “于是听从太尉命令”错。原文“矫称受太尉令诛之”, 可见只是沈田子假称是太尉的命令。
        13. (1)于是, 沈田子率领他的部众首先出动, 傅弘之作为后继援军紧跟。(2)刘义真和王修全副武装登上城门, 来观察局势的变化。
        参考译文:
        义熙六年, 东晋刘裕率领刘藩等回到东府, 大规模建设水军。他派遣建威将军孙处、振武将军沈田子率领部众三千人, 从海上绕道前去袭击番禺。卢循在撤退的过程中收集残兵败将, 来到番禺, 于是把番禺包围, 孙处在那里抵抗坚守了二十多天。沈田子对刘藩说:“番禺城池虽然险要坚固, 但是却本来就是敌兵的老窝, 现在被卢循围困着, 或许城里会出现变乱。况且孙处的军队少, 力量弱, 不可能坚持太久, 如果让这些贼兵回来占据了广州, 那么他们的凶恶势力就要重振了。”沈田子带兵去援救番禺, 进攻卢循, 并把他打败。
        十四年秋季, 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进入武关, 后秦的守将纷纷弃城逃走。沈田子等进兵驻守青泥, 后秦国主姚泓命给事黄门侍郎姚和都, 在柳驻兵屯守, 阻截东晋军。沈田子等将领准备进攻柳。后秦国主姚泓打算亲自统兵出征, 抵御刘裕的大军, 又害怕沈田子等人突袭他的后方, 就想先消灭沈田子等人, 于是姚泓率领步、骑兵数万人突然抵达青泥。沈田子这支部队, 本来就是为迷惑敌人布置的疑兵, 一共才一千多人。沈田子听说姚泓亲征, 打算迎战。建威将军傅弘之认为敌众我寡无法抵敌, 从而劝止他。沈田子说:“用兵贵在出奇制胜, 不一定在人数多。不如乘他们刚刚到达, 营地和战阵都没有建立, 我们主动挑战, 定能成功。”于是, 沈田子率领他的部众首先出动, 傅弘之作为后继援军紧跟。后秦兵把这支东晋军重重包围。沈田子安抚激励士卒们说:“各位不畏艰险、远道而来, 就是为了像今天这样的会战, 生死对决, 封侯升官的大业就在这里了!”士卒们大声疾呼, 跃跃欲试, 手执短兵器奋勇杀敌, 后秦军大败。
        沈田子自以为峣柳大捷, 功绩不凡, 与王镇恶争功, 心里十分不平。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的老家在关中, 不能完全信任他。”刘裕私下里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 你们十多人, 难道还惧怕王镇恶不成?”
        不久, 沈田子和王镇恶同时出军北地, 抵抗夏兵的进攻。东晋军中传言:“王镇恶打算全部杀掉南方人, 自己占据关中, 背叛朝廷。”沈田子请王镇恶来到傅弘之的大营商讨战事。沈田子请求屏退左右侍从密谈, 然后命他的族人沈敬仁, 在虎帐下将王镇恶斩杀, 声称是奉太尉刘裕的旨意行事。傅弘之急忙跑去报告刘义真, 刘义真和王修全副武装登上城门, 来观察局势的变化。不久, 沈田子率领几十人赶来, 声称王镇恶谋反。王逮捕沈田子, 历数他擅自杀戮的罪行, 将他斩首。
        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刘裕既然委任王镇恶镇守关中, 而又与沈田子说了后面那些话, 是挑拨他们相斗为乱。荀况说过:“兼并容易, 凝结为一体就难了。”这话太对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篡晋》《通鉴纪事本末·突厥叛唐》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五)
        《通鉴纪事本末·智伯请地于韩康子》《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二)
        《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通鉴纪事本末·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四)《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二)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三)《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三)《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伾文用事》《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二)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二)《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
        《通鉴纪事本末·元兴三年, 桓玄之乱》《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
        《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
        《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