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吴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题目。
        吴奎, 字长文, 潍州北海人。性强记, 于书无所不读。举《五经》, 至大理丞, 监京东排岸。庆历宿卫之变, 奎上疏曰:“涉春以来, 连阴不解。今卫士之变, 起于肘腋, 流传四方, 惊骇群听。闻皇城司官六人, 其五已受责, 独杨怀敏尚留。人谓陛下私近幸而公法, 且获贼之际, 传令勿杀, 而左右辄屠之。此必其党欲以灭口, 不然, 何以不奉诏?”遂乞召对面论, 仁宗深器之。
        入为右司谏, 改起居舍人, 同知谏院。每进言, 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奎劾开封府尹魏瓘, 出瓘越州。彭思永论事, 诏诘所从受。奎言:“御史法许风闻, 若穷核主名, 则后谁敢来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为罢不问。
        至和三年, 大水, 诏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三十四年, 而储嗣未立。陛下勿听奸人邪谋, 以误大事。若仓卒之际, 柄有所归, 书之史册, 为万世叹愤。臣不愿以圣明之资, 当危亡之比。此事不宜优游, 愿蚤裁定。”帝感其言, 拜翰林学士, 权开封府。
        奎达于从政, 应事敏捷, 吏不敢欺。富人孙氏辜榷①财利, 负其息者, 至评取②物产及妇女。奎发孙宿恶, 徙其兄弟于淮、闽, 豪猾畏敛。治平中, 丁父忧, 居丧毁瘠, 庐于墓侧, 岁时洁严祭祀, 不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 奎终制, 以故职还朝。逾月, 参知政事。时已召王安石, 辞不至。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 见其护短自用, 所为辽阔。万一用之, 必紊乱纲纪。”乃命知江宁。
        御史中丞王陶, 以论文德不押班事④诋韩琦, 奎状其过。诏除陶翰林学士, 奎执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 奎亦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青州。司马光谏曰:“奎名望清重, 今为陶奎, 恐大臣皆不自安, 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 于四方观听非宜。”帝乃召奎归中书。及琦罢相, 竟出知青州。明年薨, 年五十八。赠兵部尚书, 谥曰文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注】 ①辜榷, 垄断。②评�。浩�, 凭, 仗势;�。米�, 抢走。③浮屠事, 佛教礼仪。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 皇帝主要政务活动场所;押班, 百官朝会时领班, 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 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 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屈:弯曲, 扭曲。此处指违逆, 不遵从。
        B.此事不宜优游优游:犹豫。
        C.奎适终制适:刚好。
        D.今为陶绌奎绌:通“黜”, 揭发……短处。
        小题2: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表现吴奎“忠君而谏”的一组是(  )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②惟劝帝禁束左右奸幸 ③岁时洁严祭祀, 不为浮屠事 
        ④万一用之, 必紊乱纲纪 ⑤诏除陶翰林学士, 奎执不可 ⑥恐人臣皆不自安, 各求引去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奎博览群书, 通过科考担任了大理寺丞, 并在庆历年间御前侍卫兵变时, 向仁宗皇帝上书解读了引起兵变的天气征兆, 皇帝对此深信不疑, 也非常器重他。
        B.开封府尹被吴奎弹劾后就被外调到越州, 皇帝也想知道有关举报信息的来源, 却被吴奎拒绝了, 理由就是如果查到报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没有人敢提供举报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时候, 皇帝想了解朝廷内外的意见, 此时吴奎提出不能因为确定皇太子的事而影响到君主的圣明资质。
        D.虽然经过司马光的劝谏, 吴奎没有立刻被皇帝外调到青州, 可最终还是因韩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仓卒之际, 柄有所归, 书之史册, 为万世叹愤。
        (2)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 见其护短自用, 所为迂阔。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 大权旁落, 记录在史册上, 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2)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 或是:同时担任牧守), 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而且自以为是, 所做之事迂腐不切合实际。

        小题1:
        试题分析:绌:通“黜”, 贬谪。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 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后面有“帝乃召奎归中书”句可知此句应为贬谪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 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 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 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 此题没有“直接”对象是“吴奎”性格特征是“忠君而谏”, ①不是吴奎的话, ③是守孝时候的事情, ④是司马光的话。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 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 应该很简单。选项A“对此深信不疑”不当, 因为仁宗和为此召集面议了。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 一定要注意直译, 因为判卷时间较紧, 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 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 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点词语:(1)若——如果, 柄——大权, 书——记录, 为——表被动, 叹愤——叹惜愤恨。(2)尝——曾, 领——兼任, 自用——自以为是, 迂阔——迂腐不切合实际。
        【参考译文】
        吴奎, 字长文, 潍州北海人。记忆力强, 博览群书。通过《五经》科贡举考试,官至大理寺丞, 监管京东排岸司的工作。仁宗庆历年间御前侍卫政变后, 吴奎上书说:“开春以来, 阴雨连绵, 气候反�!H缃竦谋�, 发生在重要部门, 流传到四面八方, 让所有人惊骇不已。听说皇城司官六人中已处罚五人, 只有杨怀敏还留用。人们说皇上任人唯亲, 以情枉法。活捉反贼后, 您下令留活口, 可有人擅自杀掉了他们。这些人必然是反贼的同党想要灭口, 否则,为什么不听从皇命?”于是请求仁宗召见面议, 深受仁宗器重。
        后调回京城任右司谏, 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专给皇上提建议)。每次极言进谏, 都是劝仁宗约束近侍佞媚拍马之辈。吴奎于是上书弹劾开封府尹魏瓘, 结果魏瓘被调到越州。彭思永论事时, 仁宗追问其中一些消息来源, 吴奎代答说:“按照法律, 御史有权�;て湎⒌睦丛�, 如果追问告密之人,那以后还有谁敢为我们提供情况? 这岂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吗?”仁宗于是不再追问了。
        至和三年, 天下大闹水灾, 诏令朝野议论朝政得失。吴奎上书说: “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 还未确定皇位继承人。皇上不要听小人的鬼话, 误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时候,大权旁落, 记录在史册上, 也为万代后人所叹惜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贤明的资质而抵挡危险存亡的较量(遇到不测)。这件事不能犹豫, 希望您早日决定。” 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了, 授他翰林学士一职, 管理开封府。
        吴奎通晓从政之道, 遇事灵敏迅速, 下吏不敢欺瞒。富人孙氏垄断了财务, 有亏欠他利息的人, 直至被夺家产、妻女。吴奎收集了孙氏的历年罪恶, 发配孙氏兄弟到淮、闽, 有声势的不法之徒从此害怕、收敛了。英宗治平年中, 赶上父亲离世, 悲痛伤身, 在墓旁搭棚守墓, 逢年过节时以洁净、庄严地祭奠, 不举行佛教礼仪。
        神宗刚即位时, 吴奎刚守满孝, 官复原职。一月后, 升任参知政事。当时神宗已经召见王安石, 王推辞不来。吴奎说:“我曾与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长官(领管州郡, 或是:同时担任牧守),看到他常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且自以为是, 所做之事迂远不切合实际。万一受重用, 必然扰乱朝纲。”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宁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 因为韩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诋毁韩琦, 吴奎陈述王陶的过失。皇上下令改任王陶为翰林学士, 吴奎仍坚决说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吴奎迎合依附韩琦。王陶被调出京城后, 吴奎也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马光劝皇帝说: “吴奎名望清正显重,现在因为王陶而贬谪吴奎, 恐怕大臣们会感到不安, 都要求辞官。皇上刚即位, 这样做对于天下的议论不合适。”神宗于是召回吴奎去中书省任职。等到韩琦罢相后, 吴奎最终出任青州知州, 第二年逝世, 享年五十八岁。被追认为兵部尚书, 谥号文肃。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宋史·洪咨夔传》《汉书·史丹传》
        《陈丞相世家》(一)《陈丞相世家》(二)
        《梅伯言先生诛辞》《聊斋志异·王子安》
        《旧唐书·张延赏传》《宋史·康保裔传》
        《秋水》《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09茂名市中考题)《送东阳马生序》
        《宋史·刘汲传》王安石《壬辰寒食》
        《烛之武退秦师》《淳于髡》原文和翻译
        《宋史·刘珙传》曾巩《学舍记》
        《明史·秦良玉传》《治国犹栽树》
        《元史·何实传》《三国志·甘宁传》
        苏轼《秋阳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