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五代史·周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王朴字文伯, 东平人也。少举进士, 为校书郎, 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 朴见汉兴日浅, 隐帝年少孱弱, 任用小人, 而邡为大臣, 与将相交恶, 知其必乱, 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 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 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 锐意征伐, 已扰群议, 亲败刘旻于高平, 归而益治兵, 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 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 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 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 以谓平定僭乱, 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 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 及见其议论伟然, 益以为奇, 引与计议天下事, 无不合, 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 征淮, 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 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 外事征伐, 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 非独当世之务, 至于阴阳律历之法, 莫不通焉。朴性刚果, 又见信于世宗, 凡其所为, 当时无敢难者, 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 朴留京师, 广新城, 通道路, 壮伟宏阔, 今京师之制, 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 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 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⒈厮乐�, 最后亡。”其后宋兴, 平安四方, 惟并独后服, 皆如朴言。
        六年春, 世宗遣朴行视汴口, 作斗门, 还, 过故相李谷第, 疾作, 仆于坐上, 舁归而卒, 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 以玉钺叩地, 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雅已知朴    雅:向来、平日  B.非独当世之务   独:只有                    
        C.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顾虑        D.过故相李谷第   过:拜访
        5.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 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 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 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 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 以玉钺叩地, 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 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 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 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 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 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 精通音律、历法等, 还善于搞城市建设, 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 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 主张用武, 得到世宗的赏识, 世宗征伐并州回来后, 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王朴视察汴河口, 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 疾病发作, 倒在座位上, 抬回去后就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 以谓平定僭乱, 在修文德以为先。(5分)
                                                                                         
                                                                                
        (2) 朴性刚果, 又见信于世宗, 凡其所为, 当时无敢难者, 然人亦莫能加也。(5分)
                                                                                 
                                                                                

         

        答案:

        4 C (应为拜访、看望)      
        5.D  (②说的是世宗, 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 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6. C (是征讨淮南后, 不是并州, 征讨后最后被提拔为枢密使)
        7.(1) 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犯上作乱, 应该把提倡文化道德放在首位。(“欲”“僭乱”“以为”各l分, 句子大意2分, 共5分)
          (2)王朴性格刚毅果断, 又被世宗所信任, 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 然而也没有谁能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 “难”“莫”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共5分)
         
           参考译文:王朴, 字文伯, 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 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 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 任用小人, 而杨邠作为大臣, 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 料知他一定会作乱, 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 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 周世宗即位, .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 锐意征伐, 排除众议, 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 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 慷慨豪迈, 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因之道, 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 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 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 应该先修德, 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 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 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 都合自己的想法, 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 征讨淮河地区, 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 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 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 对外征讨, 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 才智很高, 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 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 又被周世宗所信任, 凡是他所做的事情, 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 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 王朴留守京师, 增广新城, 开通道路, 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 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 至今还采用着, 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 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 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 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 平定天下, 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 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 建造斗门, 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 疾病发作, 倒在座位上, 抬回去后就死了, 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 用玉馘敲门地, 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新五代史·王朴传》
        《新五代史·李崧传》《新五代史·冯晖传》
        《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新五代史·元行钦传》《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新五代史·李严传》
        《新五代史·范延光传》《新五代史·王景崇传》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新五代史·王思同传》
        《新五代史·刘昫传》《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庄宗既好俳优, 又知音, 能度曲》《新五代史·杨行密传》
        《新五代史·任圜传》《新五代史·符习传》
        《新五代史·庞师古传》《新五代史·刘处让传》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新五代史·和凝传》
        《晋书·周访传》《三国志·高柔传》
        《明史·王宪传》《宋史·苏轼列传》
        苏轼《日喻》《三国志·魏书·陈矫传》
        苏辙《藏书室记》《荆溪集》序
        《君子之自行也》《稗史集传·陈谦》
        《旧唐书·颜杲卿传》《寡人之于国也》
        《史记·管晏列传》(二)《明史·归有光传》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后汉书·何敞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送李材叔知柳州》《梅花岭记》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吴敏树《月夜泛舟记》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东坡先生墓志铭》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